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8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4篇
自然地理   1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6年   2篇
  1942年   1篇
  1940年   1篇
  1938年   2篇
  1936年   2篇
  1935年   2篇
  193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曾世英 《地图》1993,(4):52-55
本刊1992年第3期所载陈潮撰写的《新华地图社始末》一文提到有一本由46幅组成、内称为“人民图”的中国地图集,印出41幅后因故没有出版。现将该图的出版动机、采用体裁、依据资料、编绘和制版方式以及当时的一些设想,就追忆所及,略述如下。出版动机和经过情况上海《申报》主持人史量才为了纪念该报出版60周年,1931年接纳丁文江的建议,资助编纂并出版了由丁文江、翁文灏和笔者署名的《中华民国新地图》及其缩编  相似文献   
12.
我国国家面积的数值亟待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世英 《地图》1994,(3):19-22
我国国家面积的数值亟待统一曾世英(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100039)众所周知,我国的国家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这是新中国建立时敬爱的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的。这个约数,实际有多少呢?国家面积有不同的计量习惯。一般在大陆上包括湖泊及河流所占的面积...  相似文献   
13.
地震和地质构造有密切关系。1920年冬甘肃海源县(现属宁夏回族自治区)发生大地震。次年北洋政府决定由农商部(当时地质调查所隶属该部)、内务部、交通部、教育部组织考察团,由翁文灏率领前往考察。在此之前地质调查所对各地震情都收集报告,为此翁先生认为研究地震,除就地调查外,还必须用仪器进行科学观测。当时国内地震观测虽由天主教士在上海徐家汇设有一台,但非我国家机构,并未和地质研究搭上关系。翁先生虽对地震关注,  相似文献   
14.
地名译音在测绘科学上所占的位置及其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地名译音的任务既是用汉字来翻译外国和国内少数民族地区的地名,也是用少数民族文字来翻译外国和国内其他民族文字的地名,内容十分广泛,工作很复杂。实用的音译法和科学的音译法不同。科学的音译法用特种符号,在表达发音上是准确的。实用的音译法用普通的文字或字母,在表达发音上只能做到近似程度。虽然如此,实用的音译法仍要规范化。规范化可以使单独的译名既然是正确的,一系列的译名相互间也有系统性。但规范化并不排斥例外。地名译音应以“名从主人”为基本原则。它的正确与否,不仅反映了政治思想,关系到民族的团结,也涉及领土的主权和完整,对于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都有深远的意义。地名是地图主要组成部分之一,译名的正确性首先受到每个读者的考验。测量制图机关不是地点命名的权力机关,但有些地名却是由测绘工作者在野外调查时根据个人的方音和见解在测图时填写的。少数民族地区的地图正在开始测图,对于汉语以外的地名,如何在测图开始时即进行科学的调查和准确的填写这一过程已成为测绘科学上不可分割的部分。苏联同我国一样,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他们在地名译音上的理论和经验要很好学习。以往地名译音的混乱情况是十分严重的。不仅外国地名有各种各  相似文献   
15.
国家测绘总局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联合发表《少数民族语地名的汉语拼音字母音译转写法(草案)》,广泛征求意见。这是《汉语拼音方案》使用上的一个新发展。现在谈谈这一新设计的意义和用途,并请读者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6.
舆图分幅本无一定规则,普通习见者可约分二种:(1)按照习惯区域划分,(二)按照几何方法划分。前者如分省分县图之以省区或县治分幅,适宜於某一区域之单独应用,而不利於若干区域之相互联络;後者如百万分一万国舆图或我国参谋部陆地测量局已经印行之各省舆图,以经纬线或方格划分图幅,分之利於携带,合之可示联络。现今建议之舆图分幅法,系属后者,而注意於下列各  相似文献   
17.
曾世英 《地质论评》1938,3(4):449-454
来談這樣一個問題,筆者自問也覺得有點不合適,因為既不懂語言學,又不懂音韻學,而要來談關於語言音韻的問題,總是外行人說話,不免錯誤叢生。但在丁文江翁文灏兩先生指導下編纂的中國分省新圖及中华民國新地圖印行以來,有幾個  相似文献   
18.
关于小比例尺地图上我国地名罗马化的几点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世英 《地图》1993,(1):8-13
我国地名的罗马化长期存在分歧混乱。《汉语拼音方案》法定后椐以拼写的我国地名,经联合国地名会议通过,已成为中国地名的国际标准。在小比例尺地图上,为了图面清晰,如何处理地名的拼写,本文提出四点建议。 (1)现行汉字版小比例尺地图上,对专名为双音节或多音节的县名的通名县字往往脱落,而当专名为单音节时,通名保留并和专名联写。这在体例上似乎存在矛盾,其实是符合现代汉语习惯的。(2)少数民族自治县行政单位驻地名称大都用一长串汉字称说。现在汉字版地图上有的标全称,有的标简称。在罗马化时以采用简称为宜。(3)台湾方面地名的音译沿用威妥玛式。台湾已于1984年制订了《国语注音符号》第二式,并于1986年公告正式使用。如果它也适用于地名的罗马化,在一国两制的前提下,我们今后出版的地图上也宜采用。(4)现行的地名罗马化的地图集中,对多音节县名只标专名,不见通名,但其所附的地名索引中则专名和通名并列,并分写。而对单音节县名,在图面上专名和通名并列并联写。但在索引中则分写,形成图面和索引的矛盾。国际电信联盟对我国的多音节县名略去通名,对单音节县名则专名和通名并列,并联写。这正和图面相同,有利于地名标准的推广。此外,本文还列举大量统计,说明单音节县名是古代遗留下来的,不合现代汉语习惯。这对今后我国地名的标准化也有深远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了对外加强文化交流,要出版英文版的我国地图集。图上的地名,专名部分依据《汉语拼音方案》拼写,意见是一致的。通名部分则有按英语意译和按汉语拼音的不同主张。 本文依据授予原则、欧美习惯、图文暂异、时代要求,赞同拼音。并用统计数字作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曾世英 《地质论评》1938,3(1):49-62
我們常常聽見人家說:中國無地圖。這不僅外洋人如此說法,中國人自己也是這樣說,其實這种論調並不確實。現在我們無需追根究底的去討論裴秀的六法,或蘇州學宮及西安碑林的墜理圖禹蹟(?),因為這种工作祇能供作考古的資料,不合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