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43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102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晚新生代温泉沉积盆地,是青藏高原腹地在南北向挤压、东西向伸展的构造背景下,沿南北向边界走滑断层,经边界正断层和内部张剪断层的进一步发展而形成的近南北向单断单剪楔形半地堑活动沉积盆地.它可能代表了晚新生代青藏高原第三期强烈挤压隆升事件,是侧向向东剪切挤出的结果.笔者以盆地充填序列和TL、ESR测年资料为主要依据,推测唐古拉山在300~250ka前后全面进入冰冻圈;而以温泉活动沉积盆地为代表的中更新世晚期 (224.0~150.2ka)的冰碛冰水堆积则对应于青藏高原第三期隆升的断陷盆地发育阶段;中更新世晚期椡砀率乐衅?144.0~56ka)为湖相沉积;晚更新世中期至今(35~0ka)对应于高原缓慢隆升与夷平发育阶段.长江溯源在35ka切割通天河盆地,形成通天河;而在16ka侵蚀切穿雁石坪温泉兵站峡谷,形成布曲河.  相似文献   
32.
金玮  王成善  赵兵  李亚林 《西北地质》2006,39(3):97-105
羌塘盆地地处藏北高原,其南北界分别为班公错-怒江缝合带与拉竹龙-金沙江缝合带,盆地面积约180 000 km2.进一步可分为羌北坳陷、中央隆起带和羌南坳陷3个二级构造单元.双湖托纳木地区地处羌北坳陷与中央隆起带毗连地带,索瓦组分布于研究区北部大部分地区,根据地层层序及岩性组合特征,同时结合岩石、古生物、沉积旋回、接触关系等对地层进行了较系统的划分,将索瓦组划分为4个岩性段;索瓦组一段到四段自下而上反映出一个完整的海侵-海退序列,分别为碳酸盐台地-混积缓坡-混积碳酸盐台地-混积外滨浅水陆棚沉积环境;索瓦组三段礁灰岩和油页岩的发现对古环境的恢复以及油气的生储盖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区内索瓦组的古生物地层分布和组合特征,建立了珊瑚组合带和双壳类组合带,确定索瓦组为上侏罗统,大致与Oxfordian-Kimmeridgian相当.  相似文献   
33.
长江源地区近南北走向的地堑构造是该区现今最为显著的构造现象,也是青藏高原迄今发现的同类构造发育的最北部地区.长江源地区地堑构造包括温泉、常错、当拉错纳玛和沱沱河4个规模较大的近南北向地堑.断层年代学和断陷盆地沉积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伸展变形至少自中新世末-上新世初就已开始,对长江源地区现今的地貌格局、水系型式具有显著的制约作用.长江源区主要水系是沿南北走向的地堑构造和正断层侵蚀发育而成的.青藏高原新生代伸展地堑构造是高原经历早期地壳强烈缩短变形之后,在深部动力学机制作用下快速隆升的产物.  相似文献   
34.
安新宇  李毅  刘志辉  陆海席  王志春  李亚林 《气象》2006,32(S1):160-162
根据MICAPS2.0的实际业务应用,总结出MICAPS2.0日常本地化设置,提出本地化过程中经常遇到的一些问題和解决办法,对市县级气象台开发维护人员深入了解MICAPS2.0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35.
西藏北部新生代大型逆冲推覆构造与唐古拉山的隆起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西藏北部唐古拉山地区新生代发育一大型逆冲推覆构造,推覆构造带走向与唐古拉山脉延伸方向一致,主体呈NW-SE向展布,由北部乌兰乌拉湖—巴庆构造带(锋带)、雀莫错—改纳构造带(中带)和南部各拉丹东—鄂碎玛构造带(根带)构成,构造样式上由根带到锋带表现为:高角度叠瓦逆冲构造、褶皱—逆冲构造和中低角度叠瓦逆冲构造,逆冲推覆运动方向由南西向北东,并在推覆构造带北侧发育新生代沱沱河前陆盆地。同构造岩浆侵入体同位素年代学和前陆盆地沉积充填序列演化表明,推覆构造形成时限为67.1~23.8Ma。推覆构造形成演化受控于印度—欧亚板块碰撞造山和其后印度板块持续向北俯冲动力学体制,并造成唐古拉山地区地壳在始新世—渐新世的强烈缩短、增厚和唐古拉山脉的隆起。  相似文献   
36.
岩石孔隙流体对纵横波速度影响的实验研究及意义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我们用MTS的超声波测试系统研究了地表岩样饱和水及孔隙压力对纵横波速度的影响。在实验研究中,分别在常温常压条件下测量了干燥岩石和完全饱水岩石的纵横波速度,并在模拟地层条件下,测量了岩石纵横波速度随孔隙压力的变化。实验结果显示:(1)岩石完全饱和水后,与干燥时相比,纵波速度将明显增加,最大可增加30%,且岩石在干燥时的纵波速度越低速度增大的比例越大,但纵波速度增大的比例与孔隙度无明显关系。饱水前后横波速度几乎保持不变。(2)在模拟地层的温压条件下,当孔隙压力由低到高,纵横波速度均将线性减小,且横波速度比纵波速度下降的比例更大。据此,得到了识别地层异常高压和地层含气的地震速度标志。  相似文献   
37.
对研究区植被碳同位素组成进行分析,该区高山嵩草样δ~(13)C值在-25.63‰~-27.95‰之间,平均值-26.63‰;高寒草原区混合样δ~(13)C值于-26.29‰~-27.73‰之间,平均-27.04‰。高山嵩草样总体呈现由南东往北西方向正偏趋势,与高原夏季风运移方向一致(r=0.44603,n=29,p<0.05);研究区北部高寒草原区混合植物样则更明显的指示了研究区由南向北干旱化的趋势(r=0.8112,n=5,p<0.1)。现代植物碳同位素组成是特定环境影响的结果,在研究区内的变化趋势,则被认为是主要受降水环境影响的结果。成规律展布的区域降水条件与地理位置耦合,建立高原腹地地表植物碳同位素组成与其地理位置的相关。同时通过对该区碳同位素组成的研究反映控制植被生长发育的环境信息。  相似文献   
38.
利用1958~2015年疏勒河出山口昌马堡水文站径流资料以及同期流域气象资料,揭示了疏勒河出山径流及其对流域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总体上,疏勒河出山径流量呈现增加趋势,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出山径流增加趋势更为明显,但近几年,疏勒河出山径流量缓慢回落,21世纪初暂时成为代际变化的拐点。研究亦显示,疏勒河出山径流对河源处高海拔山区气候变化的响应更为敏感,出山径流年际变化实际受到山区气候因素的共同影响,不同时段各因素影响强度具有一定差异;降水是出山径流变化的主控因素,但气温升高导致冰雪融化加快是近年来出山径流增长较快的重要原因。定量分析表明,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气温等对径流影响比重超过60%,而降水约为30%左右。  相似文献   
39.
新近在西藏日喀则地区仲巴新县城西北部发现了属于早古生代的头足类鹦鹉螺化石,归属内角石科。化石产于一套钙质片岩、片理化结晶灰岩中,这套岩层原属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中段仲巴微地体中—上二叠统的曲嘎组一段。鹦鹉螺化石的发现为仲巴微地体的地层多样化识别提供了证据,也为曲嘎组的解体提供了重要的支撑材料。进而认为,测区可能会有晚古生代泥盆纪、石炭纪地层,仲巴微地体、拉萨地体、特提斯喜马拉雅地体的早古生带地层可能具有对比性,仲巴微地体在早古生代可能与华北/扬子板块有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40.
西藏中部伦坡拉盆地古近系沉积有机质特征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藏中部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之上发育一些新生代陆相沉积盆地.与西藏海相沉积盆地相比,这些陆相沉积盆地沉积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及热演化程度中等,具有很好的油气勘探前景.伦坡拉盆地是其中的代表并且是目前西藏唯一的获得工业油流的盆地.本文对伦坡拉盆地古近系丁青湖组与牛堡组实测剖面有机岩石学及有机地球化学分析研究表明:丁青湖组页岩沉积于半深湖-深湖环境,有机碳含量在2.84%~6.92%之间,有机质类型为Ⅰ型和Ⅱ1型,母质主要来源于藻类及少量高等植物的输入,有机质镜质组反射率(Ro)在0.46%~0.63%之间;牛堡组泥岩和页岩为滨浅湖相沉积,有机碳含量在0.25%~5.99%之间,有机质类型为Ⅰ型和Ⅱ 1型,母质主要来源于藻类及极少量高等植物的输入,镜质组反射率(Кo)在0.49%~0.66%之间;生物标志化合物组成分布特征显示丁青湖和牛堡组沉积于分层的水体且底部水体盐度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