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67篇
测绘学   34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42篇
地质学   149篇
海洋学   19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51.
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测得的建筑物点云数据能够较清晰地表示建筑物的三维空间信息,提供高精度、高密度的建筑物表面描述。点云本身不直接显示自身所包含的特征信息,在进行局部形变提取时,需要进行点云分割工作。现有的应用于建(构)筑物的分割算法大多依赖于建(构)筑物特征设定突变阈值,当遇到复杂场景时,这些假设往往会导致错误。随着机器学习在点云处理领域的延伸,建(构)筑物点云数据边界的识别和分割有了新的实现思路。本文以某矿区工作面上方铁路桥两期三维激光扫描数据为例,采用神经网络方法对桥拱钢结构实行分割提取,在对1000万个标记桥梁点云数据进行训练后,神经网络模型可以学习操作人员识别点云中各点的属性并进行标记,并提取两期数据中的钢结构点云;对使用神经网络分割出的桥拱钢结构点云进行分析,通过对钢结构底边线进行特征线拟合、长度提取,计算钢结构的位移及拉伸量,并结合桥拱位移、形变量分析桥梁形变。研究表明:使用神经网络模型对标记数据进行训练可以有效识别建(构)筑物特征,并应用于建(构)筑物局部形变分析。  相似文献   
252.
目前,在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中,铁塔主材同时采用单角钢与双拼组合角钢的形式已较为普遍[1],由此产生了针对单角钢与组合角钢连接节点的设计相关问题.目前,行业规范和规程尚没有相应的设计方法,导致不同设计人员往往需依靠工程经验,设计的连接型式尺寸具有较大差异,且取值多偏于保守(如节点体量偏大、中间连接板和焊板偏厚),导致加工...  相似文献   
253.
本文基于D-InSAR技术,通过SARscape 521雷达影像处理平台获取了2021年6月至2021年9月鬃岭-勺窝集中采煤区的地表形变信息,同时采用典型形变处最新采空区、采煤巷道数据和野外调查核实方式验证了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结果表明:(1)本文采用D-InSAR技术成功识别了纳雍县鬃岭-勺窝采煤沉陷区3处地面沉降变形隐患,其影响面积分别为P1处约为006 km2,P2处约为014 km2,P3处约为007 km2;(2)典型沉降区土地利用现状分析表明沉降中心人类活动的强度在缓慢增加,其表现在2017—2021年期间耕地、林地、水体面积减少,居民区、工矿用地、灌木林地以及设施农用地面积增加;重要地类现状实地调查结果表明,典型地面沉降已对居民区房屋道路造成了损坏,对沉陷区生活的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一定程度的安全隐患。基于此,本文研究D-InSAR技术在岩溶山区集中采煤区地面沉降隐患识别与采矿活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为保障矿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在开采矿区地表环境的整治及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方面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54.
以MAPGIS6.7为平台,结合VB6.0和ACEESS数据库进行二次开发,实现了采矿权登记信息数据库精确、快速的自动矢量化,为矿山遥感调查与监测项目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有效提高了实际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55.
利用潘家铮极值原理与和声搜索算法进行土坡稳定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亮  迟世春  林皋  褚雪松 《岩土力学》2007,28(1):157-162
基于潘家铮极大极小值原理,结合和声搜索算法提出了一种土坡稳定分析的新方法。对给定的滑动面,利用和声搜索算法寻找出能使该滑动面具有最大抗滑稳定安全系数的内力分布,其间可以考虑土条发生局部破坏后的内力调整过程。同样利用和声搜索算法搜索出土坡最危险的滑动面。将该法应用于简单土坡、复杂土坡的稳定分析中,与传统方法计算结果的比较证明了新方法的合理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256.
应力波法锚杆无损检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锚杆检测的应力波法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无损检测方法,其基本方法是在锚杆顶端施加一瞬态冲击荷载,激发应力波在锚杆锚固段内不同阻抗界面处发生反射和透射,并由安设在锚杆顶端的传感器接受反射信号,考虑到激振力产生的纵波波长比锚杆半径大得多,因而忽略系统的横向位移,把锚杆体视为一维弹性杆状体,通过对反射波相位特征和能量衰减规律的分析,从而获得锚杆长度及锚固质量等参数。  相似文献   
257.
近岸海域水体和沉积物是营养盐迁移转化的重要场所。2016年8月对渤海湾水体和沉积物进行采样监测,分析了渤海湾水体和沉积物中不同形态氮、磷的含量,并研究了营养盐在水体和沉积物中的分布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渤海湾水体中的营养盐在西部近岸地区含量较高,而在离海岸线较远的开阔海域含量较低,表现出一个明显的质量浓度梯度。说明人类活动对近岸海域水体中营养盐含量的贡献较为明显。水体中营养盐主要是以无机态为主,无机氮和无机磷分别占到总氮和总磷的76.65%和76.46%。沉积物中氮、磷营养盐表现出和水体中营养盐含量类似的空间分布特征,但形态主要以有机氮为主,无机磷的含量也仅占到30.42%。这说明夏季渤海湾水体中氮、磷营养盐主要由水中有机体通过同化作用将无机态营养盐合成为有机态营养盐进入沉积物,渤海湾西北海域的富营养化过程是水体中营养盐向沉积物迁移的一个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258.
21世纪以来随着地球科学的发展,深部三维建模技术逐渐进入地学领域,数学地质与计算机科学的结合为地学领域开辟了新的认知空间,也给地球科学工作者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通过三维建模SURPAC软件对西藏雄村铜-金矿床Ⅰ号矿体162个钻孔数据预处理、分析及矿体解译,针对雄村Ⅰ号矿体深部数字化资源/储量估算及深部成矿元素分布问题...  相似文献   
259.
<正>目前,我国输电工程领域的信息化程度仍处于较低水平,主流的设计工具仍是AutoCAD。AutoCAD展现工程信息的方式是二维的,难以直观展示输电线路铁塔结构的几何和空间位置信息,设计成品主要以纸质蓝图的形式传递,存在工程信息关联性差以及信息传输效率低等问题。随着三维数字化建模技术的发展,二维设计方式己无法满足工程的发展需要,因此需要引入BIM技术[1]。但是,近期的一系列特高压输电工程中要求的数字化成品交付也仅是在竣工图阶段对二维设计成品的三维复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