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9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69篇
测绘学   41篇
大气科学   24篇
地球物理   44篇
地质学   225篇
海洋学   48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34篇
自然地理   5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分析了逻辑信息法的建模原理,并提出一个改进的数学模型.新模型中引进了标志的单调性概念.指出一个标志的单调性越佳,则对模型的贡献就越大,从而提高了模型区分各等级特性的能力,改善了模型的预测效果.文内举例计算评价了某超基性岩找矿前景,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2.
一、引言模糊聚类分析是模糊数学中一个有广泛应用价值的方法,目前在地质、气象、石油、煤田、农林等方面都有着广泛应用,取得了可喜成果。模糊聚类分析的计算法,目前大都采用传递闭包法。此方法的优点在于:①计算方法简单,便于程序设计;②能打印输出一个系统聚类谱系图,直观地显示出任意一个贴近水平上的分类关系。但由于要求传递闭包,特别当样本个数较大时,要作若干次高阶方阵的自乘计算,很费时间。而在地质领域,往往是样本较多,故计算速度太慢,就不经济,不便推广。  相似文献   
153.
154.
毕金孟  蒋长胜  来贵娟 《地震》2022,42(1):33-53
为系统地考察全球强震序列参数的分布特征, 对可操作的余震预测(OAF)模型的构建、 地震危险性评估以及序列参数相关研究的开展提供数据支撑, 采用可充分利用不完整性地震记录的Omi-R-J方法, 对1973年以来的全球225个M6.5以上地震序列进行了参数拟合, 并对参数拟合情况以及参数与板块边界之间的关系等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 获得了225个序列参数的拟合结果, 显示序列参数呈现一种优势分布特征, 参数平均值为p=1.0102±0.1777, log10c=-3.1896±1.3249, log10k=-4.3609±1.4596, b=0.9919±0.1651; 序列参数与板块边界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如环太平洋地震带的中美洲段p值较小, 北美洲段的b值较小、 p值较大等。 上述序列参数的计算、 分布特征的研究以及序列参数与构造带相关关系的探讨, 旨在为进一步开展强震序列参数相关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55.
诱发地震及其灾害风险已成为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和废水回注等新型工业活动顺利实施的重要威胁。应力降是反映地震破裂前后断层上平均应力差的物理量,对诱发地震中应力降的系统研究有助于揭示诱发地震的震源特征、高频地震动特征、构造背景和地震危险性。本文系统地总结了近20年来工业开采诱发地震中应力降的相关研究进展,分别从计算所用理论方法、获得的平均应力降数值、影响应力降数值的主客观因素、围绕应力降的重要科学讨论等方面做了归纳分析。介绍了直接进行谱拟合、经验格林函数(EGF)、谱叠加和广义反演3种适用性的计算方法,通过案例考察了工业开采诱发地震的应力降平均值,分析影响应力降测定数值的主客观因素,并总结应力降空间分布依赖性、与震源机制类型相依性、自相似性、深度依赖性等4个主要科学问题。同时,阐述了诱发地震应力降的测定可靠性仍未突破、主要科学问题存在广泛争议、在新型工业开采活动中具有重要应用潜力等现状。本文的总结分析可为从事新型能源开发、地震安全监管和科学研究领域的企业、管理人员和科学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6.
姚百赫  来林  徐文坦 《江苏地质》2018,42(2):264-276
内蒙古苏尼特右旗位于兴蒙造山带中段,其东北部敖仑敖包岩体主要由二长花岗岩组成,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38.5±1.4)Ma,时代为早白垩世,是区域岩浆活动最频繁的燕山期。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敖仑敖包岩体具高硅(72.03%~76.37%)、高碱(8.06%~8.58%)、低铝(13.04%~13.81%)、富铁、贫钙、贫镁特征,属于高钾钙碱性至碱性过渡系列花岗岩;稀土元素丰度中等,呈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的右倾海鸥状。微量元素特征表现为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Rb、Th、U、K相对较为富集,高场强元素(HFSE)Nd、Ta、Zr和Hf相对富集,而Ba、Sr、P、Ti强烈亏损。上述特征与A_1型花岗岩相似,成因可能为在拉张构造体制下软流圈物质上涌与地壳混染而成。  相似文献   
157.
为解决相似模拟实验中相似模型变形观测中存在的自动化程度低、工作量大、精度差以及模型影像特征纹理不足、灰度单一、存在噪声等问题,本文给出利用所设计的编码标志实现对模型监测点自动识别的方案。采用设计点状编码,在传统阈值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多层阈值模型,以最大限度地捕捉编码点。通过使用高斯优化算法对每一个编码点进行亚像素级的边缘定位,椭圆拟合求取编码点中心,然后对提取出来的编码点进行聚类。最终,利用针对数字编码标志设计的编码识别算法来自动识别聚类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给方法不受拍摄角度、光照等影响,可实现对相似材料模型自动变形观测,提高相似模拟实验数据观测自动化水平。  相似文献   
158.
安徽铜官山矽卡岩型铜铁矿床富含多种稀有贵金属金银铂钯和铀,本文应用偏光显微镜与电子探针技术对该地区贵金属和铀矿物的含量、矿物种类、赋存状态及其嵌布特征进行研究,并利用电子探针Th-U-Pb定年技术推测铀矿物的形成时期。研究表明:金主要以银金矿独立矿物存在,成色均值约为638,与铜的硫化物密切依存,金矿物形成于成矿中晚期的中低温环境;银的独立矿物有银金矿、碲银矿、辉银矿,还与铜铋铅等以类质同象形式结合形成不同种类的矿物组合,且含量在74.15%~0.12%不等;铂钯矿物以含铂碲钯矿为主;铀以晶质铀矿独立矿物存在且与磁铁矿密切依存,晶质铀矿的形成年龄约为124±14 Ma,晚于岩体形成年龄(约139 Ma),早于黄铜矿和含金银铂钯等矿物,而与磁铁矿同在燕山中晚期形成。结合镜下观察,认为铜官山矽卡岩型铜铁矿床主要矿物生成顺序依次是:石榴子石-磁铁矿、晶质铀矿,含金银铂钯矿物,黄铜矿。本研究为贵金属选矿提供了线索,同时利用晶质铀矿的年龄数据界定了伴生贵金属的形成年代。  相似文献   
159.
来守华  陈仁义  张达  狄永军  龚勇  袁远  陈良 《岩石学报》2014,30(6):1780-1792
潘田铁矿床矿体主要赋存于潘田花岗岩体外接触带的“硅钙岩性界面”中,其成矿与花岗岩侵入关系密切,是一个具有很大找矿潜力的富铁矿床。但前人对该花岗岩的研究还很薄弱,本文对潘田铁矿花岗岩进行了岩石地球化学特征、锆石U-Pb定年研究,探讨其岩石成因、形成时代、构造环境、及其与成矿的关系。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其结晶年龄为131.68±0.48Ma。该岩体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属弱过铝质-准铝质岩石;稀土元素总量较低,轻稀土相对于重稀土富集,具有明显铕负异常,重稀土配分模式相对平坦,中稀土相对亏损。微量元素中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而亏损高场强元素。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潘田岩体为高分异I型花岗岩,形成于碰撞后拉张环境。潘田铁矿床矿体与花岗岩体的空间分布规律与成因关系表明,花岗岩侵入作用是控制主成矿阶段矿体空间定位的地质作用,花岗岩是铁矿床的成矿地质体,林地组碎屑岩与黄龙组-栖霞组碳酸盐岩的接触界面是成矿有利部位,矿床类型属于典型“硅钙岩性界面”成矿,本矿床的成因类型属于“多因耦合、临界转换、边界成矿”的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160.
李敏  韩宗珠  许红  赵广涛  张贺  来志庆 《地球科学》2014,39(9):1289-1300
南黄海千里岩岛榴辉岩对进一步深入完善大别-苏鲁造山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岩相学和矿物学研究显示榴辉岩主要经历了俯冲进变质(Ⅰ)、峰期榴辉岩相变质(Ⅱ)、角闪岩相退变质(Ⅲ)和绿片岩相退变质(Ⅳ)阶段.各阶段的温压条件分别为: Ⅱ阶段T=806.3 ℃, P=3.32 GPa; Ⅲ阶段T=658.68 ℃, P=0.78 GPa; Ⅳ阶段T<550 ℃, P<0.3 GPa.锆石SHRIMP U-Pb测年指示千里岩榴辉岩的原岩形成于新元古代(约747±19 Ma), 超高压变质作用发生在早三叠世(约241.1±1.5 Ma), 角闪岩相退变质发生在三叠纪末(约205.8 Ma).在此基础上, 建立了千里岩岛榴辉岩的P-T-t演化轨迹, 反映出榴辉岩经历了2个折返阶段.这一P-T-t轨迹整体上与苏鲁地区榴辉岩类似, 指示该区所在的千里岩隆起区是苏鲁造山带在海区的延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