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7篇
  免费   135篇
  国内免费   171篇
测绘学   77篇
大气科学   73篇
地球物理   132篇
地质学   397篇
海洋学   76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53篇
自然地理   7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871.
地理环境因素对伊洛河流域森林景观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丁圣彦  梁国付 《地理研究》2007,26(5):906-915
地理环境因素是引起区域森林景观动态变化的主要原因。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借助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分析了自1983年以来伊洛河流域洛宁县森林景观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森林景观类型总面积呈增加趋势,从1983年的960.34km2增加到1999年的1175.00km2。景观空间动态变化上,森林景观类型转化为非森林景观类型部分主要位于海拔500~1000m的低山区,海拔大于1000m的地区森林景观类型变化较小,而非森林景观类型转化为森林景观类型主要集中在海拔高度小于500m的塬陵区和川涧区。通过建立森林景观类型动态变化与相应高程、坡度、距离居民点中心的远近和与森林边缘距离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了与上述地理环境因素之间的相关性,表明森林景观类型动态变化与上述地理环境因素之间有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72.
稳态地震变形是指由地震引起的、超长时间尺度内震后黏弹性松弛效应的累加,通过对稳态地震变形的研究,可以研究大地震导致的地球总体震后形变场,有利于分析周边地区对该地震的极限响应.本文首先利用球形地球地震位错理论,计算了日本MW9.0地震在日本列岛和中国东部地区产生的稳态水平位移.结果表明,日本MW9.0地震在日本本岛引起的稳态水平位移最大可达到8 m,大体上是同震水平位移的两倍;在中国东北地区产生的稳态水平位移最大值超过0.8 m,在华北地区产生的稳态水平位移最大值为0.5 m左右,是同震水平位移的30~40倍.接着,本文根据前人研究成果,结合地质资料,建立了中国东北和华北地区15条主要断裂带的几何与滑动构造模型,然后利用球形地球位错理论计算了日本MW9.0地震在上述断裂带上引起的同震与稳态库仑应力变化.结果表明,该强震在中国东北和华北地区主要断裂带上引起的同震库仑应力变化均不超过1 kPa;稳态库仑应力变化显著超过同震结果,但除了依兰—伊通断裂带北段和嫩江断裂带南段的一部分以外,其他断裂带上的稳态库仑应力变化均未超过10 ...  相似文献   
873.
随着天文技术的进步,天文望远镜系统组件日趋复杂化,望远镜自动控制系统已成为望远镜进行常规观测的核心组成部分。通常执行一个完整的观测计划需要不同设备之间相互配合,协同工作,因此,具有一个高效的底层通信框架是望远镜自动控制系统成功的关键。ZeroMQ是一个高性能的网络通信程序库,提供了多种基础的通信模型,可用于构建复杂的分布式程序,非常适合天文望远镜观测控制这样的分布式、多种通信模式并存和低延迟要求的场合。回顾了在望远镜控制系统中广泛使用的CORBA,DCOM,原生Socket等网络技术,给出了基于ZeroMQ的新一代望远镜自动控制系统通信框架的总体设计,讨论了套接字设计、消息模型设计、序列化等关键技术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74.
四川川西甲基卡地区伟晶岩脉在地表有数量多、分布广的特征。通过对498条伟晶岩脉的统计表明,含锂辉石矿化伟晶岩脉体数量超过1/5,但达到大型矿床规模以上的概率仅为0.42%左右。因此,按照传统的地表填图,发现矿化露头—探槽揭露—深部钻探验证规模的勘查流程往往易陷入周期长、勘查成本高、找矿成功率低局面。该文以甲基卡新三号超大型锂辉石伟晶岩的发现过程为实例,探讨找矿方法巧妙组合,在找矿过程中的重要性。新三号脉综合了中大比例尺的地质、物、化探等手段,并不断对新方法、新手段进行工作方法试验,建立了物探定体化探定性对勘查对象作出远景评价,再结合地表掩盖区第四系寻根溯源转石法充分确定钻探验证位置,以达到经济-有效-找矿效果好的目的,对区域上开展同类型稀有矿床找矿工作勘查部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75.
海洋动物金属硫蛋白的提取与分析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s,MTs)是一类低分子量、富含半胱氨酸的金属结合蛋白。由于水生生物体的MTs能被金属诱导,而且诱导程度与水环境重金属浓度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可间接反映出水环境中重金属的污染水平,因此,海洋动物体内的MTs已被认为是海水和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的生物标志物。近20 a来,为了将MTs应用于海洋污染的生物监测,国内外学者先后研究了多种分析技术及相应的提取方法。本文对目前已报道的海洋动物MTs提取与检测技术进行了评述,并根据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今后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876.
滇西地区重力场动态变化计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滇西地区已用高精度拉柯斯特重力仪进行了 2 8期相对重力测量和多次绝对重力测量。利用这些资料进行了重力场动态变化计算 ,系统地讨论了空间和时间基准的确定、格值影响的计算和点位移动的归算等问题。针对丽江地震前后的重力变化给出了滇西测网判定重力变化的限值。  相似文献   
877.
研究区页岩气地质条件复杂,具有非均质性很强,储层薄且横向分布不稳定等特征。常规地震处理方法得到的结果分辨率低,无法识别薄层、地层尖灭点、微幅裂缝。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这里利用保真高分辨率地震处理技术对研究区页岩气的地震资料进行处理,该技术将叠前谱蓝化校正、AVA振幅校准、道集剩余噪音衰减、剩余时差校正、叠前剩余多次波压制和高精度井震标定定量质控等方法有序结合,能够有效提高复杂地震资料的分辨率、信噪比和保真度。处理结果证明,该方法能够提高该地区地震资料的分辨率、井震相关系数。同时,增强了薄层的可解释性、同相轴的连续性、尖灭点的准确性、断层检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878.
以北黄海盆地东部坳陷中生界碎屑岩储层为研究对象,运用岩石薄片光学显微鉴定、阴极发光和扫描电镜等技术方法和手段分析成岩特征,探讨不同物源-沉积体系控制下储层的成岩演化。研究认为,东部坳陷中生界储层主要处于中成岩阶段A期,发育的主要成岩作用类型为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凝灰质脱玻化作用、交代作用、蚀变作用和溶蚀-溶解作用,其中,东部地区压实作用强度要高于西南和北部地区,北部地区碳酸盐胶结物的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地区,东部地区以凝灰质胶结为特征并发生凝灰质脱玻化作用,西南部以黏土矿质胶结为特征并发生明显的黏土矿物转化现象,西南和北部地区的溶蚀/溶解作用的发育程度要好于东部地区。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不同物源沉积区储层具有差异的成岩特征,表现为不同的储层序列,从而影响储层的成岩演化。  相似文献   
879.
为理清沉积层状重晶石、毒重石矿床成因机制及其差异成矿的控制因素,对南秦岭-大巴山地区下寒武统地层中不同成矿特征的钡矿床开展了矿物学和碳-硫-氧-锶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该区内沉积钡矿床有以重晶石为主或以毒重石为主的类型;矿石中碳酸盐矿物具有负的碳同位素组成(δ13CCarb为-26.1‰~-6.3‰),重晶石具有非常大的硫、氧同位素分馏(δ34SBrt为25.1‰~62.2‰,δ18OBrt为12.2‰~18.9‰和δ18O/δ34S≈0.1),反映成矿时有强烈的甲烷驱动微生物硫酸盐还原作用;毒重石等碳酸盐矿物和重晶石的锶同位素组成较为一致,都具有宽的87Sr/86Sr变化范围(0.7070~0.7103)和低的87Sr/86Sr值(~0.7070),指示成矿流体可能是与基性-超基性岩有关的富金属热液,热液流体在运移过...  相似文献   
880.
海潮负荷形变是我国沿海GNSS实时观测的重要误差源之一,分析和确定最优海潮模型进行负荷改正,有助于提高GNSS解算精度和可靠性。利用沿海33个验潮站连续3 a的实测潮位资料,以8个主要分潮(M2、S2、N2、K2、K1、O1、P1和Q1)的潮高和方根(Root Sum Squares,RSS)为评价指标,对最新全球海潮模型FES2014、EOT20和TPXO9在中国沿海的模型精度进行评估。结果表明:3种最新海潮模型相比其前期版本(FES2004、EOT11a和TPXO7.2),在中国沿海的模型精度整体改进幅度分别为72.39%、67.73%和31.37%;3种最新海潮模型中,FES2014在中国沿海的RSS均值和标准差分别为7.91和7.75 cm,模型精度相对最高,EOT20的模型精度略低于FES2014,二者精度均显著优于模型NAO.99jb和NAO.99b(后两处模型在先前研究中被认为在中国沿海精度较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