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29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15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99篇
海洋学   26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41.
利用2015—2016年福州城区内涝和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分析内涝成因、最大降雨量与积水深度的关系,建立城市内涝积水深度拟合方程,并对拟合效果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1)导致福州城市内涝的突发性原因占26%,是城市管网等数据更新困难的主因,非突发性原因占74%;2)在3次不同天气系统的降雨量拟合结果中,雨季降水过程拟合平均绝对误差最小,午后雷雨天气降雨过程拟合平均绝对误差最大;3)对内涝积水深度负拟合值进行归零处理和阈值限定后,其结果均与实况相符;4)基于最新数据资料所得拟合值的误差更小。  相似文献   
142.
天山典型区卫星雪盖时空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基于2000—2010年的MODIS/Terra积雪8 d合成数据(MOD10A2),研究了我国天山典型区积雪覆盖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年际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年平均积雪概率和1月积雪概率均呈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的分布格局,4月、7月、10月的积雪概率与高程呈显著的正相关;冬季积雪分布主要受大气环流控制,使得西坡和北坡的积雪明...  相似文献   
143.
基于MODIS数据的玛纳斯河山区雪盖年际波动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00 -2010年的MODIS/Terra积雪8d合成数据(MOD10A2)与DEM数据,通过计算和分析不同高程带、不同坡向和不同坡度的积雪覆盖率,研究了新疆玛纳斯河山区雪盖的年际波动特征.结果表明:(1)鼎盛期积雪覆盖率在研究时段内形成两高两低的总体走势,2000/2001和2007/2008雪年为高值年,2...  相似文献   
144.
上海市高架道路是上海市重大基础设施工程之一,跨越11个行政区,打通了城市交通脉络。为保证其安全运营和可持续发展,利用高分辨率永久散射体雷达干涉测量技术对高架路进行沉降监测,沉降结果与同期水准数据基本保持一致,最大误差不超过3 mm/a。进一步联合高架路的结构特性、运营车辆的动荷载情况、高架路施工进程,分析了提取的高架路沉降的空间分布情况以及时间演化行为。多因素的归因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市高架道路沉降格局与周边区域地面沉降密切相关,同时与高架道路自身荷载和运营车辆动荷载、高架道路建成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145.
利用多光谱图像的两像素点灰度差异强度指数,定量分析了多光谱图像的边缘特征及响应特征差异,指出传统灰度算子会导致弱边缘特征漏检。为减小边缘响应强度差异,在光谱特征空间中分别利用特征值和特征向量表征多光谱图像的梯度变化大小和方向,同时采用B样条小波对影像进行多尺度变换,获取不同尺度的边缘特征。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法对多光谱图像检测出的边缘特征响应均匀且较为显著,综合多尺度边缘能准确检测并定位边缘点,且能有效地抑制噪声。  相似文献   
146.
福建一次秋季大范围暴雨成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应用常规观测资料及NCEP再分析等资料,对2008年10月5—6日福建大范围暴雨成因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热带低压倒槽与冷空气共同作用使暴雨区低层气旋性辐合加强,上升运动加剧;差动温度平流增强斜压大气对称不稳定度;次级环流圈的形成和维持加大了降水强度并延长了降水持续时间;南海低层偏南气流为暴雨区输送了源源不断的水汽,同时也提供了动力和热力条件,对不稳定能量的积累、输送和释放起了关键作用;暴雨区层结不稳定维持较长时间,垂直风切变为对流系统的发展提供动能,造成对流系统斜压发展,激发位势不稳定能量释放;螺旋度在诊断低压中心位置、发展和移动的能力比垂直速度或涡度单一因子更好,但与降水中心位置存在滞后现象。  相似文献   
147.
福州市大雾天气环流分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1981~2005年NCEP再分析资料、常规地面和高空观测资料,结合Lamb-Jenkinson(L—J)环流分型方法和传统天气形势分型方法,分析了福州大雾发生时的天气形势特征。分析结果表明:传统分型方法和L—J分型方法对大雾发生时的主要天气形势分型具有基本一致的气压场分布,即大雾发生时海平面气压为均压场分布;并且L-J分型方法可得到较传统分型方法更细致和全面的结果,可为福州大雾的客观预报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8.
149.
沉积盆地的地层形态、岩相类型以及空间配置样式是构造事件的重要标识.沉积序列中特征岩石组分的出现标志着毗邻造山带隆升的初始启动时间,与物源区地层单元垂向叠置序列相反或相同的岩屑组分剖面分布则是幕式构造旋回的反映.在前陆盆地中砾石层的出现被认为是冲断岩席活动的记录,而在断陷盆地和走滑拉分盆地中通常可识别出100m级的向上变粗和向上变细的旋回层,它们被解释为构造高地重复隆升和溯源侵蚀的结果.最近的研究工作表明,急剧的构造沉降主要是通过细粒级河湖相沉积补偿的,广泛的砾岩进积发生在构造活动的平静期.构造驱动的山脉隆升表现为砾岩地层呈楔状体,纵向河流水系发育;重力均衡回返所导致的山系隆升则形成以横向河流水系为主的板状砾岩沉积.从青藏高原腹地、周缘和外延海洋盆地的沉积记录中可获取重大构造变革时期的信息,也许是解决目前有关印度与亚洲大陆碰撞、高原隆升等时性或穿时性以及限定陆内变形调节机制的一个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0.
台湾海峡西部海域浮游甲藻类的分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分析了台湾海峡西部海域浮游甲藻类的种类组成与分布,结果表明本海区浮游甲藻类共发现80种,分隶于10科12属,其中高温高盐种占83%,广温广盐种15%,低盐近岸种占2%。主要优势种为:Dinophysis Caudata, Ceratium, furca, Cer. fusus, Cer. deflexum, Cer. massiliense, Cer. trichoceros, Cer. breve, Cer. tripos, peridinium depressum, Per. oceanicum, Pyrocystis, fusiformis, Pyr. pseudonoctiluca and Noctiluca scintillans.本海域甲藻总量的季节分布为5月出现主高峰,8月为次高峰,2月是最低谷期。甲藻的数量分布和季节变化与水温、盐度、海流和季风的影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