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61篇
地质学   8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31.
六盘山断裂带的地震构造特征与强震危险背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集成活动构造与震源机制解、重新定位小震分布、历史与现今地震、GPS速度场等资料,综合分析了六盘山断裂带的构造动力学条件与变形方式、横剖面构造、历史强震破裂背景、GPS形变以及现代地震活动性,进而探讨了该断裂带的强震危险背景.结果表明:NNW向六盘山断裂带的运动与变形主要缘于青藏地块东北缘的向东水平挤出受到相对稳定的华北地块西缘(鄂尔多斯地块)阻挡而聚集的水平挤压作用;此外,海原和陇县-宝鸡两条NW向走滑断裂带的左旋运动在右阶区的局部会聚作用,也由六盘山断裂带的变形与运动来承受与转换.横剖面上,六盘山断裂带表现为向东推覆的大型逆冲构造带,主滑脱带位于~25 km深处,之下很可能存在分隔青藏与华北地块的超壳-岩石圈型深断裂带.沿六盘山断裂带中-南段以及更靠南东的陇县-宝鸡断裂带存在总长为120~140 km、至少最近~1400年未发生M ≥ 6½强震破裂的地震空区.地震空区内的断裂,GPS形变显示已有显著应变积累,地震活动上出现为小震稀疏或空缺的部位,以及低b值区,反映那里的断面业已闭锁,并已有高应力积累.因此,六盘山断裂带中-南段和陇县-宝鸡断裂带应是未来可能发生强震/大地震的两个危险地段,潜在地震的最大矩震级估值分别为MW=7.3±和7.2±.  相似文献   
32.
如何获取构造形变微地貌所蕴含的定量参数,对于研究活动断裂、地震地表破裂带特征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甘孜—玉树断裂是广义鲜水河断裂带向北西延伸的羽列孳生断裂,具有新活动性.活动断裂新构造活动微地貌响应是研究构造形变微地貌的最佳对象之一.近年来,一些高精度仪器已经广泛应用于构造形变微地貌的测量中.天宝VX空间测距仪是一款集成了先进的光学测量技术、量测成像技术和3D扫描技术并能捕捉扫描数据、成像数据和测量数据,并把这些数据融合一体可执行所有任务的测量仪器.本文结合甘孜—玉树断裂邓柯段的构造形变微地貌特征,系统介绍天宝VX空间测距仪获取该段活动断裂的定量化形变参数,这些参数对我们深入了解甘孜—玉树断裂邓柯段活动性质有着重要的意义,并对天宝VX空间测距仪在构造形变微地貌测量中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33.
青海达日地区发育了多条晚第四纪活动断裂带,以NW—NNW向和近SN向为主。通过航卫片解译和野外实地调查发现,达日断裂中段晚第四纪新活动性尤为显著,其性质以左旋走滑为主,至今部分地段仍保存了清晰的1947年达日7级地震地表破裂带,其破裂样式具有分段性和多样性,反映了局部构造应力的差异。达日地区作为典型的活动构造区,是研究新构造运动与地貌响应的理想场所。因此,文中采用ASTER GDEM V2数据提取了该地区的水系网络和亚流域盆地参数,计算了亚流域盆地面积-高程积分曲线和积分值(HI值),讨论了其构造活动性及地貌响应的关系。区内黄河的6个亚流域盆地的面积-高程积分曲线形态分析结果表明,这6个亚流域盆地均处于地貌演化阶段的"壮年期",其演化过程表现出很好的同步性,反映了区域性构造隆升或沉降作用的总体结果。而且,区内亚流域盆地的面积-高程积分值(HI值)分布特征表明,HI低值分布与第四纪断陷盆地和河谷盆地范围相一致,反映了局部不同构造沉降和侵蚀作用的结果;HI高值则主要出现在达日地震地表破裂带由NWW向NW转向的部位,以及早侏罗世与晚三叠世花岗闪长岩体分布的地方,也很好地反映了局部构造作用的变化和地层岩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34.
以12.5 m 数字高程模型数据为基础,采用数字地貌分析方法提取了濑溪河流域的高程剖面和面积-高程积分(HI)等地貌参数,分析了2021年9月16日四川盆地东南部泸县MS6.0地震震中附近区域地貌与构造活动的响应关系。结果显示:震中西侧的螺观山和梯子崖背斜在震中的南北两端存在明显的缩短量差异;HI条带状低值区的展布方向与流域内构造的方向一致,HI高值区位于华蓥山两条断裂夹持的谷地,但在震中附近存在WNW向的HI低值带。综合分析认为,泸县地震震中附近应存在一走向为WNW的隐伏构造,它不仅调节了螺观山和梯子崖背斜在震中南北两端的缩短量差异,也使得HI值受其影响呈低值特征,该结果与震源机制解结果、等震线长轴走向以及余震空间展布的优势方向相一致。   相似文献   
35.
根据对历史地震资料的考证和实地调查,论证了公元1219年宁夏固原地震应为一次地震,而不是二次或三次地震。现行地震目录所给的地震参数宜做如下修正:发震时间为8月7日11时左右;地震重破坏区(Ⅷ度区)位于固原、平凉和隆德一带,极震区介于三者之间的固原附近;震中烈度ge;Ⅸ度,震级可达7级左右。本次地震重破坏区长轴方向为北北西向,大致与该区的六盘山逆掩推覆构造带的走向相吻合,其新构造活动导致了1219年固原地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6.
兰州市地震活断层探测新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中综述了兰州市地震活断层探测的最新进展情况。通过航、卫片解译,地质地貌调查,地球化学探测,浅层人工地震探测,电法探测,钻孔探测,特别是大型探槽等综合研究,对兰州市7条目标断层的新活动性提出了新的认识。修改了4条断层的最新活动时代,即金城关断层、雷坛河断层、寺儿沟断层和西津村断层等前人提出为QP3活动断层,探测结果为Q1p-Q2P断层;特别是否定了穿过市区的晚第四纪活动的刘家堡断层(Qh)和深沟桥断层(Q3P),明确了马衔山北缘断层西段为晚更新世—全新世活断层,并为1125年兰州7级地震的发震断层  相似文献   
37.
大川-双石断裂位于龙门山前山断裂南段,因其在都江堰地区隐伏于岷江河流阶地之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龙门山断裂带南段的地震危险性评价和发震能力评估。因此,掌握大川-双石断裂的地下分布特征和活动性,对都江堰城区的避灾规划和重大工程选址意义重大。本项研究在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垂直断裂走向布设浅层地震反射剖面、高密度电阻率剖面和钻孔联合剖面。通过多种方法共同揭示了大川-双石断裂在都江堰地区的精确空间展布位置、近地表构造形态、上断点埋深及断裂活动性。大川-双石断裂在都江堰地区的岷江西岸阶地处隐伏通过,为逆断层,倾向NW,倾角在地表浅层为60°~70°,近地面为20°~30°;且破碎带向地面逐渐变浅变薄,上断点向上延伸至第四系灰褐色黏土层和棕黄色粗砂夹砾石层,埋深约3.5 m。上述研究表明大川-双石断裂在都江堰市区附近具有全新世活动特征。  相似文献   
38.
四川活断层普查项目是四川省政府在“十三五”期间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历时5年,项目完成了四川省1∶250 000活动断层普查、7条断层的1:50 000活动断层地质填图、11个城镇的1:10 000城市活动断层探查和四川省活断层信息系统的建设。该项目新发现了五道梁-长沙贡玛、松岗、达朗松沟等9条断裂晚更新世或全新世活动的地质地貌证据,编制了全省1:250 000活动断层地质图,编制和修订了成都平原和若尔盖盆地第四系等厚线图。这些新成果不仅为地方抗震设防、国土规划、重大工程选址、地震应急处置等方面提供了基础支撑,也为深入研究青藏高原东缘动力学机制和孕震构造环境提供了支撑。  相似文献   
39.
<正>1研究背景2022年6月10日,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市相继发生MS 5.8和MS 6.0地震。2次地震间隔时间不到1个半小时,且震级差仅0.2,根据地震序列判定标准(蒋海昆等,2006),该地震序列属于震群型。本次马尔康震群发生在巴颜喀拉地块内部,位于走向NW的松岗断裂北段北侧附近。  相似文献   
40.
2021年9月16日,四川省泸州市泸县发生MS6.0地震,是继 2019年6月17日长宁MS6.0 地震后在四川盆地发生的又一次6 级强震.泸县MS 6.0地震震中位于NE走向的华蓥山褶断带内部,极震区烈度达Ⅷ度,共造成3人死亡,159 人受伤.MS6.0主震后余震活动频度低、强度弱,截止到 9月23日,发生的最大余震为 9月16日 4时 55 分MS2.8(ML3.4)地震,与主震震级差3.2,呈现孤立型地震序列特征.利用四川区域地震台网宽频带波形资料,通过CAP波形反演,获取的本次MS6.0地震震源机制解节面Ⅰ走向 286°、倾角 45°、滑动角 103°,节面Ⅱ走向88°、倾角46°、滑动角 77°,显示该地震为逆冲型.P轴方位 187°、俯仰角 1°,反映震源区主压应力呈近 NS向水平推挤特征,与华南地块构造应力场NW-SE向主压应力方向存在显著差异,揭示本次地震应受局部应力场控制.泸县MS6.0地震的矩震级为MW5.36,远低于面波震级;震源矩心深度为 3.5 km,与重新定位后的震源初始破裂深度5.1 km较接近,表明该地震发生在四川盆地上地壳浅部沉积盖层内,符合最近 3 年四川盆地中强地震活动深度分布普遍较浅的特征,也反映本次地震的震源破裂尺度相对较小.其震源机制解两节面走向均与震中附近的华蓥山褶断带西支断裂及附近的已知地表断层几何结构不匹配,结合重新定位的前震和早期余震空间展布近 NWW向优势特征,本文初步判定走向 NWW的节面Ⅰ为同震破裂面,发震断层倾角 45°,推测此次泸县MS6.0 地震为沉积盖层内 NWW向隐伏逆冲断层在近 NS向水平主压应力作用下挤压错动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