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1篇
大气科学   46篇
地球物理   2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31.
东盟地区是"一带一路"两条路线的汇集区,也是我国发展周边外交的优先地区之一.中国与东盟双方林业资源丰富,林业产业合作是双方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中国和东盟各国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维护生态安全、促进绿色惠民等方面,林业产业合作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32.
针对目前尚缺乏客观的流域梅雨划分指标的现状,本文依据最新的梅雨监测国家标准与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利用19862016年太湖流域水文年鉴逐日雨量整编资料,重新划分了太湖流域入/出梅日期,计算了梅雨特征量,构建了梅雨洪水指数(RFI),并对梅雨期超设计、超警戒洪水年的环流异常成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新标准下太湖流域多年平均在6月17日入梅,7月11日出梅,梅雨期长度24 d,梅雨量266.8 mm;与历史序列相比,新标准确定的梅雨量一致率较高,其次是入梅时间和出梅时间.(2)雨日数和副高脊线北跳时间是影响入/出梅确定的两个重要因素,新标准将1992、2013年定为空梅,1986、1987、1989、1996、2005年历史入/出梅日期向后调整,1988、2007年出梅日期向前调整,更为合理地反映了梅雨的高温高湿气候特征,客观性较强.(3)梅雨量越大,雨强越大,太湖水位越高,流域越易涝;以梅雨洪水指数作为参考因子,考虑到影响太湖洪水形成的两个关键因子(梅雨期起涨水位、最大7 d降水量占梅雨量的比例),对入梅起涨水位异常偏高、因集中强降雨引起太湖洪水的指示意义较强.(4)高低纬环流配置关系密切,来自西太平洋经南海的偏南气流、印度洋经孟加拉湾的西南暖湿气流汇合后与来自北方的冷空气在太湖流域交汇,太湖流域垂直上升运动异常强烈,触发降雨层结不稳定能量释放,导致暴雨持续形成洪水.  相似文献   
33.
用水汽输送表征的东亚副热带夏季风指数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71~2000年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及同期中国站点降水资料,在讨论水汽输送的气候特征及逐候演变的基础上,用整层积分的经向水汽输送定义了一个副热带夏季风指数。研究结果表明,对110~120°E纬向平均的水汽输送通量而言,其逐候演变可反映出东亚夏季风的进退过程。定义的水汽输送指数可表征夏季风的异常变化特征,高(低)指数年对应的副热带季风偏强(弱);该指数与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存在高度的同期正相关,高(低)指数对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的多(少)有较强的分辨能力。此外,来自西太平洋经南海北上的水汽与北方冷空气在长江中下游的辐合很可能是造成长江中下游异常降水偏多的原因。  相似文献   
34.
上海城市热岛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利用上海77个区域站2011—2014年逐时气温资料,运用城乡对比法分析了城市热岛(UHI)的时空变化特征。其次利用长三角20个国家站1961—2013年逐年平均气温资料,运用空间滤波法研究了上海城市化进程对城市热岛强度(IUHI)的影响。结果表明:1961—2013年IUHI整体上呈缓慢上升的趋势,IUHI递增率达0.15~ 0.17 ℃/(10 a),年平均最大IUHI达1.10~1.33 ℃,出现在2006年。上海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有利于IUHI的增大。21世纪以来IUHI呈现减缓特征与全球气候变暖减缓的趋势一致。近年来,上海城区集中在外环以内,三个城市内部区域(内环区、中环至内环区、外环至中环区)IUHI存在一致的日变化特征,但受到城区内部下垫面差异性影响,IUHI呈现从内环区往外环依次递减的特征,并在夜间强热岛阶段最为明显。冬季IUHI和IUHI日变化均最大,秋季与之相当,春季次之,夏季最小。从IUHI空间分布特征看,春夏季较为一致(即东部气温较低,西部气温较高,强热岛中心集中在西北部)、秋冬季较为一致(即东部气温较高,西部气温较低,强热岛中心稳定在城区附近),这可能与季风有关。   相似文献   
35.
通过等熵位涡和热力学能量方程的各项诊断对2018年1月上旬我国东部一次寒潮天气过程进行分析,重点给出垂直运动在寒潮降温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此次寒潮天气过程主要受蒙古国南部的横槽转竖影响,巴尔喀什湖东部和西伯利亚地区及其北部为引起这次寒潮的主要冷空气源地。欧亚大陆北部和极区对流层高层和平流层低层的高位涡强冷空气沿着等熵面向南向下平流,引导强冷空气侵袭我国东部。等熵位涡大值区的东侧对应上升运动区,有利于降水的产生。寒潮期间风场平流引起的850 hPa强降温区主要位于东南沿海地区,降温幅度最高可达6×10-4 K·s-1,而东北地区在整个寒潮期间冷平流强度较弱,最大降温幅度仅约为1×10-4 K·s-1。通过计算东南沿海和东北地区区域平均风场平流和垂直运动引起850 hPa温度变化,得出寒潮期间两地的温度总降幅约为1×10-4 K·s-1。东南沿海地区的寒潮主要由风场的冷平流引起,而东北地区则是由冷平流和垂直上升运动的共同作用引起。垂直方向上,东北地区冷空气能影响的高度要远高于东南沿海地区。  相似文献   
36.
广西种植火龙果的气候条件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广西的气候条件和火龙果生长适宜气候条件的分析,得出广西的光、温、水等气候条件基本适宜火龙果的生长,但要注意防御低温冻害、洪涝、大风等气象灾害的危害,为火龙果在广西的推广种植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37.
通过对1961--2006年宝鸡市各县的降水和气温资料分析,计算了各县历年各月湿润指数(m),剖析宝鸡干旱发生的气候规律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经过统计分析发现,宝鸡市的干旱具有发生频繁,个别年份比较严重,塬区多于山区,低海拔多于高海拔;小旱多,大中旱少;春旱短;初夏早不利于夏播;伏早在川塬区严重,山区较轻;秋早少,危害轻;冬早多,危害轻;季节性明显的气候特征。  相似文献   
38.
有关东亚夏季风北边缘的定义及其特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采用欧洲中心(ECMWF)44年冉分析(ERA40)日总可降水量(TPW)资料,用标准化可降水量指数(NPWI)定义了夏季风北边缘,并进一步研究了亚洲夏季风北边缘的气候特征及其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用标准化町降水量指数定义的夏季风北边缘在哑洲可以确定出印度夏季风系统和东亚夏季风系统;就夏季风北边缘的平均位置而言,其在100°E以西沿青藏高原南侧呈东一西走向,年际变化极小;在100°E以东呈东北-西南走向,从青藏高原东侧北上经西北地区东部、华北地区北部、东北地区西部延伸到东北亚地区,并存在明显的年际、年代际变化.  相似文献   
39.
沈愈  梁萍 《气象》2007,33(7):112-118
为了建立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季节的新样本,采用以环流为主导的常规方法,利用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及长江中下游5站降水资料,对2006年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季节的特征量进行了诊断分析,并讨论了梅雨与夏季风的关系。结果表明,将6月5候和7月4候分别划为2006年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季节的起始和结束时间是较为合适的;2006年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季节对应的梅雨量较常年偏少,这与梅雨季节中印度夏季风和东亚夏季风(包括南海夏季风和副热带夏季风)强度较常年偏弱有关。  相似文献   
40.
中国梅雨影响因子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6,他引:5  
梁萍  汤绪  柯晓新  何金海 《气象科学》2007,27(4):464-471
本文主要回顾了中国气象学者对季风系统下的梅雨及梅雨的大尺度影响因子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并总结了有关中国梅雨的划分与预测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最后,本文还提出了有关梅雨影响因子及预测等方面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