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6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87篇
测绘学   19篇
大气科学   23篇
地球物理   81篇
地质学   232篇
海洋学   54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2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6篇
  1980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本刊顾问编委陆培炎总工,在身患重病,住院治疗期间,仍心系着我国岩土力学与工程的发展与进步,除向《岩土力学》学报捐助人民币陆万元外,还向其它相关学报进行了捐款,令我全体办刊人员深受感动。感谢陆总以及关心、帮助和支持本刊的专家和学者,我们一定不辜负您们的关心、支持和厚受,并将尽心尽力地搞好学报的工作,为推动本学科的发展贡献自已的一份力量。 衷心地祝愿陆总身体早日康复!2001年元月感谢陆培炎总工捐助本刊6万元$《岩土力学》编辑部  相似文献   
102.
103.
卢龙地区S波偏振与上地壳裂隙各向异性   总被引:36,自引:12,他引:3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三分量数字地震仪组成的小孔径流动台网记录了1982年10月19日河北卢龙Ms=6.1级地震的部分余震.用质点运动图的方法对横波的偏振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横波窗内的各观测点都存在横波的分裂现象.不同离源角和方位角快波偏振的水平投影都具有近NE40°方向的优势取向,与根据卢龙地震两组断层错动在各向同性介质中所辐射的横波的偏振方向不一致.这可以由传播介质中应力所导致裂隙的定向排列来解释.这一观测结果提供了卢龙地区脆性上地壳大范围膨胀各向异性(EDA)的证据,并表明这一地区直立平行排列裂隙取向和水平主压应力的方向为NE40°.  相似文献   
104.
利用根据中美合作研究青藏高原深部结构计划布设在青藏高原上的11个宽频带数字地震仪记录到的远震体波数据,采用接收函数(receiver function)反演的方法,对各台站下面地壳上地幔地震波速度结构进行了研究。台站接收函数是通过将三分向地震记录的两个水平分量旋转合成得到径向分量,然后在频率域除以垂直分量并变换回到时间域得到的,它仅与台站下面介质结构有关,而基本上与震源函数和传播路径无关。为压制噪声干扰,对来自同一方向上一定震中距范围内的远震记录得到的接收函数进行了叠加。采用分层弹性介质中弹性波传播矩阵理论,我们可以计算得到分层介质的理论接收函数以及它对各层弹性参数的偏导数,从而利用迭代线性反演可从观测接收函数得到台站下面的一维速度结构。本文给出了其中3个台,即温泉台、格尔木台和日喀则台的初步结果,它们分别位于高原的中部、北部和南部。从各台的接收函数中都可看到清晰的 Moho 面上的 P-S 转换波震相,其相对直达 P 波的走时延迟分别为:温泉台7.9s(东北方向结果),8.3s(东南方向结果);格尔木台8.2s;日喀则台9.0s,如此大的延迟表明高原地壳的巨厚.   相似文献   
105.
106.
本文通过理论计算和模型实验,探讨了加强环对部分浅球壳屈曲载荷的影响问题,作出了屈曲载荷与加强环刚度的关系曲线,从而为潜器的舱口盖、球面舱壁的设计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107.
108.
109.
为探究抗滑桩实际内力与变形间的规律,特别是桩土相互作用下桩体受力、变形、稳定性等特征,通过抗滑桩大型物理模型试验,结合MATLAB拟合推导实现从桩表面应变散点数据到桩身挠度分布的求解。对比同桩长不同加载条件与同加载条件不同桩长两种情况下桩表面应变、桩身弯矩、剪力及挠度,分析抗滑桩的应变特征与内力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单调与循环加载条件下抗滑桩工作阶段划分为三阶段,即未开裂阶段、混凝土开裂-钢筋屈服阶段、钢筋屈服-桩体破坏阶段。未开裂阶段一、二级荷载下由于土的压密性桩体略微回弹,桩表面应变、桩身弯矩、受荷段剪力及挠度出现较小的负值(绝对值约为破坏时的1%)。混凝土开裂-钢筋屈服阶段应变、弯矩、剪力、挠度增速明显加快。钢筋屈服-桩体破坏阶段应变、弯矩、剪力、挠度呈非线性增长,桩体的破坏模式均为弯剪破坏。随着自由端长度的增加,破坏时应变、弯矩增大,而剪力减小,破坏时应变增长约10%,弯矩增长约3%,剪力减少约20%;相对于单调加载,循环加载下最大弯矩值和最大挠度均有增大,最大弯矩增长约2%,最大挠度增长约1%。  相似文献   
110.
西北太平洋楚科奇海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输送通量估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陆架区沉积物间隙水的营养盐再生是水体营养盐补充的重要途径之一。楚科奇海陆架区中部沉积物间隙水中的营养盐分布,是物理和生物扰动较弱状态下的沉积物-水界面的典型分布。本文对中国第4次北极科学考察采集的4个多管短柱沉积物样品及多管样站位的上层水样进行分析,得到沉积物间隙水、上覆水以及水柱中营养盐数据。结果表明,沉积物间隙水各营养盐浓度均先随沉积深度增加而呈指数快速升高,记为Ⅰ层;然后进入沉积物再矿化作用与营养盐移出速率相互抵消的稳定变化层,营养盐浓度在该阶段基本不变,记为Ⅱ层;最后是营养盐缓慢递减层,记为Ⅲ层,由于该层有机质降解作用耗尽氧气,NO-3和PO3-4被还原细菌利用而失去氧离子。通过双层模式和Fick第一扩散定律,计算得出楚科奇海沉积物-水界面硅酸盐、磷酸盐和硝酸盐的扩散通量分别为1.660mmol/(m2·d)(以Si计量)、0.008mmol/(m2·d)(以P计量)、0.117mmol/(m2·d)(以N计量)(以R06站为例)。四个调查站位沉积物中硅酸盐的扩散通量分别为3.101mmol/(m2·d)(以Si计量,CC1站)、1.660mmol/(m2·d)(以Si计量,R06站)、1.307mmol/(m2·d)(以Si计量,C07站)、0.243mmol/(m2·d)(以Si计量,S23站),含量呈现明显的纬度分布特征。沉积物间隙水N*的分布表明,楚科奇海沉积环境具有很强的反硝化过程,沉积物脱氮作用是硝酸盐一个重要的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