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0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72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 毫秒
31.
赣东北蛇绿混杂岩和变质岩中的硅质岩时代问题已成为研究华南构造古地理的焦点之一。赣东北地区长期以来被地质学界认为属于江南古陆元古宙“板溪群”的范畴。近年来,关于该构造岩系中存在晚古生代放射虫动物群的报道,导致一些学者怀疑该地区传统的构造古地理格局需要重新解释。对此,许多地学工作者提出异议。为了进一步澄清有关地层的时代归属问题,本课题组织了包括古生物学、构造地质学和区域地质调查等领域的跨学科研究人员进行了野外调查和样品的多次重复系统采集;同时,对已发表的资料进行了再分析。本项研究显示,  相似文献   
32.
赣南燕山早期岩浆作用强烈,岩石成因以I型花岗岩为主,见少量S型花岗岩及A型花岗岩。在赣南兴国地区新识别了晚侏罗世永丰和隆市A型花岗岩,其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分别为155 Ma和157~154 Ma,具有铝质A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如富硅(70.22%~77.08%)、高(Zr+Nb+Ce+Y)(189×10~(-6)~348×10~(-6))、高FeO~T/MgO值(3.39~11.57);具相对较高Ga/Al值(2.4×10~(-4)~2.9×10~(-4));富集Th、U、Hf等高场强元素和轻稀土元素,强烈亏损Ba、Sr、P、Ti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损Nb和Ta元素。在赣南厘定出了一条北东向晚侏罗世铝质A型花岗岩带(162~152 Ma),它们具有相似的Hf同位素组成,T_(DM2)大部分集中在2.0~1.8 Ga之间,平均为1.9 Ga,暗示它们可能形成于相似的古老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根据地球化学特征,并结合邻近的赣南全南地区存在同时代的"裂谷型"黄埠正长岩,认为赣南晚侏罗世铝质A型花岗岩带形成于板内拉张环境,可能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后退有关。  相似文献   
33.
赣西北前震旦纪构造变形序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赣西北前震旦纪物质记录由古元古界星子群结晶基底与中元古界双桥山群组成。结晶基底仅残存于庐山与星子县之间约50km2的北北东向带状范围内,主要为一套片状、片麻状无序中深变质表壳岩系。其内韧性片褶、重褶等记录着以吕梁运动为主的构造变形痕迹。双桥山群分布广泛,以浅变质泥砂质及火山质碎屑岩为主组成的复理石建造为特征,与下伏结晶基底及与上覆震旦系之间分别被吕梁运动界面、四堡运动界面(或晋宁运动界面)所分隔。根据对双桥山群中具区域延展性与标志性岩性组合的厘定,在近年来的区调中已识别并填绘出两个世代的构造形迹…  相似文献   
34.
永修—南昌剪切带中糜棱岩物质成分变异及体积变化分析结果表明,以Al2O3守恒为限制条件,该剪切带损失了9%的质量和体积,糜棱岩类Fe2O3明显带入,SiO2、K2O、MgO、P2O5、FeO、Na2O等组分明显带出。研究结果显示糜棱岩组分的得失和体积的变化主要发生在初糜棱岩化阶段。  相似文献   
35.
为揭示湘西北民乐毗邻区南华纪大塘坡组含锰沉积地层结构,深化对地堑-地垒成锰地质空间的认识,实现地球物理深地探测技术对南华纪沉积型锰矿床的找矿指导,对区内经过民乐锰矿的大地电磁测深剖面进行了处理和解释,结合地质信息反演了南华纪古盆地地层构造格局。首先通过频率域大地电磁探测数据进行了阻抗张量和相位张量分解分析,揭示了湘西北民乐地区在高频区(大于0.01 Hz)主要呈现二维构造特征;其次利用Swift分解和相位张量分解结果对剖面所有测点数据进行了电性主轴分析,判断了剖面主要构造走向总体上呈北偏东37°,计算了TE、TM两个极化方向的卡尼亚视电阻率和相位;最后针对TE、TM两个模式利用Occam反演方法分别进行了单独和联合反演,得到了民乐地区深部电性分布并进行了地质解释。研究结果表明:湘西北民乐地区由浅至深电性结构比较简单,地层由新到老分层性较好,大体可分为高台组白云岩中阻层、清虚洞组灰岩高阻层、石牌组—牛蹄塘组低阻层、留茶坡组—陡山沱组较高阻层、南沱组—大塘坡组低阻层、古城组和富禄组中阻层6层;大地电磁反演电阻率模型等值线图中的“凹中凹”地层结构是圈定成矿靶区的主要地球物理标志;民乐—花垣一带为古天然气渗漏口的过渡相和边缘相,含锰地层具有越往东北向埋深越浅、厚度也越来越薄的特点。  相似文献   
36.
东天山莫哲巴依萨依环状基性超基性杂岩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楼法生 《江西地质》1998,12(2):91-95
本文对莫哲巴依萨依环状基性超基性杂岩体的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较全面的论述。它们属铁质基性、超基性岩,为同源岩浆分异而成,其成因类似于阿拉斯加型同心环状超镁铁质杂岩。形成时代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  相似文献   
37.
江西万载县兴源冲铜矿成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楼法生 《地质与勘探》2012,48(4):704-712
[摘 要]江西兴源冲铜矿是近几年发现的具有较大潜力的铜多金属矿床,所处的黄茅地区属九岭南缘多层次大型构造叠加成矿地质背景的西段。在野外详细的地质考察以及室内岩矿鉴定的基础上,运用电子探针和气体同位素质谱仪以及包体测温等现代分析测试技术,对兴源冲铜多金属矿床的成矿地质特征及其矿床成因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实验分析得出:电子探针分析数据表明矿石中含大量Cu、Fe,少量Zn、Au,其中Cu 含量达工业品位;矿石中δ34 SCDT值和包裹体盐度值说明其成矿流体具有同源性,可能来源于地幔或者与岩浆同源;包体均一温度有两个峰值区间,说明矿床受二期成矿流体控制。综合区域、矿区地质特征、矿体特征以及上述实验所得,得出该矿床应为海相-火山喷流沉积变质叠改型铜矿床。  相似文献   
38.
稀有金属矿产是江西省优势矿产资源,成矿类型以花岗岩型为主,主要分布于赣西和赣北地区,以宜春414超大型钽铌矿为代表,而花岗岩广泛分布的赣南地区鲜有关于燕山期花岗岩型稀有金属矿床的报道。本文以赣南石城海罗岭铌钽矿床为研究重点,结合详细的野外调查,开展花岗岩的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等研究,厘定了海罗岭的中粒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 中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岩石组合,明确了钠长石化叠加白云母化的中粒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与铌钽矿密切相关的成矿专属性。海罗岭的成矿作用具两阶段特征,早阶段以蚀变花岗岩型钽铌矿为主,赋存于钠长石化白云母化中粒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晚阶段则以花岗伟晶岩型锂矿为主,赋存于云母锂辉石伟晶岩中。海罗岭的花岗岩主要经历了钠长石化、白云母化、黄玉化、绢云母化、硅化等蚀变作用,呈现碱性长石化→云英岩化的演化过程。海罗岭花岗岩具富硅、富碱、富铝,贫钛、镁的特征,其中钠长石化白云母化中粒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富钽花岗岩)中F含量为8330×10-6~13076×10-6,平均为10475×10-6,具极低的Nb/Ta值(0. 34~0. 49)、Zr/Hf值(3. 73~4. 19)、稀土总量低(ΣREE为16. 3×10-6~23. 2×10-6)和“四分组”效应等特征,显示其成矿经历了岩浆- 流体相互作用的过程。研究显示,Li矿化富集程度与F含量呈明显的正相关,与稀土总量、K/Rb值呈负相关;Ta矿化富集程度与F含量呈明显的正相关,与Nb/Ta值、Zr/Hf值呈明显的负相关。中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锆石U- Pb年龄为141. 9±1. 1 Ma,云母锂辉石伟晶岩和碱性长石伟晶岩独居石U- Pb年龄分别为141. 68±0. 69 Ma和137. 62±0. 73 Ma,均归属于早白垩世。研究表明,赣南地区140 Ma左右可能存在一次与钠长石化叠加白云母化中粒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相关的独特的铌钽矿成矿事件和与花岗伟晶岩相关的锂成矿事件。这一发现打破了以往华南稀有金属主要赋存于燕山期复式岩体晚期二云母花岗岩- 白云母花岗岩中的认识,拓宽了找矿思路,为赣南乃至华南地区稀有金属找矿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39.
九龙脑花岗岩体位于南岭东部,它周围分布着众多钨、锡和铅锌矿床(点).本文选择岩体北侧淘锡坑石英脉型钨矿、东侧宝山矽卡岩型铅锌矿底部的隐伏花岗岩,对比九龙脑岩体开展了成岩年代学、地球化学、Sr- Nd同位素研究.上述岩体的SHRIMP锆石U-Pb年龄分别是158.7±3.9Ma、157.7±2.7Ma、154.9±2.2...  相似文献   
40.
钦杭成矿带是扬子地块与华夏地块自新元古代以来的碰撞拼接带,后来在不同的地质历史时期形成了不同类型的矿床和相关的岩石.在侏罗纪形成两套成岩成矿系列,一套为中侏罗世(180~ 170 Ma)与斑岩-矽卡岩-热液脉状铜金多金属矿床及其有关的钙碱性花岗闪长岩类;另一套为晚侏罗世(160~150 Ma)与云英岩-石英脉-矽卡岩钨锡多金属矿床及其有关的钙碱性-碱性花岗岩类.本文对比了上述两个系列成矿花岗质母岩的空间分布、年代、岩石地球化学和Sr-Nd同位素特征,并探讨了二者形成的构造动力学背景差异:前者可能是由于古太平洋俯冲板片沿钦杭断裂带发生局部重熔形成的,后者形成于华南岩石圈大规模伸展减薄的环境下,两者的形成过程均有地幔物质参与,但是晚侏罗世与钨锡有关的花岗岩地幔贡献可能少一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