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5篇
  免费   193篇
  国内免费   195篇
测绘学   94篇
大气科学   67篇
地球物理   180篇
地质学   488篇
海洋学   80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41篇
自然地理   17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991.
距今近2万a来的古气候恢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研究的方法途径也越来越丰富,利用沉积物碳酸盐碳氧同位素δ^18O、δ^13C值来反演古气候就是其中之一。文章利用古堰塞湖沉积物碳酸盐碳氧同位素记录对岷江上游叠溪古气候演化特征的初步研究表明,在距今约22000-9000年(约22KaBP-9KaBP)间该区古气候可分为7个阶段。各个阶段的古气候特征分别为:①约22kaBP-20kaBP,气候为冷干;②约20kaBP-17kaBP,气候为冷湿;③约17kaBP-14kaBP,气候为热干;④约14kaBP-13kaBP,气候为冷湿;⑤约13kaBP-11kaBP,气候为热偏干;⑥约11kaBP-10kaBP,气候为热干;⑦约10kaBP-9kaBP,气候为冷湿。  相似文献   
992.
南极布兰斯菲尔德海峡冰海沉积环境与沉积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极布兰斯菲尔德海峡晚更新世以来沉积物具有明显的冰川-海洋环境标志,为典型的冰海沉积物。本文通过43个站位表层和柱状沉积物的粒度、成分、结构构造、微体古生物、石英颗粒表面结构等特征综合分析,对研究区的冰海沉积物类型及其分区和沉积环境进行初步研究,并讨论间冰期/高水位和冰期/低水位的沉积模式。冰海沉积物可分为残副冰碛物和混合副冰碛物两类;不同类型的冰海沉积物有着不同的介质条件和相应的生物组合,反映一定的沉积环境,研究区现代冰海沉积物类型可分为7个物征明显不同的区域;间冰期/高水位和冰期/低水位的沉积模式具有明显不同的特征,受控于全球气候演变和岩线轮廓、海底地形及水文条件等环境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993.
云南宣威4.6万年以来洞穴石笋古气候变化记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石笋是高分辨地记录古气候环境变化的主要信息载体之一。本文通过对宣威下水龙洞 1号石笋进行α能谱铀系测年及碳、氧同位素分析,获得了距今 46.1ka至 2.75ka高分辨率的古气候演变信息。其年龄与δ18O值的记录在纵向上的变化具有明显的韵律性特征,可与深海岩芯V2 8~ 2 3 8同位素记录所揭示的第 3阶段、2阶段和 1阶段进行对比。反映 46.1ka以来宣威地区的气候波动与全球的气候变化具有明显的一致性。但是,区内是气候变化的敏感区,是东亚季风与印度洋季风交互作用的特殊区域,存在有明显的地区性气候变化特征,在整个末次冰期时段 (4 6.1~8.1ka)气候总体偏温暖,10.2 5ka为新仙女木冷事件的最冷终止点。在全新世大暖期时段的 7.1~ 3.7ka间显示气候温暖湿润,而在 3.7~ 2.75ka间伴随太阳辐射和印度洋西南季风强度的减弱,气候有明显的降温趋势。此外,石笋的碳、氧同位素显示的气候冷暖变化是,主沉积旋回以万年级、千年级和百年级为周期性变化;亚旋回以千年级和百年级为周期性变化。  相似文献   
994.
城市活断层高分辨率地震勘探震源对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国内外大量地震震例研究表明 ,巨大的城市地震灾害主要是由隐伏于城市之下的活动断裂上发生的地震造成的 ,因此 ,探测城市活断层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是目前探测城市活断层较为有效的地球物理方法 ,它包括激发技术、接收技术、观测系统、地震数据处理与解释技术等。而震源是地震勘探的首要问题 ,城市特定的人文环境和城市活断层的特点对高分辨率地震勘探的震源提出了特殊的要求 ,较小的断距决定了要有较宽的震源谱 ,城市较严重的干扰决定了震源要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通过在福州市跨八一水库断裂进行的可控震源、真空加速落锤、锤击震源、枪震源以及炸药震源的试验研究 ,利用频谱分析技术 ,得到了各种震源谱的特性 ,并给出了可控震源、真空加速落锤和锤击震源叠加时间剖面对比 ,探讨了各种震源在城市活断层探测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95.
喜马拉雅山中部过去约300年季风降水变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重建了1700年以来喜马拉雅山中部达索普冰芯积累量,该积累量直接反映了喜马拉雅山中部季风降水。研究了该积累量的变化规律,并分析了其与尼泊尔和印度东北部夏季风降水之间的关系,最后讨论了陆海热力差异与该积累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96.
通过对我国西南地区3个洞穴9根大型石笋272个初始234U/238U数据的分析研究,发现石笋初始234U/238U值长尺度变化与海洋沉积SPECMAP曲线δ18O记录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与北纬25°夏季太阳辐射能量变化曲线呈一定的负相关关系,石笋初始234U/238U值的变化在冰期时波动强烈,而在间冰期波动相对平缓,在间冰期和冰期(间冰阶和冰阶)转化阶段该值呈跳跃状态变化。末次冰期及全新世阶段石笋初始234U/238U变化记录了该时段内的BA暖期和YD突变冷事件;全新世8200 a BP、7200 a BP、5200 a BP、4200 a BP、2800 a BP、1400 a BP 发生的几次较强冷事件在石笋初始234U/238U值都有相应记录,并且和长尺度的变化规律一致,冷事件发生时石笋初始234U/238U值偏重,暖期偏轻。封闭系统形成的洞穴石笋初始234U/238U变化类似于同地区洞穴石笋的δ18O对气候变化的记录特征,在我国西南地区两者与夏季风变化的强弱呈现一种负相关的关系,洞穴石笋初始234U/238U值可以作为一个有用的古气候替代指标来研究古降水的变化。  相似文献   
997.
依据柴达木盆地西部阿尔金山前红沟子北部地区黑石山地质调查,结合样品的地球化学分析资料,对该区下中侏罗统的沉积特征和沉积环境进行了详细研究。其结果表明柴西阿尔金山前黑石山山顶下中侏罗统层位在横向上不见其相同层位,且岩性特征与山底区别较大,判断山顶上的下中侏罗统可能为“飞来峰”;柴西阿尔金山前下中侏罗统的沉积环境为还原环境,有利于有机质的保存和烃源岩的生成,具有一定的油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998.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微生物碳酸盐岩的成因、分类资料的广泛阅览和对比分析,发现以蓝藻菌、减硫酸盐细菌、产甲烷细菌为主的微生物在新陈代谢过程中能够改变水体的物理化学条件而促使Ca2 、Mg2 发生沉积,或是对外来碎屑进行捕捉和粘附,或是发生自身钙化,从而引导微生物碳酸盐岩的形成.依据形成机制和宏观构造将微生物碳酸盐岩划分为叠层石、凝块石、树形石和均一石,初步建立了微生物碳酸盐岩的分类体系,是碳酸盐沉积学中的重大进展.另外,应将同样具有特殊宏观构造和重大地质意义的核形石、纹理石与叠层石、凝块石、树形石和均一石并列,归为微生物碳酸盐岩.  相似文献   
999.
7煤层为青海省鱼卡煤田主要可采煤层,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水文物测队利用该区的高精度三维地震数据体,结合钻孔资料,对7煤层厚度与其反射波T7波的相位特征、振幅特征、频率特征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T7波的相位特征与7煤层厚度有较好的相关性,而T7波的频率特征、顺层振幅与7煤层厚度的相关性很差,即使煤层较厚时也是如此。通过例举薄煤层、较厚煤层、厚煤层等具体实例,说明煤层与反射波相位个数及相位时差具有正相关关系。由不同煤厚模型(0-50m)正演出的自激自收时间剖面反射波相位特征,也验证了7煤层厚度变化与其T7波相位特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00.
湘西莲花洞石笋TIMS—U系年龄校正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能够利用TIMS-U系方法精确定年,是石笋应用于古环境重建的重要优势.但石笋实际测定的TIMS-U系年龄往往出现与石笋自然生长规律不符合的异常序列,从而限制了大批石笋的进一步研究.以湘西龙山莲花洞LL1石笋为例,发现并从地球化学的角度解释了文石向方解石转化,以及方解石次生结晶加大的结构构造转变过程中,石笋具有238U、230Th含量明显减小,石笋测定年龄比实际年龄偏小的趋势.并在排除污染等条件下,以230Th/238U为校正指标,假设其损失率分别为1%、10%、50%,对LL1进行TIMS-U系法测年结果校正.结果发现,230Th/238U损失的百分数与年龄偏小的百分数相差不多,且相同230Th/238U损失比例下,石笋年龄越老,实测年龄比实际年龄却偏年轻.该研究为今后校正石笋异常年龄序列,建立石笋正常、准确年龄时标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