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2篇
  免费   194篇
  国内免费   194篇
测绘学   93篇
大气科学   67篇
地球物理   180篇
地质学   488篇
海洋学   80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41篇
自然地理   17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以湖南湘西莲花洞LH2石笋为研究对象,在高精度铀系定年的基础上,构建了湘西地区中晚全新世文石石笋灰度序列。中晚全新世,LH2石笋灰度值与δ18O值呈负相关同步变化,与旋回沉积速率呈正相关关系。LH2石笋的剖面灰度与文石的结晶形态有关,受降雨量和温度的控制。LH2石笋灰度显示,中晚全新世(8.6—0.03 ka B.P.)湘西地区气候变化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8.6—5.7 ka B.P.期间,夏季风强盛,气候暖湿,灰度值整体偏高;5.7—2.8 ka B.P.期间,灰度值逐渐降低,指示夏季风持续减弱,气候从暖湿向冷干过渡;2.8—0.03 ka B.P.期间,灰度值整体偏低,且存在较大幅度的波动,表明该时段气候整体偏冷干,但其间存在明显的温湿波动。在轨道尺度上,LH2石笋灰度值主要受北半球夏季太阳辐射量和热带辐合带(ITCZ)位置的控制。在百年尺度上LH2石笋灰度值的突变可能与北大西洋冰筏事件存在关联;年代际尺度上,LH2石笋灰度的变化受太阳活动和太平洋年代际涛动(PDO)的调控。在年际尺度上LH2石笋灰度的波动可能受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活动驱动。  相似文献   
942.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自动站加密资料、郑州和濮阳雷达资料、鹤壁站微波辐射计资料等,对2017年6月豫北一次雷雨大风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空冷槽叠加低层暖空气之上造成较强的层结不稳定性,对流沿地面辐合线尾向传播导致对流西南向发展。冷空气入侵对强对流的触发及水汽调节的改善起到重要作用。弱冷空气入侵使地面辐合线得以维持,造成水汽的辐合,有利于水汽的垂直输送,改变整层的水汽分布,增加了空气水汽饱和度。多普勒雷达产品和微波辐射计资料可以较好地用于短时强对流天气的预报预警。  相似文献   
943.
青藏高原南北降水变化差异研究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利用青藏高原1960-2004年近45 a气象台站年降水记录, 对高原中东部年降水做了空间变化分析, 发现高原以唐古拉山为界, 高原南北降水变化存在明显差异, 特别是高原南部和东北部降水几乎成相反的变化. 进一步分析5个重建的长时间降水序列, 发现青藏高原南北降水在百年时间尺度上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在百年时间尺度上, 过去600 a高原南北降水变化都在1740年和1850年左右发生突变. 1740年以前, 整个高原北部降水都在波动中增加, 而高原南部在减小;1740-1850年期间, 高原北部降水在波动中减小, 而高原南部在增加;1850年以后, 高原北部降水又在波动中增加, 而高原南部降水在减小. 高原南北降水变化的空间差异主要是由季风和西风带决定的.  相似文献   
944.
针对RTK三维水深测量技术中GPS大地高需拟合成正(常)高的问题,该文在常规七参数转换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CGCS2000框架的单椭球七参数转换方法,有效弥补了二次曲面法在外推拟合GPS高程时精度衰减的不足。该文重点阐述了单椭球七参数转换法的构造原理、流程及其特点,最后通过椒江出海口水下地形测量项目实例证明:该文算法在拟合精度的内插方面不低于经典的二次曲面法;外推方面,在椒江口向东海外推超过20km时,仍能保证厘米级的拟合精度,且相比二次曲面法精度高出一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945.
中生代晚期华南大陆东部发生了大规模的火成岩活动,对地壳物质组成属性有显著影响,地壳中SiO2的平均含量是判别其属性的重要参数.基于华南大陆东部布设的宽频带地震台阵和固定台站数据,利用噪声成像获取高分辨率的面波频散,联合利用接收函数反演地壳的S波速度结构.由地壳的平均波速比和速度信息,通过与岩石物理实验数据对比,估测了华南大陆地壳平均的SiO2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发现,政和—大埔断裂以东的浙闽沿海碱性火成岩带具有相对高速的下地壳(Vs>3.9 km·s-1),相对高的地壳平均波速比(VP/Vs>1.77),估测地壳平均SiO2含量相对较低(60~65wt%);政和—大埔断裂以西的武夷带和江南造山带具有相对低速的下地壳(Vs<3.8 km·s-1),相对低的地壳平均波速比(Vp/Vs<1.75),估测地壳平均SiO2含量相对较高(65~75wt%).政和—大埔断裂以东的地壳整体略偏基性,以西的地壳则偏长英质.推测古太平洋板块消减作用对华南大陆东部的影响主要为热扰动的形式,壳-幔物质交代作用仅限于政和—大埔断裂以东的区域.  相似文献   
946.
目的:通过分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的影像学表现,评估移植血管与原位冠状动脉的血流储备分数有无关联、有何关联。方法:对29例行CCTA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进行回顾性或前瞻性分析,评估移植血管和原位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并在此基础上测量其FFRCT值。对移植血管及相应原位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FFRCT值做相关性检验。按照移植血管狭窄程度是否> 50%分为A、B两组,对相应移植血管及原位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FFRCT值分别作两组间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移植血管与相应原位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负相关,而与原位冠状动脉FFRCT值呈正相关。A、B两组相比,其相应原位冠状动脉斑块形成处狭窄程度及FFRCT值,两组间t检验结果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移植血管与原位冠状动脉狭窄程度、FFRCT值及其演变存在关联,当移植血管狭窄时,原位冠状动脉分流了移植血管的部分血流,进而起到代偿作用。   相似文献   
947.
摘要:标准一致性测试是实现标准之间一致性和协调性的一项重要标准化工作。基于我国测绘地理信息标准体系和标准的特点,研究测绘地理信息标准一致性测试理论和方法,将测绘地理信息标准按照本身结构和层次进行拆解,形成“标准树”,并采用形式化描述法(TrCN)进行表述,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从而保证所有要求都能被测试,实现白盒测试;同时,构建测绘地理信息标准一致性测试框架,为后期测试平台的搭建及测试评价体系的建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48.
车载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获取三维空间信息的重要手段,具有速度快、成本低等特点。车载激光扫描系统主要由激光扫描仪、全球定位系统和惯性导航系统组成。车载激光扫描系统中存在多种误差,本文对系统中的安置误差进行了介绍,对该误差提出了一种通过面寻找同名点检校的方法,并给出了检校流程,最后通过比较特征点坐标来检验检校的结果。  相似文献   
949.
段少帅  黄喜峰 《地质论评》2016,62(S1):191-193
2013年9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倡导欧亚国家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一带一路”成为全党和国家层面的重大战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主要目标是经贸合作,兼顾其他战略层面的意义。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层段是中亚经济带(胡鞍钢等,2014)。 中亚地区是指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五个国家。中亚国家所在地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地段,这一区域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矿产资源被视为全球经济发展的“能源富集区”。随着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发达国家经济复苏缓慢,全球经济重心东移,亚洲地区在世界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了全球探讨的热点。中亚地区因其丰富的能源和矿产资源,被称为“21世纪的战略能源和资源基地”,本文从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出发,研究矿产资源开发国际合作的途径和配套措施,以期能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50.
弯曲曲率是使用卷管铺设时首要控制的参数之一。通过对海管的上卷加载、完全卸载、退卷加载及再次卸载等过程的弹塑性分析,建立了各个阶段的曲率模型,并推导了海管完全卸载时残余应力的解析解。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曲率、曲率比、残余曲率比及残余应力等参数的影响因素,得到了卷管铺设中海管的最优弯曲曲率及海管截面上的残余应力分布规律,并提出了基于弹塑性理论的海管的残余曲率及残余应力的控制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