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1篇
  免费   128篇
  国内免费   119篇
测绘学   26篇
大气科学   72篇
地球物理   68篇
地质学   281篇
海洋学   116篇
综合类   22篇
自然地理   8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无隔水管泥浆回收钻井技术(RMR)作为双梯度钻井工艺之一,具有绿色环保、井身结构简易、工程成本低和安全程度高等优点。但是RMR作为新兴钻井工艺,虽然国外应用较为成熟,但国内目前尚无工程应用,缺乏相关使用经验。最关键的是RMR控制系统功能复杂,对可靠性、准确性及灵敏性等要求高,面对复杂工况时,要求控制系统能够及时准确的做出应对处理。因此,为发展国内无隔水管泥浆回收钻井技术(RMR),拉近甚至超越国外钻井工艺水平,迫切需要对控制系统做出相对完善的设计。本文针对无隔水管泥浆回收钻井过程中的几类典型工况,分析不同工况下控制系统所具备的功能,设计控制功能具体的实现形式。通过对无隔水管泥浆回收钻井技术控制系统的功能设计与实现的研究,以期为今后同类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32.
水体扰动对多种赤潮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体扰动是海洋环境的一个重要特征.扰动通过对藻细胞周围的营养盐边界层厚度的影响,进而影响藻细胞的生长.在其他环境因子统一的条件下,通过室内实验研究扰动条件为主要影响因素对藻类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扰动对中肋骨条藻、具齿原甲藻等10个藻种生长存在不同影响,实验数据显示,100r·min-1扰动对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ium,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具齿原甲藻Prorocentrum dentatum、针胞藻Fibrocapsa japonica、棕囊藻Phaeocystis spp.、定鞭金藻Prymnesium patelliferium有显著作用(P<0.05),对赤潮异弯藻Heterosigma akashiwo、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青岛大扁藻Platymonas helgolandica var Tsing-taoensis、塔胞藻Pyramimonas sp.、Pyramidomonas作用不明显(P>0.05).扰动促进了棕囊藻和定鞭金藻的生长,使之达到最大生物量,并延长了藻细胞的生长时间;同时100r·min-1扰动抑制了新月菱形藻,中肋骨条藻、具齿原甲藻、针胞藻的生长.这些不同的藻类对水体扰动有不同生长反应,结果表明水体扰动是藻类种间竞争的的选择推动力之一.  相似文献   
33.
34.
35.
天、地、生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十余年来,科学界以天、地、生等多学科密切相配合为研究手段,深入研究了地史时期各主要地质界线上的重大地质事件.迄今已查明在11条地质界线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铱等痕量元素富集、稳定同位素异常、微球粒、焚烧灰烬、冲击变质矿物及撞击坑,并伴随着生物大绝灭.认为在一些地质界线上(如白垩—第三系界线).很可能发生过天体撞击地球事件.正是由于众多灾变事件的伴生和复合,构成了特大灾变群,造成了罕见的灾变环境,导致了生物大绝灭及生物群的迅速更替.  相似文献   
36.
华南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的火山活动及其对生物绝灭的影响   总被引:33,自引:3,他引:33  
殷鸿福  黄思骥 《地质学报》1989,63(2):169-180
  相似文献   
37.
武当山推覆体东部杨坪组地层特征及时代归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武当山推覆体东部武当山群杨坪组进行较深入的地层学研究,认为杨坪组与下挡鱼河组应分属不同构造层,其间可能缺失青白口系一下震旦统的沉积记录;杨坪组微古植物组合特征显示出晚震旦世-旱古生代早期的代面貌。  相似文献   
38.
本文通过对我国震旦系-寒武系边界层中厚度较大、化石丰富、生物演变序列清楚的川西和滇东地区遗迹化石的研究,并比较其异同点,从而阐明遗迹化石对寒武系底界的划分及恢复古环境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39.
40.
高精度锥体棱镜的“自差法”检测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殷达安  林银森 《测绘学报》1994,23(3):216-221
本文提出一种采用“自差法”检测高精度锥体棱镜的新方法,阐述检测原理与装置,建立检测角度和面形误差的定量判据,并给出一个实例说明其应用。实践表明,“自差法”检测技术对于产品质量的控制,具有快速准确和简便实用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