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56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5篇
综合类   43篇
自然地理   7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51.
基于DLG水系的DEM修正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利用ArcGIS等地形分析软件对DEM数据进行径流网络的自动提取时,由于水流方向算法的局限,在地势较平缓区域往往会出现平行河现象,造成平缓地区水系的误差.本文提出一种通过对原始DEM栅格数据进行河网特征嵌入与高程修正来实现对水系误差快速修正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2.
地貌发育演化研究的空代时理论与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貌的发育在特定的条件下往往呈现空间分布上由“新”至“老”的过渡,据此,对地貌类型与特征在空间上的序列采样,即可为研究某种地貌的个体发育提供基本依据。该方法即为地貌学研究中的空代时。本文首先介绍了空代时方法产生的背景与基本概念。分析了近年来空代时方法应用于河流地貌、构造地貌、河口海岸地貌等不同地貌类型演化过程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明确了空代时方法在地貌学研究中的适用条件、影响因素及分类体系,并提出了地貌学空代时的研究范式。本文认为今后的研究工作一方面应充分利用海量的地理空间数据,运用空代时方法研究多种空间尺度下的地貌演化的问题;另一方面,应结合现有的物理机制和统计规律,构建集形、数、理一体化的地貌演化模型。  相似文献   
153.
基于多方位DEM地形晕渲的黄土地貌正负地形提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陕北绥德县韭园沟流域5 m分辨率DEM数据为基础,在数字地形分析、多元统计和数据挖掘方法的基础上,提出利用多方位DEM地形晕渲、坡度等多元指标,以主成分分析消除多重共线性和约减维数,并以Logis-tic回归模型提取黄土高原正、负地形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模型提取精度为82.1%,Kappa统计量为0.629;模型在6个不同流域测试样本上正、负地形的平均精度分别为77.6%,84.9%,加权平均精度为81.3%,模型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和泛化能力,正、负地形提取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4.
一种犯罪热点探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娟  汤国安  张宏  蒋平  吴伟 《测绘通报》2012,(4):30-32,40
提出一种基于多尺度空间聚集(MDSC)的犯罪热点探测方法,与蒙特卡罗模拟下的随机分布结果相比,MDSC方法探测的热点具有统计显著性。它以K函数为理论基础,根据不同尺度自动确定犯罪热点探测参数,并可以在其他要素分布基础上动态调整聚集所需最少点数,实现了基于特定基准变量的热点探测风险调整,并可满足对犯罪高发地区和高危地区的热点探测需求,结果具有客观性和可对比性。  相似文献   
155.
《徐霞客游记》是展现我国古代地理学家注重空间、人文、社会有机融合的伟大成果。霞客GIS是利用GIS技术优势,以原著文本、徐学研究成果与GIS时空多尺度信息表达相结合的一次探索。本文介绍了霞客GIS构建与设计的基本理念、时空描述构架、数据模型及系统功能构成。应用结果显示,该系统的建立,可望为传统的地学经典著作《徐霞客游记》搭建现代GIS展示与分析平台.以利于地学分析优势的发挥、霞客精神知识的传播、徐学研究的深入及成果的共享。  相似文献   
156.
我国著名地图学家、测量与地图教育学家、西北大学原地理系副主任张奠坤教授因患心脏病医治无效 ,于2 0 0 1年元月 9日逝世 ,享年 75岁。张奠坤先生 192 5年 9月出生于陕西省大荔县 ,1951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地理系 ,并留校任教。 1952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 ,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于 1954、1956、1957年分别到上海同济大学、解放军测绘学院、武汉测绘学院进修 ,历任西北大学地理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先生在西北大学从教 4 0年 ,曾讲授《地图学》、《测量学》、《土地调查与制图》等课程 ,为地图学方向学科带头人。他先后主持多项国家…  相似文献   
157.
Slope is one of the crucial terrain variables in spatial analysis and land use planning,especially in the Loess Plateau area of China which is suffering from serious soil erosion. DEM based slope extracting method has been widely accepted and applied in practice. However slope accuracy derived from this method usually does not match with its popularity. A quantitative simulation to slope data uncertainty is important not only theoretically but also necessarily to applications. This paper focuses on how resolution and terrain complexity impact on the accuracy of mean slope extracted from DEMs of different resolutions in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 Six typical geomorphologic areas are selected as test areas, representing different terrain types from smooth to rough. Their DEMs are produced from digitizing contours of 1:10,000 scale topographic maps. Field survey results show that 5 m should be the most suitable grid size for representing slope in the Loess Plateau area. Comparative and math-simulation methodology was employed for data processing and analysis. A linear correlativity between mean slope and DEM resolution was found at all test areas,but their regression coefficients related closely with the terrain complexity of the test areas. If taking stream channel density to represent terrain complexity, mean slope error could be regressed against DEM resolution (X) and stream channel density (S) at 8 resolution levels and expressed as (0.0015S2+0.031S-0.0325)X-0.0045S2-0.155S+0.1625, with a R2 value of over 0.98. Practical tests also show an effective result of this model in applications. The new development methodology applied in this study should be helpful to similar researches in spatial data uncertainty investigation.  相似文献   
158.
张婷  汤国安  王峥  陈莉  王春 《山地学报》2004,22(4):415-420
不同的地形因子从不同侧面反映地面的起伏特征或空间变异,各因子之间所存在的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程度与特征,在很大程度上揭示了地形发育与空间变异的内在本质,因而是地形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他以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16个样本地区为实验样区,以高分辨率、高精度的1:1万比例尺DEM为基准数据,应用BP神经网络模型,探讨地面坡度与其他地形因子之间的关联性特征。实验结果表明,利用神经网络分析方法可以有效评价地形因子对地面平均坡度的关联性。该研究方法为进行地貌多定量指标的的选择和多因子之间关联性的量化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9.
基于DEM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沟谷网络节点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选择黄土高原3个典型地貌类型区为试验样区,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沟谷网络与沟谷网络节点自动提取技术,得到了各样区沟谷网络节点,并从地貌形态学、沟谷成因学以及水文学原理出发,对不同级别沟谷网络节点水流累积属性进行了深入分析,结合数理统计方法获得了:(1)同一沟谷系统不同分辨率沟谷网络节点水流累积量均值分级统计规律;(2)不同地貌类型样区相同分辨率沟谷网络节点水流累积量均值分级统计规律。该结论能够有效解释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各级沟谷系统的形成机理及其空间分异规律,同时能够合理地说明沟谷系统发育与地表侵蚀、切割强度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60.
以陕北绥德县刘家沟流域为实验样区 ,从地貌成因、形态和土地利用角度出发 ,分析了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 3种典型地貌类型的区域特征 ;以不同地貌类型的区域特征为基础 ,在地理信息系统平台软件 Arc View的支持下 ,利用数字高程模型 (DEM)自动提取黄土丘陵区 3种基本地貌类型的方法和技术。研究分析结果证明 :利用 DEM自动提取地貌类型是一种快速、高效的技术方法 ,对指导退耕还林、防治水土流失和进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