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9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35篇
海洋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塔里木盆地西南缘沿西昆仑山前白垩系上统依格孜牙组沉积巨厚的碳酸盐岩,分布范围西至喀什,东至叶城县克里阳地区,主要岩相有以生物碎屑灰岩为主8种岩相,碳酸盐岩主要由亮晶鲕粒灰岩和高晶生物碎屑灰岩组成;沉积环境以台地边缘、开阔台地相、局限台地相为主;沉积环境自东向西由台地边缘-开阔台地相-局限台相演变;厚度在西向东由125m减薄至10m;巨厚的碳酸盐岩沉积可以划分7个米级旋回,7个米级旋回的碳酸盐岩沉积组成了塔里木盆地西南缘白垩系新的油气勘探目的层系,丰富的牡蛎、蛤、螺等化石,稳定的台地相、礁滩相台地边缘相沉积,说明当时塔里木盆地西南缘为向西北开口的海域,古气候温暖,古盐度为半咸到咸水;海域古地理西边与塔吉克相通,东边至叶城县克里阳地区,沿昆仑山前呈显一峡长条带。  相似文献   
22.
英吉苏地区侏罗系储层以细粒-中粒碎屑岩为主,岩屑含量40.86%~54.43%,石英含量34.79%~45.45%,长石含量10.68%~16.82%,碳酸盐和泥质胶结物含量为8.9%,属低成熟度岩屑砂岩;储层物性孔隙度7.7%~18.6%,渗透率9.72×10-3~27.81×10-3 μm2, 属于中低孔-中低渗储层;储层控制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成岩压实作用是降低孔隙的最主要因素,压实作用所损失的孔隙量为22.85%~31.68%;碳酸盐岩胶结减孔作用是影响储层性质的重要因素,胶结减孔量为8.57%~14.48%;砂岩的孔隙空间被网状分布的伊蒙-绿蒙混层粘土充填后形成的微细孔喉所产生水锁现象,具有很高的毛管压力,降低了储层的原始渗透能力.  相似文献   
23.
沈扬  贾东  赵宏亮  韩祥磊 《地质通报》2010,29(4):581-588
准噶尔盆地西部车排子凸起远源成藏,新近系油气藏和油气显示基本都在一套厚砂层和其上的薄砂层中,厚砂层和薄砂层之间存在密切的油源联系。针对这一成藏现象,利用区域构造、油源对比、输导体系、化验证据、成藏特征等手段,系统研究车排子的成藏体系。结果表明,车排子轻质油源岩为侏罗系,主要来自昌吉凹陷西部,油气运移指向为东南到西北方向。区域构造运动形成的白垩系与侏罗系的不整合面和红车断裂的长期活动使得油气能从深部生烃区向浅层凸起区长距离运移。沙湾组一段区域展布的厚砂层高效的横向输导作用是车排子凸起油气规模富集的关键,喜马拉雅期小断层的纵向沟通促成了沙湾组二段薄砂岩性体的最终成藏。白垩系与侏罗系的不整合面-红车断裂-沙湾组一段厚砂层的紧密接触、良好匹配构成了复式、高效的输导格架。通过成藏体系研究,归纳总结了车排子地区的成藏模式,并提出沙湾组二段岩性油气藏和一段上倾尖灭或超覆油气藏是最有利的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24.
川西南五指山-美姑地区油气资源潜力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川西南五指山-美姑地区勘探程度较低,工区内无钻井,在大量野外地质调查、样品系统采集及分析化验的基础上,对可能烃源岩的分布、厚度、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等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发现研究区主要发育筇竹寺组、龙马溪组、临湘-五峰组和须家河组泥页岩类烃源岩和栖霞组、茅口组碳酸盐岩类烃源岩.采用有机碳法对资源量进行了计算,6套烃源岩的总生烃量达1 193.89×1011 m3,总资源量为5.157×1011 m3,表明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潜力.其中,龙马溪组烃源岩厚度大、分布广,尤其是中、下部有机质丰度高,有机碳质量分数为0.40%~6.07%,资源量为2.12×1011 m3,占总资源量的41.28%,为最好的烃源岩;其次为筇竹寺组烃源岩,资源量为1.218×1011 m3;栖霞组和茅口组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较高,大部分地区有机碳质量分数大于0.4%,资源量分别为0.99×1011,0.42×1011 m3;临湘-五峰组和须家河组烃源岩在工区内厚度较薄、分布局限,生烃量较为有限.综合分析表明,雷波鼻凸北部、马边-绥江凹陷和凉东-美姑断凹中部资源量丰富、保存条件有利,是下一步最有利的勘探目标区.  相似文献   
25.
在油气近源富集的大背景下,仍有部分油气在远离烃源区被发现。对于这部分油气藏如何进行合理的解释?其与烃源区内油气成藏条件和主控因素有何不同?本文根据油藏(圈闭)—烃源的空间配置和成藏联系,将其分为源内、源边和源外三种类型。与源内相比,源外有其独特的地质条件和成藏机制。源外成藏虽较源内苛刻,但在一定的条件仍然可以局部富集形成大油气田。以准噶尔盆地西缘车排子凸起春光油田为实例进行典型解剖,提出生烃凹陷丰富的烃源、高效的输导体系和良好的时空配置关系是其得以源外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源外地区作为一个新的勘探领域,具备很大的拓展潜力和空间。在油气勘探中,应注意源外成藏的可能性,并采取针对性的以输导条件为核心的研究思路开展源外地区的油气勘探评价。  相似文献   
26.
南海珊瑚泥是珊瑚群体死后的骨胳、碎屑聚积形成的海洋岩土体钙质软泥,具有特殊的工程性状,研究其在荷载作用下与时间相关的长期非线性变形对吹填岛礁建设和长期稳定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对珊瑚泥进行了3组不同加卸载方案的一维固结压缩试验,通过改变加载时间与加卸载循环圈数探究应力历史对其长期变形性质的影响,并针对珊瑚泥在加卸载试验条件下呈现出的瞬时变形、延时衰减与延时稳定变形3阶段规律,采用改进的Burgers模型拟合不同竖向应力作用下的ε-t(应变-时间)曲线,具有较高拟合精度。同时分析模型参数后发现,随着分级加载时间提高,瞬时应变增量及其增长率下降,最终荷载下的延时衰减时间缩短,延时稳定应变速率及最终荷载下的总应变增量减小。同一加卸载循环圈数中,同竖向应力下卸载阶段的瞬时应变增量小于加载阶段。随着加卸载循环圈数的增加,加、卸载各阶段瞬时应变增量均减小且二者相近,延时衰减时间缩短,延时稳定应变速率及最终荷载下的总应变增量减小。研究了分级加载时间与加卸载循环圈数对珊瑚泥长期变形性质的影响,旨在为岛礁建设中的堆载预压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7.
As a rapid and effective ground improvement method is urgently required for the booming land reclamation in China's coastal area, this study proposes a new combined method of electroosmosis, vacuum preloading and surcharge preloading. A new type of electrical prefabricated vertical drain (ePVD) and a new electroosmotic drainage system are suggested to allow the application of the new method. This combined method is then field-test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vacuum combined with surcharge preloading method. The monitoring and foundation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new method induces a settlement 20% larger than that of the conventional vacuum combined with surcharge preloading method in the same treatment period, and saves approximately half of the treatment time compared with the vacuum combined with surcharge preloading method according to the finite element prediction of the settlement. The proposed method also increases the vane shear strength of the soil significantly.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the ground improved by use of the new proposed method raises 118%. In comparison, there is only a 75% rise when using the vacuum combined with surcharge preloading method during the same reinforcement period. Al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roposed combined method is effective and suitable for reinforcing the soft clay ground. Besides, the voltage applied between the anode and cathode increases exponentially versus treatment time when the output current of power supplies is kept constant. Most of the voltage potential in electroosmosis is lost at electrodes, leaving smaller than 50% of the voltage to be effectively transmitted into the soil.  相似文献   
28.
晚三叠世—中侏罗世在中国南方的构造历史上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转折时期,原来较为稳定的华南板块裂解为扬子板块和东南板块,并由原先的台地沉积转变为前陆盆地沉积。在扬子板块南、北两缘逐渐形成了南前陆盆地带和北前陆盆地带,同时在扬子板块东南侧还存在一裂陷盆地带。根据该区的沉积、构造等特征,又可划分出三个阶段:晚三叠世早—中期,晚三叠世晚期—早侏罗世,中侏罗世。其中晚三叠世晚期—早侏罗世为前陆盆地发育的鼎盛时期,此时的北前陆盆地带自西向东主要由上扬子、中扬子、下扬子三个周缘前陆盆地及合肥冲断前渊盆地构成;南前陆盆地带主要由兰坪—思茅、楚雄、南盘江、桂东南等四个弧后前陆盆地及湘西、湘赣等冲断前渊盆地(群)构成。北前陆盆地带属周缘前陆盆地性质,而南前陆盆地带主要为弧后前陆盆地性质。同一前陆盆地带在上述三个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沉积—构造特征,而且在同一前陆盆地带内的不同盆地,其形成与演化的时间也有差异。前陆盆地的演化均与相邻造山带演化相关,造山带隆起的强度愈大,持续时间愈长,则相邻前陆盆地的沉积厚度亦愈大。  相似文献   
29.
从我国西部地区油气盆地砂岩成岩-成孔演化的控制因素和成因机制的角度,阐述了砂岩埋藏热效应-构造应力成因类型的成岩作用概念与特征.砂岩在经受埋藏热效应成岩作用的过程中,还受到构造挤压、构造滑脱推覆和基底块断隆升等三种作用方式的构造变形作用影响.由构造挤压应力引起的砂岩减孔量在0.094%~0.1141%/MPa之间,印平均每增加1MPa的构造挤压应力可使砂岩孔隙度减少0.1051%.中国西部地区的(类)前陆盆地、走滑-冲断盆地和碰撞造山带内盆地等挤压型盆地中均存在着埋藏热效应-构造应力成因类型的成岩作用,其最大特点是成岩演化阶段的阶递性和突变性以及演化过程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30.
从储层的微观特征入手,通过对岩石的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物性等资料分析,结合区域地质特征研究认为:群苦恰克地区东河塘组下段为一套临滨-前滨相砂岩,以细粒石英砂岩、极细-细粒岩屑石英砂岩为主,结构成熟度及成分成熟度高,储集空间组合以残余原生粒间孔 粒内溶蚀孔为主.储层孔隙度一般为4%~14%,平均7.92%,渗透率一般小于0.110-3~10×10-3μm2,平均为2.41×10-3μm2,总体属于Ⅳ—Ⅲ类储层,但在局部井区(群6、群4)存在相对优质的Ⅱ类储层.成岩压实、胶结作用是储层物性的主控因素,压实减孔一般19%~25%,平均达22.3%.胶结减孔量达3%~6%,致密胶结段可达9%~13%.相对优质储层的发育是多种地质因素共同影响作用的结果,其中刚性石英碎屑颗粒(70%~94%)的抗压实作用是基础,早期烃类流体注入及中弱程度的胶结作用是重要因素,粘土矿物薄膜的发育是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