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57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20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26篇
海洋学   71篇
综合类   30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共模误差是GPS台站位置时间序列中的主要误差源之一,分离和消除共模误差可以探测到原先淹没在噪音中的微弱信号。本文对中国260个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2011~2018年的数据进行处理,获得了位置时间序列,采用主成分分析(PCA)方法对其扣除构造运动等形变信号后的残差序列进行区域共模误差分析。结果表明,PCA方法有效地提取了中国区域共模误差,经过滤波后时间序列的信噪比明显提高,第一主分量空间分布均一,第二主分量空间分布呈现明显的梯度变化,表明第二主分量不是少数台站的局部效应,是对第一主分量的补充和修正,中国区域的共模误差分析不能忽略二阶分量。对振幅调制的影响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顾及振幅调制的共模误差不仅明显减弱了年周期的特征,还显著降低了闪烁噪声,表明由于参数过于简化而未被估计的“信号”会演变成共模误差,未被正确模型化的“信号”会影响区域滤波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2.
1985年8月至1986年8月在长江口及其附近海域的50个大面观测站进行了磷酸盐和初级生产力逐月调查。通过分析磷酸盐的水平分布特征,发现长江口海域的磷酸盐浓度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几乎不受长江流量变化的影响,因此认为,长江输送磷酸盐浓度不能由丰水期与枯水期决定;磷酸盐浓度与初级生产力的断面分布和时间变化的分析表明,磷酸盐浓度并不一定离岸越远越低,也没有周期性的季节变化;初级生产力的值几乎不受磷酸盐浓度变化的影响。根据营养盐限制的判断方法和法则,在长江口及其附近海域,磷并不是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因子,仅靠氮磷比值来得到磷限制或氮限制的结论是不完善的。  相似文献   
93.
94.
王凡 《海洋与湖沼》2020,51(4):663-663
正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成立于1950年8月1日,是我国第一个专门从事海洋科学研究的国立机构,是我国海洋科学的发源地。2020年,海洋研究所迎来70周年华诞。70年来,研究所从最初的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青岛海洋生物研究室不断发展壮大,凭借雄厚的科研实力和一代代优秀的人才队伍,成长为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综合性海洋科学研究机构之一。70年来,海洋研究所不断引领我国海洋科学的发展,在实验海洋生物学、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海洋环流与波动、海洋地质与环境、海洋环境腐蚀与生物污损、海洋生物分类与系统演化以及深海研究等方面做出了许多奠基性和开创性的贡献,取得1900余项科研成果,共发表论文140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6400余篇),出版专著近300部;授权专利1100余件;国家和省部级奖励278项。  相似文献   
95.
本文使用SODA(simple ocean data assimilation)海洋同化资料,系统分析了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l Ni?o-Southern Oscillation,ENSO)循环中冷暖位相期间热带太平洋上层海洋环流的演变规律,探讨了形成海洋环流异常的新机制。结果表明,在厄尔尼诺成熟期,热带中东太平洋赤道潜流最弱,赤道两侧出现反气旋性环流异常;西太平洋赤道外热带海域出现气旋性环流异常,该区南、北赤道流、棉兰老流、黑潮、新几内亚沿岸潜流及南赤道逆流增强;北赤道逆流区出现异常气旋性环流串,北赤道逆流接近正常。在厄尔尼诺衰退期和拉尼娜发展期,热带中西太平洋赤道潜流达到极强,赤道两侧出现气旋性环流异常;西太平洋赤道外热带海域异常环流减弱,该处主要流场的强度减弱或处于正常状态;北赤道逆流区反转为异常西向流。结果表明, ENSO循环期间的上层海洋环流异常受到热带太平洋温跃层深度异常产生的压强梯度力异常调控,在赤道外热带海洋温跃层深度异常和科里奥利力共同作用产生大尺度海洋环流异常,而在赤道海域,海洋温跃层深度异常和Gill效应造成赤道潜流异常以及关于赤道对称的气旋或反气旋性环流异常。  相似文献   
96.
赵军  高山  王凡  陈永利 《海洋科学》2018,42(8):71-78
中尺度涡的半径与涡动能之间的关系及其内在机制的研究,对我们理解中尺度涡旋的三维结构特征及其变异规律有很大的帮助。本文利用AVISO卫星高度计融合数据,基于流场几何特征的识别方法对西北太平洋(10°~52°N, 120°~180°E)的中尺度涡进行了识别追踪,并由此分析了该区域内中尺度涡的半径与涡动能(Eddy Kinetic Energy, EKE)的统计关系。结果表明该区域中尺度涡的半径与EKE之间存在类似翻转高斯函数的递增关系,特别是在涡旋半径达到一定程度后,EKE将不随半径的变大而继续增强。而且该关系与纬度密切相关,相同半径条件下,涡旋的EKE近似与其所在纬度的第一斜压Rossby变形半径的平方呈反比。进一步分析表明该统计关系与中尺度涡所处的发展阶段没有明显的联系。该结果为建立一个实用性的参数化、归一化的中尺度涡模型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7.
黄海暖流源区海表面温度锋面的结构及季节内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传玉  王凡 《海洋科学》2009,33(7):87-93
利用1985~2002年月均和每8天平均的AVHRR Pathfinder卫星海表面温度数据,分析了黄海暖流源区海表面温度锋面的分布特征及其季节和季节内演变过程的规律.分析结果表明,黄海暖流源区海表面温度锋面只在冬季及其前后出现,且是一个包含南北两支锋面的锋面系统,其北支锋面位于33°~34°N之间,大体呈东西走向,南支锋面沿长江浅滩边缘,呈西北东南走向,作者称之为黄海暖流源区锋面.该锋面从11月下旬于济州岛西部生成并向西北方向扩展,至1,2月份达到最大程度,于2月下旬后向东南方向退缩并在3月份至5月份之间消失.在该锋面系统的生长期和衰退期,其南北两支锋面有时于西端连接在一起而形成指向西北的舌状锋面.黄海暖流源区锋面的演变过程与黄海暖流的演变过程紧密相关,也对黄东海的质量和热量交换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8.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 (EOF) analysis is used in this study to generate main eigenvector fields of historical temperature for the China Seas (here referring to Chinese marine territories) and adjacent waters from 1930 to 2002 (510 143 profiles). A good temperature profile is reconstructed based on several subsurface in situ temperature observations and the thermocline was estimated using the mod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For the study area, the former four principal components can explain 95% of the overall variance, and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temperature is most stable using the in situ temperature observations near the surface. 2) The model verifications based on the observed CTD data from the East China Sea (ECS), South China Sea (SCS) and the areas around Taiwan Island show that the reconstructed profiles have high correlation with the observed ones with the confidence level >95%, especially to describ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hermocline well. The average errors between the reconstructed and observed profiles in these three areas are 0.69°C, 0.52°C and 1.18°C respectively. It also shows the model RMS error is less than or close to the climatological error. The statistical model can be used to well estimate the temperature profile vertical structure. 3) Comparing the thermocline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the reconstructed and observed profiles, the results in the ECS show that the average absolute errors are 1.5m, 1.4 m and 0.17°C/m, and the average relative errors are 24.7%, 8.9% and 22.6% for the upper, lower thermocline boundaries and the gradient, respectively. Although the relative errors are obvious, the absolute error is small. In the SCS, the average absolute errors are 4.1 m, 27.7 m and 0.007°C/m, and the average relative errors are 16.1%, 16.8% and 9.5% for the upper, lower thermocline boundaries and the gradient, respectively. The average relative errors are all <20%. Although the average absolute error of the lower thermocline boundary is considerable, but contrast to the spatial scale of average depth of the lower thermocline boundary (165 m), the average relative error is small (16.8%). Therefore the model can be used to well estimate the thermocline. Supported by the Knowledge Innovation Program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No.KZCX-3W-222; KZCX2-YW-Q11-02) and National Basic Research Program of China (No.2007CB411802; 2006CB403601)  相似文献   
99.
<正>台湾暖流和长江冲淡水是东海西部环流的两个关键分量。台湾暖流起源于台湾海峡和黑潮,通常沿福建和浙江海岸向北流动(翁学传等,1984a;Su et al.,1987;Guan,1994)。与已形成于长江口外的长江冲淡水为特征的沿岸水相遇后,台湾暖流转向东北,甚至转向东(Hu,1994)。冬季,长江冲淡水在一个非常窄的范围内沿海岸线向南流动,但在江河径流  相似文献   
100.
红柳峡火山颈是甘肃西部中生代以来唯一且保存完好的陆相火山口,颈内主要由玄武粗安岩充填,其w(SiO2)=51.79%~52.57%,w(Al2O3)=15.22%~16.38%,w(Na2O+K2O)=6.0%~7.00%,w(Na2O)>w(K2O),w(MgO)=5.02%~6.44%,Mg#=57~65,显示高铝、富镁及富钠贫钾之特征。区内火山岩形成于陆内伸展构造背景,源于过渡型地幔,Zr=254.2×10-6~290.2×10-6、Hf=5.595×10-6~6.313×10-6,Nb=30.85×10-6~34.52×10-6,Zr/Y=9.85~10.15,Hf/Th=0.98~1.04,Hf/Ta=3.05~3.20。Zr/Nb=8.24~8.63,接近于地壳平均值,表明在岩浆作用过程中可能发生过地壳混染作用。火山岩ΣREE含量高(294.49×10-6~334.04×10-6),并表现出轻稀土明显富集且轻稀土元素之间具明显的分馏作用,LREE/HREE=13.78~14.81,(La/Yb)N为18.99~21.56,重稀土元素之间分馏相对较弱,表现为重稀土分布曲线较为平坦,(Gd/Yb)N为2.58~2.73,无明显的Eu异常(δEu=0.93~0.99)和Ce异常(δCe=0.97~1.00),表明在岩浆演化过程中斜长石并未发生分离结晶作用以及上地壳物质的混染作用。可明显区分出早白垩世、晚白垩世及古近纪三期火山岩,表明火山颈形成时间为古近纪。红柳峡火山岩形成时代、构造属性及动力学背景的确定对于研究阿尔金断裂、北祁连北缘断裂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