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36篇
地球物理   52篇
地质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三维偏移距平面波有限差分叠前时间偏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冯波  王华忠 《地球物理学报》2011,54(11):2916-2925
本文提出了中点-半偏移距域内的三维偏移距平面波(offset plane-wave)方程,并给出了其有限差分解法.偏移距平面波可通过对CMP道集进行平面波分解(倾斜叠加或线性Radon变换)生成,然而这样做会产生严重的噪音干扰.本文提出了局部倾斜叠加方法(local slant-stacking)来消除离散线性Rado...  相似文献   
22.
地震反演成像中的Hessian算子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总结了牛顿类地震反演方法中Hessian算子的作用,对其在地震反演成像中的数学物理含义进行了分析.Hessian算子是误差泛函对模型参数的二阶导数,反映了误差泛函对模型变化的二次型特征.分析声波方程下的Hessian算子的格林函数表达形式,发现其表达了整个观测系统和子波频带等因素对地震数据空间到模型空间投影过程的影响.提出了两种分别适用于最小二乘偏移和全波形反演的Hessian算子简化格式.平面波Hessian算子应用于最小二乘偏移能够得到相对保真的成像结果,改善了地震偏移成像的精度.地下偏移距Hessian算子应用于全波形反演能够加快反演迭代的计算效率.最后,对Hessian算子在地震反演成像中的价值进行了讨论和评价.  相似文献   
23.
基于压缩感知的高分辨率平面波分解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平面波分解方法是地震资料处理中的一项关键技术,它广泛地运用在平面波偏移、各类Beam偏移等成像方法中.平面波分解不仅可以提高偏移成像的效率,而且可以压制地震资料中的随机噪音,提高地震数据的信噪比.线性Radon变换(LRT)是一种常见的实现平面波分解的方法,但常规的LRT存在以下两个缺点:(1)分辨率受测不准原理限制;(2)变换结果存在很多噪音和空间假频.为了克服LRT的上述缺点,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压缩感知的高分辨率平面波分解方法,并利用加权匹配追踪(WMP)技术实现了该方法.该方法将LRT视为一个参数估计问题,并将LRT结果的稀疏性作为约束条件,在压缩感知理论的指导下利用WMP方法得到高分辨率、高信噪比的平面波分解结果.另外,该方法还可以用于提取地震数据的线性信号、压制随机噪音、实现高维地震数据规则化等地震资料处理技术.数值实验结果证明:WMP方法可以有效地提取地震数据中的线性信号,提高LRT的分辨率和信噪比,从而改善平面波分解的质量.  相似文献   
24.
波场模拟中的数值频散分析与校正策略   总被引:22,自引:5,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波动方程有限差分法正演模拟,对认识地震波传播规律、进行地震属性研究、地震资料地质解释、储层评价等,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但有限差分法本身固有存在着数值频散问题,数值频散在正演模拟中是一种严重的干扰,会降低波场模拟的精度与分辨率.针对TI介质波场模拟的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方法,本文从空间网格离散、时间网格离散和算子近似等三个方面对其产生的数值频散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给出了TI介质波场模拟中压制数值频散的方法与策略:在已知介质频散关系时,对差分算子可实施算子校正;通过提高差分方程的阶数来提高波场模拟精度;采用流体力学中守恒式方程的通量校正传输方法来压制波场模拟中的数值频散;在实际正演模拟时,采用交错网格高阶有限差分方程,不仅在空间上采用高阶差分,而且在时间上也要采用高阶差分,否则只在单一方向上(空间或时间)提高方程的阶数对压制数值频散也不会取得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25.
共反射面元(CRS)叠加是目前认为最好的生成零炮检距剖面的方式. 共反射面元 意指地下某一反射点邻近的一个反射弧段,该弧段在时空域内的走时响应称为CRS叠加面,该 叠加面可视为反射弧段上各共反射点(CRP)的时空域内走时响应的组合. 在一般的共反射 点走时关系基础上,引入两种特征波——Normal波和Normal Incidence Point波,就可以在 傍轴近似假设下,将CRP走时关系推广到反射点邻近的各反射点,将这些反射点的CRP走时关系 加以组合就得到了关于该反射点的共反射面元的走时关系. 考察从共反射点(CRP)到共反 射面元(CRS)的过渡,这一过程提供了CRS叠加的应用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6.
任意介质中的动态规划法地震波三维走时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任意介质中的地震波三维走时计算是复杂介质情况下Kirchhoff积分法三维叠前深度偏移及走时层析成像的核心.走时算法的效率及精度决定了成像方法的应用范围及效果,对复杂地质构造区域的地震波成像时需要有稳健的走时计算方法.本文把Schneider等提出的用动态规划法计算二维任意复杂介质中走时的方法推广到三维.此方法的核心是构造从源点到当前计算点的平均慢度,基于Fermat原理,用球面波近似导出走时计算所用的公式,并用动态规划法搜索到达当前计算点的初至走时.它适用于任意复杂的介质情况,对速度差异没有限制,计算过程中考虑到各个可能的方向到达当前计算点的初至波.首波及回转波的初至走时也能正确地计算出来.各种理论速度模型上的走时计算及胜利油田某探区的三维叠前深度偏移的成功实践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7.
共反射面道集偏移速度建模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共反射面(CRS)叠加是一种与宏观速度模型无关,仅依赖于近地表速度的地震成像方法.其通过地震三参数的优化实现地震成像.本文推导了基于CRS叠加得出的优化三参数与偏移速度之间的解析关系,提出了在CRS道集通过优化三参数实现速度估计的CRS道集偏移速度建模方法.模型试算表明,这种速度建模方法效率较高,速度分析精度取决于优化三参数的精度,适于较复杂地质体的速度建模.   相似文献   
28.
Introduction The calculation of seismic wave traveltimes is a basic and the most important step in tomo-graphy, seismic wave forward modeling and Kirchhoff prestack depth migration. Limitations withtraditional ray tracing fall into four categories. a) Analytical methods can only realize ray tracingfor simply varying velocity fields, so they have relative small applied-range; b) Shooting methodsof ray tracing can cause shadow zones. When the shadow zones exist the method will invalid; c)…  相似文献   
29.
基于扰动理论的混合域波动方程波场外推算子,具有一定介质横向速度变化适应能力,是反射地震学中研究较多的成像方法。此类波场外推算子沿深度层进行波场外推,都存在参考速度选择问题。单参考速度波场外推算子,适应地下介质弱横向变速,而多参考速度波场外推算子可以提高横向变速的适应能力和成像精度,但要以大量计算为代价。本文提出的自适应多参考速度选择策略,根据外推层地质构造的复杂度和给定的速度门槛值自动选择参考速度个数,利用该策略构造混合域SSF、FFD、WXFD和GSP等多参考速度波场外推成像算法。盐丘模型理论数据测试结果表明,自适应多参考速度波场外推算法具有强横向变速适应能力和较高成像精度。  相似文献   
30.
用于AVO分析的振幅保真平面波叠前时间偏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To support amplitude variation with offset (AVO) analysis in complex structure areas, we introduce an amplitude-preserving plane-wave prestack time migration approach based on the double-square-root wave equation in media with little lateral velocity variation. In its implementation, a data mapping algorithm is used to obtain offset-plane-wave data sets from the common-midpoint gathers followed by a non-recursive phase-shift solution with amplitude correction to generate common-image gathers in offset-ray-parameter domain and a structural image. Theoretical model tests and a real data example show that our prestack time migration approach is helpful for AVO analysis in complex geological environm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