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27篇
测绘学   28篇
大气科学   30篇
地球物理   74篇
地质学   52篇
海洋学   29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2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31.
孕震类型与应变成核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岩石强度的差异,组合成不同类型的试样,采用不同的加力方式,模拟不同的地震孕震类型,用多功能高频地震勘探仪和光线示波器对比记录各测点的应变变化。实验结果发现,在岩石主破裂前,不同类型试样各点应变都出现趋势性变化;除软包体型试样外,各点应变除趋势性变化外,都出现应变突变。据此提出应变成核概念。  相似文献   
132.
江西吉泰盆地碱性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吉泰盆地位于赣中地区, 目前尚无在该盆地中发现玄武岩的报道。新发现的玄武岩产于吉泰盆地南部泰和附近的南溪镇。玄武岩露头新鲜, 蚀变微弱, 属碱性玄武岩, 形成于板内快速拉张环境; 锆石U Pb年龄为 ( 139±0 7 ) ~(143±1 1)Ma, 表明岩石形成于早白垩世早期。玄武岩无明显的Nb、Ta负异常, Rb Sr、Sm Nd同位素组成分析结果显示[N(87Sr) /N(86Sr) ]i=0 704 1~0 704 8, εNd(t) = +3 78~+4 38, 反映玄武岩浆起源于亏损地幔, 未经地壳物质混染。结合吉泰盆地边部存在中侏罗世 (168Ma) 玄武岩的事实, 表明赣中地区在早白垩世已经处于拉张背景, 吉泰盆地的碱性玄武岩可能是在板内岩石圈伸展减薄作用下, 由北东向的赣江断裂带拉张形成的。  相似文献   
133.
在黔西丫他矿区坑道施工中,以往一直沿用普通爆破法,梯形断面与木材支护。由于爆破与支护方法存在许多难以克服的缺点,使围岩松动、地压增大,在掘进施工中多次发生两帮岩层滑移和顶板冒落事故。如CD123主坑因一帮岩层滑移砸坏凿岩台车,造成凿岩工两名重伤、一名轻伤的重大事故。CD325坑口一号穿脉交岔口附近的最大一次冒顶,长20米,宽6米,高10多米,经过一个月的抢修才使坑口恢复生产,支出木料和人工费达6000多元。岩层滑移和顶板冒落事故的发生,打乱了生产计划,增加了费用,更重要的是人身安全得不到保证。此外,支护消  相似文献   
134.
Hilbert-Huang变换中的一种端点处理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HHT方法中,边界处理问题是经验模态分解过程中的核心问题,处理不好会引起数据端部的“飞翼”,进而“污染”整个数据,使分解的固有模态函数失效。解决此问题有两种方法:在数据两端加子波和在数据两端各添加两个极值点。对仿真信号的处理证明这两种方法都是有效的,而后一种方法效果更好。利用后一种方法,对1996年丽江7.0级地震的一条强余震加速度记录进行了分析,加深了对强地震动特性的了解。  相似文献   
135.
Euro—Par是欧洲并行计算年会的简称,这一会议是1995年通过合并了CONPAR—VAPP(并行与向量处理国际会议)和PARLE(欧洲并行体系结构与语言会议)这两个系列会议形成的。Euro—Par每年召开一次,由欧洲各国的大学、研究机构轮流主办,称为Euro—Par系列年会(Euro-Par annualseries)。  相似文献   
136.
针对现有大规模点云数据平面特征分割方法中存在的错误识别、效率低、抗噪性差等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2D霍夫变换和八叉树的建筑物平面精细分割方法。该方法首先,对原始点云进行空间均匀降采样并向X-Y面投影,利用改进的2D霍夫变换算法提取投影后的点云线段,使用选权迭代法精确计算线段所在直线的方程及端点坐标,进一步确定立面的空间几何方程;接下来,建立原始点云数据的八叉树结构,利用端点坐标设计立方体并分割出立方体内的立面点云;最后,将立面点云从原始点云中剔除,对余下点云降采样并向X-Z面投影,重复以上过程分割水平面点云。试验验证了该文方法对建筑物面状特征分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7.
利用2009~2018年全省国家基本站观测资料,研究了四川盆地低能见度时空分布特征,并结合低能见度与地面气象要素的关系获取订正阈值,在此基础上采用概率匹配法对SWC能见度预报进行订正研究。结果表明:(1)低能见度区域小值区主要位于盆地东南部、眉山、乐山以及成都东部,并且从秋季开始整个低能见度区域有明显向北扩大的趋势,且低能见度日数分布范围明显增多;冬季低能见度日数分布类似秋季,但集中于盆地东北部。低能见度开始时间多在00:00~08:00时,结束时间在07:00~12:00时。(2)< 1km低能见度主要出现在风速< 2m/s,相对湿度基本处于90%以上,地面温度低于15℃及24小时变压范围在-2~10hPa。(3)采用概率密度匹配结合要素的双重订正方法可以很好地对四川部分能见度区域进行订正,订正后Ts评分显著高于订正前。   相似文献   
138.
139.
利用高精度GPS动态监测沟蚀发育过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5次连续模拟降雨试验对坡面沟蚀发育过程的模拟和ArcGis9.0空间分析功能,利用高精度GPS动态监测坡面沟蚀发育过程,估算沟蚀发育不同阶段的侵蚀量,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及提高精度的途径.结果表明,在高精度GPS测量生成的沟蚀发育不同阶段的5期图像上展现的侵蚀形态与实拍相片完全一一对应,完美反映了坡面侵蚀形态的空间分布及其变化.高精度GPS测量能很好地估算坡面侵蚀量,侵蚀量估算值与实测值之间的误差随沟蚀形态的发育而逐渐减少,5次测量估算的侵蚀量平均误差为7.38%.GPS测量过程中所产生的误差可以通过划分统一测量区域,适当增加测量点,特别是增加对沟壁和沟床的测量点及后期数据处理进行纠正.  相似文献   
140.
本文分析讨论了实验地震学研究中很少论及的岩石破裂和破坏的很大差异,指出仅以岩石破坏实验模拟地震特别是前兆研究存在诸多不足.建议以岩石破裂来模拟地震特别是前兆研究,由此可给出较为完整的地震活动图像.岩石破坏前兆已研究的相当多,但大破裂前则未必出现如破坏那样的前兆.大破裂前兆特征比破坏前兆更能反映地震前兆的复杂性,其识别更难,更符合实际.同时议及以岩样的整体黏滑模拟地震研究特别是前兆研究的不足.建议加强对局部现象——大破裂(或黏滑)的前兆特征、预测方法的深入仔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