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76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248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文中阐述了Bohacs、Carroll等提出的陆相湖泊充填类型的划分理论,总结了陆相湖泊沉积的3种典型沉积组合:河流 湖泊相组合、波动深湖相组合和蒸发相组合,并对应各自的组合方式划分出3种湖泊充填模式:过充填湖泊、平衡充填湖泊和欠充填湖泊。笔者通过对中国松辽盆地中、晚白垩世时期泉头组-嫩江组的湖泊沉积相组合、层序地层特征等资料进行总结,并与Bohacs提出的湖泊填充模式划分进行对比,初步建立起松辽盆地当时的湖泊充填模式,进而对松辽盆地当时烃源岩埋藏和分布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212.
西藏南部上白垩统高分辨率全岩碳同位素地层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藏南部上白垩统半远洋沉积高分辨率碳、氧同位素实验结果显示:δ^13C值在Cenomanian末期正偏并形成正偏“高原”,从Turonian期开始总体呈现长期持续负偏,到Campanian早期负偏达到最低值。这种长期变化格局与世界有关地区的碳同位素偏移和同期全球海侵海退旋回型式匹配性甚好,印证了晚白垩世δ^13C值长期偏移趋势可作为大区域乃至全球海平面变化的指针。短期δ^13C值波动方面,Cenomanian末期、Turonian中一晚期、Turonian-Santonian界线时期、Campanian期都存在与世界相关地区的可比性,但Coniacian-Santonian期全球碳同位素偏移型式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213.
异整合面是在区域(盆地尺度)或全球范围内发生根本性的、突然的、持续性的沉积相变而形成的地层界面.有别于传统的沉积学和地层学概念以沉积环境保持稳定或者缓慢连续变化为前提,异整合面强调古环境剧变事件在地层中的记录,它是不遵循瓦尔特相律的地层界面.陆相环境波动频繁、变化剧烈,容易发育异整合面,例如北美古近系绿河组、松辽盆地白...  相似文献   
214.
白垩纪大洋红层:特征、分布与成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白垩纪大洋红层”(CORB)自20世纪末正式提出后已经迅速成为白垩纪新的研究方向之一。本文在参考国外CORB的学术研究成果基础上,重点对我们在西藏南部和意大利中部两个研究程度较高地区所获得的立典研究成果予以详细介绍,同时对CORB的全球性对比进行总结和归纳,对大洋红层蕴涵的古海洋、古气候信息进行详细评述。我们认为,CORB是沉积物在原地氧化条件下的产物,导致该氧化条件出现的主要因素是底层水高含量的溶解氧,而深层古洋流的发育很可能是导致高溶解氧含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15.
羌塘盆地中生界含油气系统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羌塘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中北部,具有广泛的中生代海相沉积。羌塘盆地中生代具有发育良好、分布广泛的烃源岩,其中上三叠统的肖茶卡组、中侏罗统布曲组和夏里组有机质类型好,丰度高,成熟度高,埋藏较好,其生油量巨大,是盆地油气的主要来源之一。羌塘盆地储集层和盖层发育,储盖层性能优越。根据Magoon的含油气系统理论,把羌塘盆地含油气系统分为3套:肖茶卡组(T3x)、布曲组(J2 b)和索瓦组(J3s)含油气系统,其关键时刻主要有:a.侏罗纪末—早白垩世早期;b.新近纪沉积之后,生储盖时空配置好。   相似文献   
216.
对西藏南部定日地区特提斯喜马拉雅晚白垩世坎潘期海相沉积进行高分辨率碳氧同位素分析,获得较为丰富的实验数据.分析表明,δ 13C值在坎潘期呈现二高二低变化: 坎潘早期较低,平均值约 1.2‰~ 1.3‰;坎潘中期持续升高,平均值 1.9‰~ 2.0‰,并形成正偏高原,到剖面 196 m位置达到最大值约 2.3‰;坎潘晚期变低,平均值在 1.2‰~ 1.4‰范围;坎潘末期再一次升高,均值达 2.0‰左右.其中,坎潘中期的正偏高原全球对比研究暗示可能与南半球特别是南极大陆高温和高降雨量有关.根据δ 13C值偏移幅度和时间跨度,在坎潘早期、中期和晚期识别出三次负偏事件Ⅰ、Ⅱ、Ⅲ,分别对应于有孔虫 G.elevata带下部(剖面 162~ 166 m)、G.ventricosa带下部(188~ 192 m)和 G.ventricosa带-G.stuartiformis带界线(226~ 230 m),时间跨度平均小于 0.74 Ma,它们显示了与欧洲同期δ 13C值偏移事件的可比性和与 Haq等全球 I型层序低海平面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17.
古海洋溶解氧与缺氧和富氧问题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西藏南部晚白垩世红色灰岩层为大洋富氧条件下的沉积产物,红色灰岩层内有机碳极低,生物极其繁盛,碳同位素偏低,但从上往下又呈增高趋势。溶解氧含量在古海洋演化史中是非线形波动变化的,既有全球溶解氧含量偏低时期(缺氧条件),也有全球溶解氧含量偏高时期(富氧条件),古海洋溶解氧含量重建和富氧问题的解决对于理解大洋循环、古气候、生命绝灭、地质事件以及有机质演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218.
中国白垩纪大陆科学钻探松科1井北孔连续取四方台组岩心心长209.02m,岩心收获率为97.5%,是迄今获取的最连续完整的沉积记录。文章对此进行了厘米级(分层厚度2~5cm)沉积地质描述。四方台组沉积时期对应中一晚坎潘期。通过对松科1井四方台组岩心的精细描述,揭示其岩性-岩相-旋回的沉积序列及其过程。四方台组共识别出8种...  相似文献   
219.
西藏措勤盆地中生界生储盖特征和含油气远景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措勤盆地是青藏高原仅次于羌塘盆地的海相含油气盆地。根据近年来新取得的资料,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对中生代措勤盆地的生储盖层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措勤盆地中生界存在3套烃源岩,郎山组灰岩有机质丰度低,以Ⅰ—Ⅱ1型干酪根为主,处于成熟阶段;多尼组川巴段泥质岩有机质丰度较高,多为Ⅱ2—Ⅲ型干酪根,达到高成熟—过成熟阶段;而接奴群泥质岩有机质丰度低,为Ⅲ型干酪根,达到高—过成熟阶段。新发现的雪上勒、革吉和弄瓦3处白云岩是盆地内优良的储层;多尼组泥质岩和郎山组灰岩可作为区域优良的盖层。中生界存在着郎山组和多尼组2套自生自储自盖的组合,且多尼组组合更优。另外,盆地北部中生界目的层大片出露,保存条件较差,建议下一步勘探考虑深部上古生界目的层。  相似文献   
220.
江孜盆地紧邻雅鲁藏布江缝合带,随着特提斯洋的演化及最终消亡,盆地必然随之经历一系列演化,分析其沉积响应是了解盆地演化的一个重要手段.因而,本文以分布于江孜地区的晚侏罗世至古近纪海相沉积地层为研究对象,在前人建立的地层格架基础上,基于野外露头和镜下观察,仔细分析了其沉积岩石学特征.江孜地区晚侏罗世至古近纪沉积序列为:石英砂岩(上侏罗统维美组)-页岩夹火山岩屑砂岩(下白垩统日朗组)-黑色硅质/钙质页岩(中白垩统加不拉组黑层段、白层段)-黑色硅质岩(上白垩统加不拉组硅质岩段)-红色硅质页岩、泥灰岩夹滑塌灰岩(上白垩统床得组)-灰绿色页岩夹外来岩块(上白垩统宗卓组)-砂/页岩互层(古近系甲查拉组).从中可以看出海水从维美组至加不拉组硅质岩段为逐渐加深的过程,而至甲查拉组海水再次浅于硅质岩段沉积水深.生物沉积、悬浮沉积及块体搬运作用沉积常见,其中块体搬运作用包括砂质碎屑流、浊流、滑塌和岩崩等,沉积环境为大陆斜坡至深水洋盆.通过沉积学与沉积地球化学分析可知,底层水经历了缺氧、氧化再到缺氧的过程.根据沉积岩石学特征结合沉积环境分析,从较长的时间尺度上将盆地的演化历史划分为四个阶段: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稳定发育阶段,白垩纪中期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持续沉降阶段,晚白垩世残留被动大陆边缘盆地阶段,白垩世末期至始新世初期为残留洋盆地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