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25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36篇
海洋学   7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中国北方某城市近郊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现状及潜在危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中国北方某城市近郊土壤环境质量的系统调查发现,本区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的化学组成主要为Hg、Cu、Pb、Zn、Se、Cd等;该城近郊土壤的重金属污染是一种典型的大面积、低含量的散漫型污染,局部存在着一些高含量的热点污染。污染物存在形式的研究显示,本区土壤中很有可能存在着潜在的重金属"化学定时炸弹"。  相似文献   
62.
高精度测定渗透系数(K)的重要性不言自明,但是现阶段野外试验手段能够提供的关于K的信息不能满足高度非均质地层中污染物迁移预测模拟的需求。直接推进注入记录器(Direct Push Injection Logger, DPIL)和直接推进渗透仪(Direct Push Permeameter, DPP)是新发展的水文地质参数测量仪器,能够使K值的测定达到前所未有的分辨率和成本效益水平。工具向地下推进过程中,通过对注水量、注水压力和其它的水文地球物理参数的同步监测,直接推进技术(Direct Push, DP)能快捷准确地获得地层渗透系数的垂向分布。DP技术几乎适用于所有野外松散地层,并且对场地的干扰很小。因此,它克服了许多基于既有井的传统含水层测试方法的局限性。最近在美国MADE试验场的一个案例研究表明,使用DPIL/DPP可以获得空间分辨率达15cm的K值垂向分布。未来,高精度直接推进技术还可以与新一代的地球物理技术,例如高精度探地雷达相结合,以实现不同位置DP测定K值的互联以及整个试验场K值三维分布的确定。  相似文献   
63.
恒河流域地下水舡中毒事件始于20世纪80年代。通过对恒河流域地下水舡中毒例案的时空演变、生态效应和成因的分析,指出中国正在开展的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应从恒河流域舡中毒事件中吸取教训,尤其应关注中国长江流域发现的Cd异常带。沿江各省应有全局观念,把长江流域作为一个整体,开展Cd异常的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  相似文献   
64.
1引言2005年伊始,每日一期的《气象园地》系列节目在内蒙古经济频道晚间黄金时段19:30播出以来,一直陪伴广大观众走过了春、夏、秋、冬。广大观众在经历四季天气变化的同时,也对每个季节里各种天气现象,风、霜、雨、雪、阴、晴、冷、暖等有了真正的了解,同时对电视气象节目有了更深入的关注。2《气象园地》的定位气象科普片作为介绍气象科学知识的专题片,它的题材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气象园地》节目的宗旨是将气象科学中比较基本的概念和天气学中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以气象科普电视节目的形式介绍给观众;除了具有科学性、可视性以外,更重要…  相似文献   
65.
利用1955—2014年华北地区21站逐月降水观测资料、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环流指数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统计分析近60 a华北地区低层气旋性风切变频次的变化趋势和突变、周期特征,并对其演变成因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近60 a来,华北地区低层气旋性风切变频次呈现显著减少趋势,风切变频次在1967年出现由多到少的明显突变,且在1955—1965年、1992—2000年间存在准3 a的振荡周期,而在1980—1992年间准4 a的振荡周期较显著,这与同期华北地区降水量的变化周期较吻合。华北地区低层气旋性风切变出现明显转折变化的原因主要是大气环流在前一年发生了较为显著的调整。  相似文献   
66.
海水入侵是困扰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资源、环境问题,严重影响沿海地区地下水资源。定量模拟、预测和可视化管理是对海水入侵进行有效监测和机理分析的重要手段。基于前期海水入侵模拟的理论研究及方法,提出了海水入侵模拟及预测模型VFT3D,该模型综合考虑地表水-地下水对海水入侵的协同控制作用,能够模拟变密度地下水流及复杂反应性迁移,实现模拟海水入侵的完整水文循环过程。文章介绍了VFT3D模型,利用VFT3D模型模拟了一个海水入侵案例,并与SEAWAT模型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VFT3D 模型模拟水头与SEAWAT模型模拟结果相差不大,但SEAWAT模型无法模拟海水入侵中复杂的化学反应过程。VFT3D 模型模拟发现,水文地球化学过程(阳离子吸附交换作用)对阳离子(Na+、K+、Mg2+和Ca2+)运移产生明显影响,同时引起过渡带中离子组分浓度发生变化,对海水入侵过程产生较大影响。因此,考虑变密度和复杂反应过程,才能更加准确地描述海水入侵,从而有利于地下咸水治理工程的科学实施。  相似文献   
67.
应用常规气象观测、加密自动站、能见度观测等资料和NCEP FNL再分析资料,对2014年辽宁地区一次罕见的长时间大范围强浓雾天气的成因进行诊断。结果表明:2014年11月20-22日辽宁地区大雾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其中21日14-16时大雾爆发性发展后,特强浓雾持续12 h,此种情况在辽宁近20 a比较罕见。大雾第一阶段为辐射雾,雾前低层弱暖平流利于升温,大雾期间中层弱冷平流利于出现晴空辐射条件,夜间在辐射降温作用下,975 hPa高度以下形成逆温;气温下降、温度露点差减小、相对湿度增大;近地面微风利于降温,同时水汽不易流出,逆温作用使得水汽不易向高层扩散,近地面层水汽浓度增大,导致第一阶段大雾快速发展。大雾第二阶段为锋面雾,大雾快速发展期间无逆温、有弱冷锋过境,锋面附近辐合导致水汽上升冷却凝结,同时锋面附近低云降下雨滴在干冷空气中蒸发,利于近地面附近水汽饱和、冷凝,是大雾快速发展的原因。  相似文献   
68.
王晓丽  宋韦剑  王鑫  陈杨  张敬 《中国地质》2023,(6):1928-1929
<正>专利转让和许可是专利成果转移转化的主要形式。1999—2023年,中国地质调查局(以下简称“地调局”)拥有专利7482件,仅有184件专利发生过转让或许可,约占总数的2.5%。地调局从2006年开始进行专利转让,到2023年,共转让专利168件,其中转出专利123件,占73%,转入专利45件,占27%。自2018年起,地调局专利转让数量稳步增长,尤其2022年和2023年,专利转让数量激增,两年达到了66件,占专利转让总量的近40%。地调局从2009年有许可实施记录,到2003年,共许可专利16件(图1)。  相似文献   
69.
呼和浩特市雾的分布特征及对人体的危害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呼和浩特本站1960—2009年共50年每天的地面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出现雾、轻雾时的水平能见度、相对湿度、风速和风向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得到:(1)呼和浩特市绝大部分雾出现在后半夜到上午,属辐射雾;(2)呼和浩特市50年来出现了192次轻雾,年均3.8次,出现了40次雾,年均0.8次,能见度在500m以下的雾出现了20次,年均0.4次;2000年以后,轻雾、雾总次数呈上升趋势;(3)出现轻雾最多的月份是3月,次多是10月,2月最少;总的来看,冬季和夏季出现次数较少,秋季和春季较多;(4)出现雾和轻雾时绝大部分当天或前一天有降水,相对湿度大于80%,风速小于2.0 m.s-1,大部分为静风或偏南风;(5)出现雾时影响了农作物生长,对交通运输业造成很大影响,对身体健康非常有害。  相似文献   
70.
通过对日喀则蛇绿岩的镁铁质岩石进行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探讨其岩石成因及源区性质,同时根据Re-Os同位素的地球化学约束来探索雅鲁藏布蛇绿岩的形成机制。研究表明,日喀则蛇绿岩镁铁质岩石微量元素的标准化配分型式与洋中脊玄武岩类似,又具有岛弧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特征,均表明岩石的形成与俯冲作用有关。日喀则蛇绿岩产出于远离大陆地壳的SSZ环境,其形成过程未受到陆壳的混染;同时,Re-Os同位素体系受蚀变作用的影响也不明显。日喀则蛇绿岩镁铁质岩石的Re、Os含量低,187Os/188Os同位素比值较高,主要是源区性质和俯冲作用影响的结果。特提斯洋早期发生的多次俯冲作用造成地幔源区不均一。新特提斯洋壳俯冲过程中,上述不均一地幔发生部分熔融产生的镁铁质岩浆上升,经过遭受了早期熔体/岩石作用的纯橄岩通道,发生强烈的Re-Os同位素分馏,使熔体与地幔残余Os同位素组成表现出明显的解耦现象,进而形成现今的日喀则蛇绿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