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18篇
地球物理   78篇
地质学   4篇
综合类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82.
2013年吉林前郭5.8级震群精定位及发震构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吉林区域数字地震台网和流动台网的观测数据,采用Hypo DD方法精确定位了2013年10月31日~12月10日发生在吉林前郭地区343次地震事件的震源位置。重新定位结果显示,地震序列优势分布方向为NW向,平行于查干泡-道字井断裂北支。重新定位后的震源分布更趋集中在断裂带附近,且深度多集中在6~14km范围内,表明研究区的孕震层主要集中在中上地壳,与该区的地下介质性质关联明显。以同样的方法修正了5.5级和5.8级地震序列的震中位置和震源深度,重定位后2次序列的优势方向、优势深度和破裂长度均存在明显差异。基于震源机制解及震源深度剖面图初步推测此次地震的发震构造应为NNW向的查干泡-道字井断裂。  相似文献   
83.
使用唐山地区2002年1月—2015年11月ML≥2.5地震的255个震源机制解, 采用构造应力场均匀性的分段方法对唐山地震序列的发震断层进行分段. 在已有唐山地区震源机制解分区特征的基础上, 给出了5个参考应力张量, 并通过差异显著性的z值检验计算将唐山地震序列的发震断层分为宁河、 唐山、 滦县和卢龙等4个子段, 进而分别对4个子段的应力场进行反演. 结果显示: 4个子段的最大主压应力方向均呈近EW向, 且唐山、 宁河和卢龙子段的应力场均表现出较大的拉张分量; 唐山、 宁河子段的最佳应力张量与唐山主震对唐山断裂带两端点所产生的引张应力场的作用方式一致. 此外, 唐山子段的应力场符合基于接收函数给出的上地幔物质隆升模型, 滦县子段走滑型的应力状态反映了该区的共轭构造运动, 卢龙子段的最佳应力张量为正断兼右旋走滑. 从当前唐山地震序列发震断层分段的应力场特征可以推断, 现今唐山地区的地震活动具有继承性, 主要受区域构造应力场和该区深、 浅共存的断裂构造体系控制.   相似文献   
84.
缅甸弧作为印度板块的东边界,印度板块在此俯冲到缅甸板块之下.缅甸弧代表了主喜马拉雅碰撞带与安达曼弧的转换地带,是特提斯构造体系正向碰撞和侧向走滑的转换部位.同时缅甸弧地震带是喜马拉雅地震带上地震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也是中源地震集巾的地区之一.中国川滇及西藏东部的地震活动可能与缅甸北部的地震带有密切的联系,这里显然受到了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相互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85.
千岛岛弧2006年Mw8.3地震前震源机制解的一致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是地下介质受到应力作用产生破裂的自然现象,分析强震震源区应力状态空间分布及其随时间的变化,对于了解和预测地震的形成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6.
利用首都圈地震数字台网2009年1月至2016年3月记录的地震波形资料,采用Sato尾波单次散射模型,固定尾波窗长,计算唐山地区尾波Q值,时间和空间上分析Q值分布特征,结果显示,Q值在空间分布上呈现明显的横向不均匀性,在较长孕震时间上呈现降低—升高—降低—发震的过程,且中强震易发生在Q值高低值交界区偏高值一侧,震群易发生在Q值相对较低区域。  相似文献   
87.
为定量分析2022年10月3日平山MS4.3地震前地震活动变化,改进了“区域-时间-尺度”(RTL)算法,提高了与节点距离和时间较近的地震事件的权重,降低了距离和时间较远的地震事件的权重;采用改进的RTL算法分别扫描震中VRTL值时间曲线和区域VRTL值演化图像,结果显示:平山MS4.3地震前震中西部和西南方向地震活动存在平静异常,同时发现2020年2月23日河北平山ML3.5地震前震中南部存在地震平静异常;特征距离和震级下限对VRTL值扫描结果有一定的影响,在地震活动复杂地区,特征距离对扫描结果的影响更大。该RTL算法可定量分析地震活动变化情况,为弱震区震情跟踪和地震危险性分析工作提供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88.
为了解决建筑物LiDAR点云数据震害信息定量分析中坐标系转换的问题,对经过滤波、去噪、分割提取的建筑物独立墙面LiDAR点云数据进行了三维坐标转换,并与仪器配套软件的转换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坐标系转换算法的结果与x轴方向水平线吻合,优于软件转换结果。该方法的建立降低了数据处理过程中人为误差因素,提高了地基LiDAR点云数据坐标系转换的精准性和准确性,有助于提高震后建筑物LiDAR点云数据处理分析的效率,为后期建筑物震害信息定量分析判定奠定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