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19篇
地球物理   72篇
地质学   4篇
综合类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河西务断裂活动性的综合探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河西务断裂为河西务构造带的东缘断裂,总体走向北东,倾向南东,向北延伸与廊固凹陷内的横向断层(桐柏断裂)小角度相接,向南延伸与牛东断裂相接,为廊固凹陷与武清凹陷的分界断裂,隐伏于冀中凹陷覆盖层之下。本文通过浅层地震勘探和钻孔联合剖面探测,结合年代样品测试,对河西务断裂的活动性和滑动速率进行了综合研究,揭示断裂上断点埋深约150m或以浅,第四系底界面的垂直错距为20—45m,断裂的最新活动时代为晚更新世早期,晚更新世以来的平均垂直滑动速率为0.03mm/a,中更新世晚期以来的平均垂直滑动速率为0.11mm/a。  相似文献   
32.
正利用区域地震台网的垂直向Pg、Sg最大振幅比资料与Pg初动测定晋冀蒙交界地区ML≥2.0的震源机制解,得到2007年1—12月晋冀蒙交界地区的震源机制解共382个。由震源机制的P、T、B 3个应力轴的倾俯角的最大值,判断震源机制破裂类型的归属,将震源机制类型分为正断层、逆断层、走滑断层、过渡型等4种破裂类型。统计结果显示:正断层型地震159次,占41.6%;走滑断层型地震171次,占44.8%;逆断层型地震30次,占7.8%,过渡型地震22次,占  相似文献   
33.
山地和平原地形在破坏性地震中对震害和地震动有很大影响,不同地形对地震动有不同的地形效应。为研究山地和平原地形对地震动的影响规律,基于集集地震后续M L6.6余震的强震观测记录,对位于不同地形且与震中位于同一直线上的四个强震台记录处理计算,从波形特征、频谱分析、加速度反应谱计算、与规范谱比较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完成长周期地震动反应谱分布的计算。研究表明,山地地形对地震动的高频成分有地形放大效应,沉积平原对地震动的低频长周期部分有放大作用,并且长周期反应谱的峰值区域始终位于沉积平原中部。平原上强震记录产生的长周期放大系数谱已超出规范谱,沉积平原上长周期建筑的抗震设防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34.
涉县地震活动特征及其构造背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采用地质地貌调查、地震活动性分析和地质测年等方法,研究了涉县地区地震和构造的活动特征,并归纳总结涉县6. 0级地震发生的构造条件,即:(1)震中位于大型地震带与地震亚带交汇区,现今地震活动性仍然较高;(2)震区附近发育1条规模较大、活动性较高的控制山盆界限断裂-涉县断裂;(3)震中位于孤立的涉县断陷盆地区边缘,山盆新构造运动差异。  相似文献   
35.
目前对首都圈地区中小地震的震源机制研究所用的方法主要有P波初动极性法、 振幅比法及波形反演方法。 前两种方法只利用了波形中很少量的信息, 且对于稀疏台阵效果较差, 而传统的波形反演法也仅利用了波形的部分信息, 且对于震级、 数据资料等有一定的要求。 为克服上述传统方法中的局限并进一步提高震源机制解的准确性, 本文采用一种新的综合利用上述各种信息的全波形匹配方法来反演首都圈地区中小地震的震源机制解, 提高反演解的可靠性。 为了检验所使用的全波形匹配震源机制反演方法的可靠性, 我们首先进行了合成数据测试, 结果表明全波形匹配方法可以得到稳定可靠的震源机制解。 利用新的全波形匹配方法计算了2019年4月北京发生的两次地震震源机制解, 并结合活动断裂进行分析。 将新的全波形震源机制反演方法应用于首都圈地区2015年以来的22个地震(2.2≤M≤4.3), 并对22个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及应力轴分布进行了分析, 与前人研究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36.
37.
阐述张家口市尚义M_S 4.0地震构造背景、地震活动特征,总结地震应急调查成果,介绍极震区震感现象和分布范围。通过对地震现场调查点和电话调查点的烈度评定,确定极震区的影响烈度为Ⅴ度,圈定地震等烈度分布区域,同时修正观测仪器震中位置。结合本次地震的宏观烈度分布、震源机制和震区卫星影像的线性构造解释等资料,讨论本次地震的孕震构造和发震断层。  相似文献   
38.
2006年文安地震孕育、发生的应力场动态图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数字地震记录反演了河北地区ML≥2.0地震的震源机制解,通过对震源机制解各参数的统计分析,发现应力轴的优势取向和华北构造应力场完全吻合,反映它们受到大区域动力因素的制约。进行震源机制解一致性参数计算,并对一致性参数进行空间平面插值,得到了2006年文安地震前震源机制解一致性参数空间动态的变化特征。文安地震前在震源区附近出现了大范围的一致性参数低值区域,并且低值区域面积随时间增长逐渐扩大,这可能是中强震前的一种具有动力学意义的前兆现象。  相似文献   
39.
震后应急工作中地震影响场的判定和快速给出较为合理的地震烈度分布图,是震后应急救援的重要依据,对于政府了解灾情、部署工作以及估算灾害损失都尤为重要,所以本文以此为研究目的,力求震后快速给出准确的地震烈度分布图。本文收集整理了河北地区中强地震的实际等震线图,将其与加入了震源机制解影响参数的烈度衰减关系计算得到的理论等震线图进行对比。结果显示:随着震级的增大,由衰减关系计算得到的等震线图与实际地震等震线图在高烈度区(≥Ⅶ度)相似度更高。另外,根据震后24小时内余震频度的空间变化,对极震区理论等震线修正后,其与实际等震线更加贴合,即理论计算烈度与实际调查烈度值更加接近。最后,对河北地区划分网格,根据地震动衰减关系计算震例对各个网格中心点产生的影响—基岩PGA。提取场地类别属性,考虑场地放大因子,完成基岩PGA到地表PGA的转换。将地表PGA换算成烈度,并与实际地震等震线图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考虑了场地放大效应的地震影响场在高烈度区与实际等震线相似度很高,且相似度超过基于震源机制解的烈度衰减关系方法。   相似文献   
40.
首先结合Hypo2000单事件绝对定位方法和双差定位方法时临潭-宕昌断裂附近的小震进行精确定位;然后采用模拟退火全局搜索和高斯牛顿局部搜索相结合的方法分别估算了该断裂不同位置断层面的走向、倾角、位置及相应的误差,并基于局部应力场参数反演了各断层面上的滑动角。反演的断层面走向NW-NWW,倾向NE-NEE,倾角71°~86°,滑动角102°~132°。本文给出的断层面走向、倾向和倾角与已有研究结果相似,但断层错动类型与已有结果分别为右旋走滑和左旋走滑,存在区别。初步分析认为,小震震源机制解给区域应力场参数反演结果带来了误差,进而影响了断层面上滑动角的反演误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