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8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18篇
海洋学   17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文章根据杭州湾的特点,设计了3个污染物减排方案,以2008年入杭州湾的总磷源强为基础数据,采用层次分析方法对杭州湾总磷污染物进行权重计算,根据磷酸盐和总磷的换算因子,换算成磷酸盐的分配权重,对磷酸盐减排削减量进行分配,最后通过数值模拟,比选最优的磷酸盐减排方案。结果表明:方案1为最优方案,根据最优方案计算杭州湾近期磷酸盐的减排削减量总共为298.45t/a。  相似文献   
12.
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北缘阿恰基底卷入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为第四系不整合覆盖的古隆起,在其西北缘发育NW走向的阿恰断裂、萨拉姆布拉克背斜、向斜和隐伏的乔来麦提断裂。地震剖面和钻井资料显示,阿恰断裂为倾向南的基底卷入逆冲断裂,向北逆冲,错断层位从前寒武系基底一直到中寒武统膏岩,从西向东逆冲断距减少。乔来麦提断裂则以中寒武统膏岩为滑动面,向南逆冲,并在断层端部发育萨拉姆布拉克断层扩展褶皱。这两种类型构造样式的断裂(基底卷入断裂和盖层滑脱断裂),在剖面上组成典型的楔形构造几何形态,平面上形成三角形构造。遥感影像解译指出阿恰断裂和萨拉姆布拉克向斜向北西方向延伸进入柯坪逆冲带,并在该带有相应方向的地表构造显现,与北东走向的柯坪逆冲带组成叠加构造。生长地层分析确定基底卷入构造形成于始新世—中新世,而柯坪逆冲带形成于第四纪,明显晚于巴楚隆起形成时代。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根据2017年8月和2018年8月在东海北部杭州湾和三门湾大型底栖动物的拖网采集资料,对这两个海域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进行了研究。杭州湾的10个站位和三门湾的6个站位共获得61种大型底栖动物,其中甲壳动物最多(22种),其次是鱼类(20种)、软体动物(14种)、棘皮动物(2种)、刺胞动物(2种),多毛类最少(1种)。杭州湾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出现3种,三门湾出现8种,脊尾白虾Palaemoncarinicauda是两个海域唯一的共同优势种。相比2017年,杭州湾和三门湾在2018年鱼类的种类和数量都有明显的增长。根据大型底栖群落的多样性指数,杭州湾不同区域的生物多样性差异较大,而三门湾则较为平均。对杭州湾和三门湾大型底栖动物进行聚类分析和nMDS排序分析,结果表明,杭州湾不同站位大型底栖动物相似度低,Q8、Q9、Q10站位群落结构与三门湾的站位更为接近,三门湾的底栖群落在2017年和2018年存在较大差异。杭州湾和三门湾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变化可能与环境因子、人类活动、厄尔尼诺事件等的变化相关。  相似文献   
14.
作为S型铺管作业的关键性装备,托管架长期承受着交变载荷的作用,随着海洋开发向超深水发展,结构疲劳破坏问题不容忽视。采用疲劳谱分析的方法并结合线性累积损伤理论,对托管架结构频域下的变形进行了分析,计算了正常海况下和极端海况下托管架疲劳损伤度并对疲劳寿命进行了评估。研究发现托管架在正常海况下作业符合安全要求,在极端海况下局部结构会受到破坏。并从托管架结构安全监测角度,筛选了结构疲劳分析关键点位,为监测点位的选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针对基合导航系统的定位精度以及通信链路的稳定性问题,该文以基合导航系统和CORS为平台手段,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建立单基站基合导航测试系统进行精度和稳定性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基合导航系统静态和动态测试的定位精度达到了厘米级,具有较高的定位精度;用基合导航系统传输差分数据实现高精度实时动态定位的稳定性优于现有的移动通信技术。  相似文献   
16.
2004~2010年夏季杭州湾鱼类浮游生物种类组成与数量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4~2010年夏季(8月),在杭州湾设置12~15个采样点,采集鱼类浮游生物样本共93网次.经鉴定分析,共得鱼卵233粒,仔稚鱼29 825尾,仔稚鱼分别隶属8目17科26属34种,其中凤鲚(Coilia mystus)为优势种,数量占总量的91.5%,历年优势度在80.0%~99.1%之间.各年比例较高的种类还有弹涂鱼属一种(Periophthalmus sp.1)、鮻(Liza haematocheila)、鲻鱼(Mugil cephalus)、中颌棱鳀(Thrissa mystax)、康氏小公鱼(Anchoviella commersonii)、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和七星底灯鱼(Benthosema pterotum)等.滩浒山附近和杭州湾内湾南部海域鱼类浮游生物密度较高,是杭州湾内凤鲚仔稚鱼活动的主要区域.生态类型主要包括半咸水型种类、沿岸型种类和近岸型种类.对鱼类浮游生物密度与主要环境因子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鱼类浮游生物密度的自然对数与水体透明度、盐度和水温的相关性显著(p〈0.05),其中与水体透明度的相关系数最大.  相似文献   
17.
通过2008年5-9月对于嘴门海水增养殖区的水质监测,对该海域水质的变化趋势和质量状况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该海水增养殖区海水综合质量总体上处于污染水平,富营养化明显,DIN和DIP是水质富营养化的主要因素,应加强控制.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三门湾海域物种间的资源利用情况及生态关系,在该海域进行了底拖网生物调查。根据2017年和2018年夏季在浙江省三门湾海域进行的大型底上生物研究结果,运用优势度(Y)、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方差比率法(VR)、检验、联结系数(AC)、共同出现百分率(PC)对生态位和种间联结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17~2018年间三门湾海域共捕获大型底上动物53种,包括两年共有种,即主要底上动物22种。其中优势种3种,包括哈氏仿对虾(Mierspenaeopsis hardwickii)、中华栉孔虾虎鱼(Ctenotrypauchen chinensis) 和棒锥螺(Turritella terebra),这三个物种属中生态位种;三门湾主要底上动物依据生态位宽度值划分为3组,即广生态位种、中生态位种和窄生态位种;种对间生态位重叠值总体差异性较大,其与种对的食性、栖息环境密切相关;根据总体联结性分析得主要底上动物总体呈显著正关联,群落结构较为稳定; 检验、联结系数(AC)和共同出现百分率(PC)表明种对间联结性较弱,趋近于相互独立。三门湾大型底上动物的群落结构比较稳定,但种对间的关联性在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9.
对地面测报中自动气象站和人工观测资料的对比研究分析,并探讨了两者差异的形成原因。利用2009~2010年怀化自动气象站和人工观测的20时气压、风向风速、温度、湿度、地温等资料数据,采用对比差值、一致率和风向相符率等方法进行统计对比分析,得到了以下结论:两种观测方式的观测数据虽然有一定差异,但是在允许的精度范围内,其中相对湿度、地面温度对比差值较大、一致率略偏低。结果分析证明:除仪器的性能和工作原理造成的差异外,观测环境的变化、人为操作和特殊的天气现象也是造成差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北天山北缘构造剖面测量及多期构造变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天山北缘为典型的大陆内部活动构造特征,发育准噶尔盆地南缘逆冲带,主要表现为新生代时期形成的多排平行山体的背斜和逆冲断层。为了详细研究该区主要构造变形特征和变形形成时间,2005年我们对天山北缘进行了详细的地表地质剖面测量,之后进行了多年地表地质区域调查,落实了关键砾岩地层时代,充分结合卫星遥感影像资料、二维三维地震剖面和钻井测井资料,应用断层相关褶皱理论,完成了一条近SN向的长度50 km的金钩河-安集海河构造地质大剖面。野外观察和地质测量以及生长地层和生长地层不整合分析表明,安集海深层背斜初始形成时间为中新世早期,在第四纪西域组(Q1x)、乌苏群(Q2)和第四纪中晚期(Q4)最终定型的浅表背斜,深层为断层转折褶皱和中浅层反冲的楔形构造叠加组合而成;霍尔果斯深层背斜初始形成时间为中新世晚期,在第四纪中晚期Q4最终定型,构造样式为深层断层转折褶皱、中深层楔形构造和浅层断层扩展背斜叠加组合而成。区域地质调查发现一条近东西走向285°,发育在中生界地层的准南走滑断层,该断层位于准南边界逆冲断裂以北,形成时间最晚(Q4)。根据准南安集海背斜、霍尔果斯背斜和准南边界逆冲断裂初始形成时间,可以认为准南构造初始逆冲次序为后展式,然后整个逆冲带从第四纪早期西域组晚期开始一直活动到现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