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32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41篇
地质学   71篇
海洋学   10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1.
全国地震通信网络系统建设中的若干技术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松  罗建明  戴光辉  高景春  田力 《地震》2001,21(4):35-42
系统描述了全国地震通信网络系统构成和拓扑结构,简要介绍了在项目建设中遇到的一些关键技术问题,主要包括: 分组交换网(X.25)和路由器在联网中的应用;防火墙技术在全国地震通信网络中的应用;网络流量控制和记帐;域名管理和设置。  相似文献   
22.
地震前兆数据监视与管理系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周克昌  李志雄  王松  岳鑫雨  李杰飞 《地震》2006,26(1):115-122
在北京十三陵地震台建设了一个高度集成的地震观测监控系统, 将原来分散的观测项目(如测震、 GPS、 气氡、 气汞、 电磁波、 地电场等测项), 改造为集中到一台服务器管理, 在一个监控平台上统一实现了对台站数据的收集、 入库、 管理、 处理、 监控等业务; 对这些观测项目可以在控制台上直接取数并将数据入库; 初步实现了观测数据的收集、 数据处理、 数据管理、 数据监控的软件管理系统, 减少了系统维护工作量, 方便台站工作人员操控。 监控系统的地震前兆数据监管软件系统DataMonitor可准实时监视数据, 检查数据的异常和到达情况, 并向台站数据管理人员告警; 可对数据库数据进行统计, 包括数据到达情况统计、 缺数统计、 数据连续率统计等, 并可按用户定制的测项分类进行统计。 该系统还提供多种前兆数据处理方法, 实现对前兆数据的各种常规分析处理。 地震前兆数据监视与管理系统已在北京十三陵地震台应用, 满足了数据管理人员日常工作需要, 可及时方便地掌握数据的情况并对观测系统进行维护。  相似文献   
23.
青海东昆仑鸭子沟多金属矿的成矿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李世金  孙丰月  丰成友  刘振宏  赵俊伟  李玉春  王松 《地质学报》2008,82(7):949-2008-01-30
鸭子沟多金属矿是近年来青海省地质调查院在东昆仑祁漫塔格地区发现的一个具有斑岩型成矿特点的矿床。本文利用SHRIMP 锆石UPb和辉钼矿ReOs同位素对含矿斑岩体和矿石进行了精细成岩成矿时代测定,获得钾长花岗斑岩的SHRIMP锆石UPb年龄为224.0±1.6 Ma(n=15,MSWD=1.2),矿石的辉钼矿ReOs等时线年龄为224.7±3.4Ma(n=11,MSWD=2.7),成岩与成矿的时间一致,正好属于印支晚期东昆仑地区发生强烈壳幔相互作用并导致产生大量岩浆热液活动和成矿作用的时期。钾长花岗斑岩与矿床具有密切的时空和成因联系,斑岩体在时空分布上与矿区内的闪长岩、辉绿玢岩及辉长岩等幔源脉体紧密相伴,推测同属壳幔相互作用的产物。成岩、成矿的年代学研究表明,矿床形成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与东昆仑地区印支晚期的区域动力学背景相一致,同时区内具有较大的寻找斑岩型矿床的潜力。  相似文献   
24.
王松  赵元艺  李小赛  乔东海 《地质论评》2016,62(S1):279-280
多不杂斑岩铜金矿地处西藏阿里地区改则县境内,位于改则县城北西方向约100km处。该矿床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北缘,目前已经控制的铜资源量超过400万吨,品位0.46%~1.13%;金资源量超过110 t,品位0.15 ~0. 26g/t(祝向平等,2012),是西藏继玉龙、驱龙斑岩铜矿后发现的又一个具超大型远景规模的斑岩型富金铜矿床(李光明等,2007)。由于矿床位于藏北高原,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因此,研究其环境特征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5.
Axenic microalgal strains are highly valued in diverse microalgal studies and applications. Antibiotics, alone or in combination, are often used to avoid bacterial contamination during microalgal isolation and culture. In our preliminary trials, we found that many microalgae ceased growing in antibiotics at extremely high concentrations but could resume growth quickly when returned to an antibiotics-free liquid medium and formed colonies when spread on a solid medium. We developed a simple and highly efficient method of obtaining axenic microalgal cultures based on this observation. First, microalgal strains of different species or strains were treated with a mixture of ampicillin, gentamycin sulfate, kanamycin, neomycin and streptomycin (each at a concentration of 600 mg/L) for 3 days; they were then transferred to antibiotics-free medium for 5 days; and finally they were spread on solid f/2 media to allow algal colonies to form. With this method, five strains of Nannochloropsis sp. (Eustigmatophyceae), two strains of Cylindrotheca sp. (Bacillariophyceae), two strains of Tetraselmis sp. (Chlorodendrophyceae) and one strain of Amphikrikos sp. (Trebouxiophyceae) were purified successfully. The method shows promise for batch-purifying microalgal cultures.  相似文献   
26.
淮北花沟西井田煤中微量元素及其环境意义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30件煤样微量元素含量的测定,分煤层、分类型(稀土元素、环境意义微量元素)讨论了煤中微量元素的分布特征。研究发现各样品的稀土元素主要赋存于矿物质中,稀土元素含量均呈正常质量分数水平分布,各煤层的稀土元素分布表现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受陆源影响的煤,ΣREE含量高,稀土元素主要由陆源物质继承而来。受海水影响的煤,ΣREE含量低,分布模式具有海水性质。形成后受河流冲刷的煤,灰分增加,煤中稀土元素含量增加。该研究成果为煤炭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7.
28.
本文详细介绍了“WDC中国地震数据中心建设与完善”项目的立项背景、目标、所开展的主要工作、取得的成果、研究成果的社会效益和对该领域研究未来工作的展望。  相似文献   
29.
我国科学数据共享现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国家财政性资金资助的科技活动产生的科学数据是我国科学数据的主体,为了了解我国科学数据共享的现状,规范科学数据汇交、共享、管理,科技部以项目任务的形式下达了科学数据共享研究。本文以基础调查为依据,展示科学数据共享现状、立法现状、管理模式,并提出了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30.
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科学数据汇交,是实现科学数据共享的前提条件,也是科技立法的重要内容。本文从数据汇交的调查研究和相关法律制度双向出发,研究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科学数据汇交中的主要法律制度,为实现科学数据共享搭建法律制度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