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8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基于相似理论制作符合实际地层力学性质的先存断层模型试件,分析在一定地应力条件下试件破坏过程;利用断层端部应力场理论,揭示先存断层构造产生相应破坏模式的机理。结果表明,随着载荷的增加,微裂纹逐渐发育扩展,扩展路径逐渐趋向于加载方向,在裂纹扩展的过程中会伴随产生多条分支路径,随后裂纹相互汇合贯通使试件破坏,利用断层端部应力场理论可以判定新产生的破裂方向,其与先存断层产生的主要破坏的角度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2.
井中磁测主要是测量钻孔周围空间磁性体的磁场,从而起到找矿或解决某些地质问题的作用。在铁矿普查中,由于钻孔往往穿过或靠近矿体,且矿体与围岩磁性差异较大,因而井中磁测更容易发现孔旁或孔底盲矿。山东省东平县旧县地区铁矿属沉积变质型,围岩均不具有磁性或磁性极弱,具备了磁法找矿的物性基础。该矿床主矿体埋藏较深,矿体较薄,勘探难度较大。而矿体的发现得益于紧密结合的地质与物探资料的二次开发。其中井中三分量磁测对深部矿体的发现起了重要作用。通过对ZK408孔开展井中三分量磁测,准确预测了井底盲矿的存在,为钻孔继续钻进与否的决断提供了可靠依据,在不保证漏掉磁性体的前提下减少了钻探工作量,节约了生产成本。对勘查区内磁性体的赋存状态和空间位置做出了合理推断,为东平县旧县铁矿探明储量提供了地球物理依据,为下一步地质工作提供了参考意见。井中三分量磁测在寻找深部磁性矿体方面具有科学准确的指导作用,为旧县铁矿深部找矿和外围找矿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杨鑫  徐旭辉  邓尚  翟常博  孔强夫  王石 《地球科学》2020,45(11):4153-4175
通过对塔里木西南地区奥陶系-泥盆系的钻井和露头碎屑岩样品开展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和重矿物分析,探讨塔西南大陆边缘原特提斯洋的俯冲增生演化过程.碎屑锆石记录了482~443 Ma、438~425 Ma和414~406 Ma三期寒武纪以来的构造-热事件,以及840~750 Ma的新元古代裂谷岩浆事件.奥陶系-泥盆系碎屑岩具有高的SiO2含量和相对低的Al2O3和TFe2O3+MgO含量,以及弱-中等的Eu负异常、LREE相对富集和HREE分布较平坦的特征.地球化学图解反映晚奥陶统碎屑岩来源于大陆岛弧和活动大陆边缘环境,早志留世-中泥盆世期间物源区可能以大陆岛弧和被动陆缘环境为主,还间断出现少量活动大陆边缘环境,晚泥盆世以后主要呈现被动陆缘环境.重矿物组合指示早志留世至中泥盆世期间,中-酸性岩浆活动加剧,而基性岩浆活动趋弱,晚泥盆世以后陆壳基底或造山带已大规模隆升.塔西南边缘原特提斯洋构造演化以奥陶纪向北俯冲、志留纪弧后洋盆关闭-褶皱造山和泥盆纪后碰撞伸展为特征.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长江三峡及其周缘地区完全布格重力异常和均衡重力异常值精算的方法、精度及其实际结果进行了阐述;分析并探讨了该区重力异常场的基本特征和它们与深部构造环境、地震活动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在对腾冲火山区进行野外考察的基础上,重点对区内3座全新世火山(黑空山、打莺山和马鞍山)的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岩浆源区性质及其演化进行研究。对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研究表明,这套岩石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包括粗面玄武岩、玄武粗安岩、粗面安山岩和英安岩,从基性岩到酸性岩都有分布。这套火山岩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亏损Nb-Ta-Ti不相容元素,具有岛弧火山岩特征。通过微量数据模拟认为,腾冲全新世火山岩为石榴石相地幔橄榄岩在低压条件下大比例部分熔融的产物。源区富钾矿物为金云母,不含角闪石。腾冲及其邻区新生代以来的火山喷发主要受盆地内断裂控制,不受板块俯冲或者火山弧作用的控制。其活动产物为板内火山岩,表现出的岛弧火山岩特征是由于地幔源区受到古洋壳的俯冲板片的富集作用,富集作用发生在部分熔融作用之前。富集地幔部分熔融形成的富钾岩浆沿断裂上升进入地壳形成岩浆房,在岩浆房阶段经历了分离结晶作用和地壳混染作用,有钛铁氧化物、磷灰石、橄榄石、单斜辉石和斜长石的结晶分离。  相似文献   
16.
作物模拟模型在农业气象业务应用中的研究初探   总被引:12,自引:8,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农业气象业务的需求,利用东北地区1971~2000年5个代表气象站的气象资料和作物资料,应用玉米生长模拟模型评估东北区域气象条件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探讨了作为评价标准的平均气候状态下平均模拟生物量的确定方法,提出了从生物量变化、温度和水分条件影响等方面进行实时动态评价和全生育期农业气象条件综合评价的方法,给出了实际评价个例。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碳酸盐岩研究中存在多种微量元素、同位素测试方法,为进一步探究各测试手段实际获取地化信息之间是否存在差异?能否进行比对?以川中下寒武统龙王庙组碳酸盐岩样品为例,通过对比研究中常用的主微量元素测试(电子探针[EPMA]、激光剥蚀—等离子质谱[LA-ICP-MS]、溶液法微量[ICP-OES])、氧同位素测定(原位离子探针[in-situ SIMS]、酸溶粉末)结果,揭示讨论各测试结果的差异性,旨在为降低地化信息的多解性提供经验依据。研究发现: (1)各测试手段(EPMA、LA-ICP-MS、ICP-OES)之间的差异性客观存在,但测试结果偏差整体随着所测元素实际浓度的增高而降低。对于主量元素(>10%)各测试结果偏差小于2%;富集元素(>1000 μg/g)各测试结果处于测试误差之内,结果偏差小于6%;微量元素浓度区间(100~1000 μg/g)各测试结果偏差显著增大,并且LA-ICP-MS与ICP-OES结果偏差要小于LA-ICP-MS与EPMA结果偏差,前者偏差幅度由6%增至45%,后者偏差幅度由9.1%增至151%;在低于100 μg/g元素浓度区间,受矿物内非均质性影响LA-ICP-MS与ICP-OES的测试结果可相差几倍。(2)微区原位限定下,EPMA测试结果在邻近检测线区间(100~300 μg/g)与LA-ICP-MS结果偏差逐渐加大,推测此偏差变化是由EPMA结果矫正过程中对低含量元素的矫正补偿机制所造成。(3)in-situ SIMS氧同位素值揭示了矿物微区尺度上的 δ18O 值差异,但其整体测试结果与传统酸溶法测试的结果存在0.5‰~2.5‰ V-PDB的负偏偏差,推测此偏差可能来自于标样矫正转换误差。(4)实例样品中可见阴极发光特征与Fe、Mn含量无关的现象,故成岩流体判定更需结合岩石学、地化证据探讨。  相似文献   
18.
微生物碳酸盐岩油气储层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微生物碳酸盐岩是一种重要的油气储集岩。在中国古老深埋碳酸盐岩地层中它们是主要的岩石类型。微生物碳酸盐岩通常可划分为叠层石、凝块石、树枝石、均一石和核形石等五种类型。储层孔隙系统与微生物岩的沉积结构和构造密切相关,窗格孔(洞)和格架孔(洞)是主要储集空间类型。全球中新元古界至中生界都发现了以微生物碳酸盐岩为储层的油气田,资源潜力巨大。 微生物岩储层的岩石类型、沉积构造、相序结构、沉积模式和储层有利相带尚有许多不明晰之处,是今后进一步深化研究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19.
本文依最新获得的滇西试验场区布格重力异常成果和近几年该区已有的人工地震测深资料,利用Parker-Oldenburg快速位场反演方法和文献[1]设计的反演计算程序,实施了多个密度界面的三维重力反演,首次获得了该区地壳上、中、下三界面的整体展布图像,分析了它们的细化结构,并结合本区重力异常特征讨论了界面图像的构造物理意义,结果表明:区内杨子板块地壳界面的去耦滑动远强于三江微板块,洱源—永胜一线的地壳半细颈结构是区内现代构造运动最活跃的地段。  相似文献   
20.
长江三峡地区三维重力反演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最新获得的长江三峡工程坝区及外围1/50万完全布格重力异常图和人工地震测深结果,利用Parker-Oldenburg快速位场反演方法研究了该区地壳深部结构.在计算过程中,通过采用模型分解、正则化及自下而上逐层反演等方法,首次获得了该区上、中、下地壳分界面的展布图象,并围绕着该区地壳深部构造的几个共同关心的问题讨论了它们的地质构造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