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7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24篇
地球物理   27篇
地质学   40篇
海洋学   10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田野  刘鹰 《海洋科学》2018,42(2):167-176
水体中的重金属污染物不能被微生物降解,并且环境中只要存在微量的重金属即可产生毒性效应。因此,研发新材料去除水体中重金属离子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利用绿色、经济、产量丰富的壳聚糖为原料,以物理和化学改性方法为手段制备移除水体中重金属离子的壳聚糖基吸附材料是当今研究热点。本文以壳聚糖基材料的制备方法为主线,概括总结了壳聚糖的改性方法及其衍生物对重金属离子吸附行为的研究进展,展望了壳聚糖基材料在重金属废水处理方面的未来研究方向及前景。  相似文献   
52.
正随着CT技术和其他专业学科的发展,CT理论与技术在工业、地球物理、医学影像、工程勘探、无损探测、现代农业、安全检测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医学成像还广泛涉及MRI、PET、SPECT、超声、心电、脑电、EPRI等传统和新兴成像方式。与之相对应,图像分析涉及数  相似文献   
53.
甘肃天水台井下地电综合观测系统于2010年改造建设完成,设置了20个地电阻率测项分量、 18个地电场测项分量和6个地温测项分量,涵盖目标测项、对比测项和实验测项三部分。本文详细介绍了该观测系统的装置建设和测项设置,着重对井下地电阻率观测效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地电阻率目标测项观测资料稳定、可靠,能够抑制地面电磁干扰,消除年变、风扰、降雨、灌溉等因素对观测的影响。观测数据在2013年芦山M7.0地震和岷县—漳县M6.6地震前均出现了明显的短临异常。  相似文献   
54.
地层压力对油气勘探与开发具有重要影响。以前人的研究成果为基础,通过对地层压力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指出垂向载荷、生烃作用、构造应力是地层压力的主要影响因素,也是超压地层形成的主要机制。以渤海湾盆地车西洼陷为例,指出欠压实与生烃作用是导致车西中央洼陷带和大王北西次洼深陷区异常高压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5.
根据2007—2019年湖北省地闪监测数据、地表覆盖数据以及数字地形高程数据,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研究了地表覆盖类型、海拔、坡向、坡度4类地形信息数据与闪电频数、正闪比例、地闪回击强度、地闪回击陡度等雷电参数的关系。结果表明:(1)建成区单位面积闪电频数和小幅值地闪比例较高,分别为87.1次/km^(2)和8.6%;(2)耕地区和水域区地闪回击陡度值较高;(3)湖北省地闪回击主要集中在海拔0~700 m、坡度0.5°~35°,地闪回击密度随海拔增加呈减少趋势,地闪回击强度平均值随海拔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地闪回击陡度平均值随海拔增加而减少;(4)坡向朝南或朝东地闪回击密度较高,坡向朝南或朝北地闪回击强度平均值较高;(5)不同坡度区间和海拔区间雷电参数的变化规律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56.
裴小龙  田野  袁士松  秦天  刘航  祝晓松 《地质论评》2024,70(3):2024030013-2024030013
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为自然资源科学管理和国土空间现代化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自然资源部印发《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总体方案》,首次提出“地表基质”概念,并已组织开展典型地区地表基质试点调查工作。然而目前地表基质三级分类、调查对象、调查内容、技术体系等仍未形成统一认识和标准,严重制约着地表基质调查研究工作。笔者等通过深入辨析地表基质科学内涵,综合考虑国土农业空间、国土生态空间、国土城镇空间规划的数据支撑需求,依据地表基质空间属性特征,建立了地表基质分层分类模型。基于科学性、统一性、操作性和应用性的分类原则,提出了地表基质三级分类方案,进一步探讨明确了地表基质分层分类调查对象和调查内容,建立了一套地表基质调查监测技术体系。本研究可为进一步开展地表基质调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57.
在国内首次使用MODIS/AVHRR的后继VIIRS产品,依其每日地表反射率产品(GIGTO-VI1~5BO)计算NDVI,结合每日陆表温度产品(GMTCO-VLSTO),计算新疆农七师125团2015年6月29日~7月10日的TVDI结果,利用同期地面实测土壤含水率进行验证,R^2=0.846,两者之间不相关的双尾检验值<0.001。结果表明,构建的土壤湿度模型对农田土壤含水率有较好的反应,并将该模型推广到全天山北坡经济带地区。利用VIIRS数据构建的TVDI特征空间表现优秀,拟合结果良好;该数据因其自身幅宽、高时间分辨率等优势,应用于新疆农田土壤湿度监测,具有一定优势,可弥补VIIRS产品在我国该领域使用的空白。  相似文献   
58.
基于北京宽频带闪电网(Beijing Broadband Lightning Network,简称BLNet)获得的全闪三维定位和多普勒天气雷达等资料,详细分析了2015~2017年北京暖季7次强飑线过程的闪电活动与雷达回波强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闪电主要发生于前部线状对流云区内且集中分布在30 dBZ以上的强回波区域,少部分的闪电分布在后部的层状云区域内。从闪电辐射源三维分布结构可以发现,闪电活动大部分处在6~11 km的高度范围。将能够同时反映强回波深度和面积的0~?30°C温度区域内大于30 dBZ雷达回波体积(V30dBZ)作为强回波指标,并与闪电活动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整体上在7次飑线过程中,总闪频数和V30dBZ存在较好的相关性,其中5次过程的闪电频数峰值同时或提前于V30dBZ的峰值出现,二者的时滞相关系数超过0.61,提前时间为0~96 min。另外两次过程中闪电峰值落后于V30dBZ峰值,落后时间分别为30 min和60 min。研究结果不仅对认识闪电与对流活动的关系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也可为闪电资料在数值模式中的同化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9.
豫西栾灵金矿床地处熊耳山金多金属矿集区南部马超营断裂带北侧,金矿体产于构造破碎带中,呈钾长石石英脉体和蚀变岩产出,为本区一种新的金矿化类型。文章为厘定栾灵金矿床的成矿时代,采用辉钼矿Re-Os同位素定年方法,测得栾灵金矿6件辉钼矿样品的Re-Os同位素模式年龄为(161±3)Ma~(164±2)Ma,加权平均年龄(163±1)Ma(MSWD=0.68),等时线年龄(163±2)Ma(MSWD=1.5),表明栾灵金矿床形成于晚侏罗世早期。与祁雨沟、前河金矿等早白垩世(125 Ma)金矿相比,栾灵金矿的成矿作用早约38 Ma。这些年龄数据表明,该矿床在区域上可能与南泥湖-三道庄、上房沟钼矿等形成于同一成矿系统,它的发现为在熊耳山地区寻找相似成矿地质条件的金、钼矿床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0.
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空间结构识别及影响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国磊  罗静  曾菊新  田野  董莹 《地理科学》2018,38(9):1422-1429
以全国1 057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为对象,探究民族村寨空间结构及相关影响机理。研究表明: 民族村寨空间分布上呈凝聚型分布,且空间分异较为明显;核密度格局以湘黔桂交界为单核集聚中心的等级分布特征,呈“山”字形坐落态势; 民族村寨系统分形特征显著,自组织演化中围绕武夷山、峨眉山、长白山等不同山脉地带展开,分形结构复杂;民族村寨正空间相关,冷热点区呈东西两极分化现象;地形起伏及地貌多样的中高海拔山地、主要水系及河流上游等是民族村寨内生发展基础;距离中心城市较远、高素质高技能专业人才、民族文化及民族分布等促进了民族村寨的留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