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16篇
测绘学   37篇
大气科学   29篇
地球物理   20篇
地质学   47篇
海洋学   11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7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陕西汉中梁山吴家坪灰岩的再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正> 吴家坪灰岩一名系卢衍豪(1956)创立,标准剖面在陕西汉中梁山。卢氏根据其中(竹蜓)和珊瑚把吴家坪灰岩综合成Codonofusiella-Reichelina和Liangshanophyllum带,并认为此层灰岩及其下伏的王坡页岩与长兴灰岩和大羽羊齿植物煤系(或竹塘系)之间为相变关系;吴家坪灰岩代表了梁山区上二叠统的中、上部,乃至世界各地含(竹蜓)的最高地层,可能和  相似文献   
52.
MapMatrix是基于航空卫星遥感等数据进行多源空间信息综合处理的平台,功能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灵活。介绍基于地形图矢量数据,利用全数字摄影测量软件MapMatrix进行DEM制作的方法,相对于利用ArcInfo进行地形图矢量化DEM生产的传统方法,该方法优化了生产工艺,提高了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53.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近18 a新疆沙地动态及其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新疆1990—2008年的土地利用变化数据库利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土地利用变化状态与趋势指数模型分析新疆沙地的动态,依据沙地的转化方向及转化源探讨新疆沙地变化的驱动力。研究区沙地在1990—2000年呈增加趋势,增加速率为84.40 km2·a-1,草地转换为沙地的面积最大;2000—2008年呈减少趋势, 2000—2005年和2005—2008年减少速率分别为86.98 km2·a-1和118.26 km2·a-1,且主要转换为耕地。沙地面积的增加和减少受气候干湿变化和人类活动控制。同20世纪50—90年代相比,1990—2000年新疆沙地扩张速率降低了近一半,局部荒漠地区生态环境有所改善,原因为大规模的土地开垦与气候的暖湿变化。2000—2008年新疆沙地面积不断减少,原因为土地开垦模式发生着变化、生态建设的较快发展以及气候处于相对暖湿的状态。但一些地区沙化问题仍然存在,新疆干旱脆弱的生态环境本质没有根本改变,依然存在着土地沙漠化的潜在危机。  相似文献   
54.
河西走廊东部风能资源分布特征及开发利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利用河西走廊东部5站1971-2004年逐日4次定时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2005-2006年地面自动气象观测站逐小时气象观测资料,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该区域近地面风速及风能的演变和分布。结果表明:河西走廊东部环境风速的气候变化比较稳定,但探测环境变化较大的站点风速下降十分明显;风能分布具有山区最大、沿河西走廊峡管和荒漠地带次之、中部武威绿洲盆地最小的地域分布特点;南部山区年平均风速均大于等于3.5m·s^-1、全年各月平均风速均大于等于3.0m·s^-1,且全年风向、风速跃变小,习平均有效风能时数大于等于13.9h,年平均有效风能时数大于等于5000h,因此具有较大的风能开发利用价值;北部荒漠和沙漠地区年平均风速为2.7m·s^-1,一年中3~7月风速较大,日平均有效风能时数为8.7h,年平均有效风能时数为2913h,年平均有效风能密度为82.7W·m^-2,具有季节性风能开发利用价值;位于绿洲盆地的凉州区由于各项风能参数均较小,不适宜进行风力发电。根据河西走廊东部地域和气候特点,分析了风能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55.
可控震源作为一种高效、低耗、无污染的激发方式,在低频和高频端具有更宽的扫描频率,比传统炸药震源更适合高密度地震勘探。另外,由于新型可控震源的面世,使地表开阔地区的多台或单台震源在加密炮点网格作业方式时的生产效率比常规炸药激发方式提高一个数量级以上。在接收技术方面,最新的428XL系统具有很高的带道能力,其加速度数字检波器与常规地震检波器相比不但重量轻、体积小,而且在0-800Hz频带范围内没有振幅和相位畸变,动态范围更大,有利于提高地震资料的分辨率与保真度。国内多块高密度勘探实践证明:采用多台或单台可控震源高密度激发,单点数字检波器进行高密度接收,在炮点和检波点两个方面同时进行加密空间采样作业方式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56.
钱莉  兰晓波  杨永龙 《气象》2010,36(5):102-107
选取2003年3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20时的逐日ECMWF(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数值预报产品实况格点资料,使用差分法、天气诊断、因子组合等方法,构造出能反映本地天气动力学特征的预报因子库,采用PRESS(预测平方和)准则初选因子,逐步回归复选因子,最优子集回归精选因子,建立分月、分站点逐日最高、最低温度BP神经网络预报模型。模型业务试用结果表明:该BP神经网络预报模型具有较强的非线性处理能力,能较好地反映日极端温度的变化,0~120 h内的最高、最低温度平均预报准确率达较高水平,且对明显的升降温过程反应灵敏,升降温趋势和幅度预报较为准确,为0~120 h的城镇精细化温度预报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同时也为ECMWF数值预报产品在温度的释用提供了一种好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57.
天山南麓台兰河口丘状堆积物成因及时代的新见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表明台兰河口的丘状堆积体属古泥石流成因,物质组成显示泥石流形成于中低山带的峡谷段,泥石流可能由谷坡堆积物(主要为钙质胶结的冰碛)滑塌阻塞河床发展而成。其形成时代晚于末次冰期,应在全新世中期或更晚一些。  相似文献   
58.
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形成时代及发展过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对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近期研究表明,塔里木盆地虽早在白垩纪晚期已出现明显的干旱环境,但具有现代干旱特征的环境始于第三纪末,形成于第四纪初。盆地内部沙漠环境形成中更新世或其晚期。沙漠在晚更新世晚期和全新世中晚期大模型向西、西南地区和东部发展。  相似文献   
59.
起沙机制是沙尘暴天气研究中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基于中蒙中区一次沙尘暴天气过程,通过提取沙尘源地涡动相关数据中的湍流相干结构(Coherent structure,简称为CS),研究了CS在起沙中的作用.结果发现:(1)起沙期间存在CS,其典型特征表现为上扬—下扫循环,即暖空气的辐合上升与冷空气的辐散下沉相伴;(2)起沙期间,CS具有频次高、持续时间短、间歇性适中、连发频繁、速度切变大、水平尺度远大于垂直尺度和尺度变化比较大的特点;(3)CS是重要的起沙机制,它可起动粒径在0.1~156 μm之间的各种沙粒,起动最多的是粒径低于8 μm的粉粒与粘粒,但CS不是唯一的起沙机制;(4)CS的上扬与下扫两过程均可引起起沙,区别在于前者通过暖空气的上升将沙粒向上空输送,后者则是将上空高速冷空气拖带下来引起地表沙粒的起动;(5)CS起沙分为单起式和连发配合式两种形式.单起式是单发CS产生的起沙形式,连发配合式是连发的CS产生的跃移—上扬的配合起沙形式.其中,连发配合式为主要形式;(6)下扫过程对起沙的贡献是上扬过程的1.8~15倍,上扬过程可将下扫过程中起动沙粒的1/3左右向上输送到空中;(7)一般情况下,CS对起沙具有稳定的贡献,其贡献率为51%,当临界起沙风速大于13 m·s-1时,其贡献急剧降低.  相似文献   
60.
为了查清喀左县双庙地区古生物化石的种类、数量及确切赋存层位,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剖面测量和挖掘发掘坑,在双庙地区中生界采获大量的爬行类、鸟类、鱼类及古植物等化石,对比分析认为,其产出层位为下白垩统九佛堂组一段,埋藏于湖泊相沉积环境。该研究成果丰富了辽西中生代古生物化石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