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26篇
地质学   9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61.
1996年3月19日新疆阿图什6.9级地震震源破裂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1996年3月19日新疆阿图什6.9级地震余震分布特征的研究,分析了这次地震震源破裂过程.并结合柯坪断裂带的构造运动、区域应力场的分布特征以及1972年以来该带的另外3次6级地震的余震分布方向,探讨了柯坪断裂带附近地区不同构造部位震源破裂扩展方向与强震活动的迁移方向.结果表明,本次地震震源破裂为明显的单侧破裂.柯坪断裂带的阿图什震区和柯坪震区,余震分布具有一定规律性,震源破裂基本都为单侧破裂;震源断错以逆断层为主.区内主要受NW向压应力。不同地段强震震源破裂扩展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强余震分布方向是应力集中的体现,它标志着同一构造断裂带附近近期强震活动的迁移方向.在柯坪断裂带上这种规律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62.
黄河揭底冲刷现象的计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缑元有 《水科学进展》2004,15(2):156-159
黄河中游的高含沙洪水常常引起黄河的"揭河底"冲刷。通过对黄河"揭河底"现象的分析,建立了"揭河底"冲刷的物理模式,进而导出了"揭河底"冲刷的力学方程和临界水沙条件,其计算结果与实测"揭河底"冲刷的水沙条件相一致。通过该方程与水沙条件的分析,进一步验证了散粒体泥沙起动的流速公式。这两个公式的导出对研究高含沙洪水引起的河床演变以及泥沙起动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63.
甘肃敦煌荒漠-湿地具有极干旱区湿地生态系统和荒漠生态系统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都具有重要的特殊性,然而目前关于该区小气候特征以及碳通量变化的研究基本属于空白。利用2012年夏季与冬季甘肃敦煌西湖实验观测资料,从中分别选取资料较好的5个连续晴天,对比分析了该地区荒漠-湿地生态系统冬夏两季局地气候、辐射特征以及碳通量的日变化。结果表明:(1)西湖地区两个季节湍流混合都比较充分,全天以上升气流为主,两季节温差较大,表层土壤温湿度对气温以及太阳加热作用敏感,冬季波动幅度小于夏季;(2)冬夏季辐射各分量具有典型日变化特征,但冬季各分量明显低于夏季,且该地区向下和向上长波辐射比同季节同纬度高海拔地区高;(3)西湖地区生态系统碳吸收的日最大值出现在上午11∶00前后,CO2浓度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降低,两个季节均表现为"碳汇",冬季的碳汇作用较弱一些。  相似文献   
64.
煤矿大口径输冰井施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缑延民 《探矿工程》2012,39(8):69-71,84
结合中平能化集团某矿大口径输冰井的工程实践,总结了大口径输冰井的施工技术。从设备机具的选择,先导孔及扩孔钻具组合,采用先导孔、分级扩孔和水泥固井方法等方面阐述了大口径输冰井钻井施工中的相关技术措施以及研制的新型保温套管和采用割孔穿杠提吊加浮力塞的下套管方法。  相似文献   
65.
人类改造自然的速度和强度在不断提高,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重大威胁。基于Modis卫星影像数据,利用遥感生态指数探究了赣州市2001—2015年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响应,并利用趋势分析法研究了像元尺度上赣州市生态环境质量和人类活动强度的空间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2001—2015年间,赣州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呈波动上升趋势,且在所有的区县中,章贡区的RSEI最低,多年平均值为0.518;(2)人类活动强度和耦合协调度在市中心发达地区呈下降趋势,在市中心周围呈上升趋势;(3)人类活动强度与生态环境质量之间表现出负相关关系,人类活动的持续增强,使得耦合协调度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表明人类活动强度的提高不会一直对区域环境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