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4篇
  免费   132篇
  国内免费   226篇
测绘学   120篇
大气科学   184篇
地球物理   74篇
地质学   458篇
海洋学   117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3篇
自然地理   75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将中国气象局的GRAPES三维变分系统与-η坐标中尺度模式结合,对模式初始场进行同化前后对比试验,研究η坐标中尺度模式对云南降水的预报能力,并用于2002年5月10~15日00:00云南雨季开始降雨过程的模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三维变分同化方案目标函数收敛快,采用同化方案的η模式预报的强降水中心、分布范围、预报精度比不进行同化的效果好。  相似文献   
992.
通过1:10万水系沉积物综合异常查证,在河谷的水系洪积物中发现孔雀石化中粒砂岩之转石,按照转石找矿法进行矿源层追索,新发现砂1岩型铜(银)矿产于上石炭统科古琴山组微细粒-中细粒砂岩中,是阿吾拉勒地区新发现的一种铜(银)矿床类型.发现铜(银)矿(化)体15条,矿体中铜与银呈正相关关系.该矿床的发现对阿吾拉勒地区普查找矿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993.
新疆伊宁盆地尼勒克地区二叠纪地层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尼勒克地区二叠纪地层分布面积最广,地层出露齐全,接触关系清楚,包括5个组的全部层型剖面在内,是在西天山研究二叠纪地层的经典地区.通过对5条层型剖面全部进行重测,系统采集样品,取得了成果.主要体现在火山喷发旋回研究、生物化石及岩相分析研究,并进行较详细的地层划分,为西天山二叠纪地层划分与对比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94.
花岗岩体的冲断变形以酒泉盆地东部金佛寺花岗岩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对酒泉盆地东部金佛寺花岗岩体野外变形特征调查和地震剖面解释的研究,分析了金佛寺花岗岩体受后期区域构造作用的冲断变形特征,认为该岩体在晚新生代以来发生了强烈的冲断作用,岩体平均推覆距离大于15km。在主冲断层和次级冲断层的控制下,岩体内部发生了强烈的构造变形,形成了复杂的断层传播褶皱。主逆冲断层的下盘掩覆了酒泉盆地中、新生代前陆坳陷的一部分,发育了一受控于深部滑脱断层的断层传播褶皱。  相似文献   
995.
以新一轮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及专题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前期1:20万区域地质填图和科学考察资料,对雅鲁藏布江结合带的区域地质背景、基本地质特征、构造演化模式及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以雅鲁藏布江结合带为重点,论述了三叠纪玉门蛇绿岩构造冲断片、晚三叠世郎杰学弧前增生楔、泽当-罗布莎-朗县蛇绿混杂构造冲断片和白垩纪朗县弧前构造混杂岩片的基本地质特征.并将雅鲁藏布江结合带中蛇绿混杂构造冲断片的原始层序与特罗多斯典型蛇绿岩剖面对比,初步建立了研究区各构造带从新元古代-寒武纪克拉通化阶段、奥陶纪-二叠纪克拉通陆表海发展阶段、三叠纪-侏罗纪洋盆主扩张阶段、侏罗纪-白垩纪俯冲消减阶段、白垩纪-渐新世闭合-碰撞造山阶段到中新世以来的伸展、拆离、快速隆升阶段之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996.
冀中坳陷位于渤海湾盆地西北部,广泛发育古近纪同裂陷阶段的岩浆活动。本文利用钻井和三维地震数据,通过剖面解释以及平面均方根振幅属性提取等手段对冀中坳陷北部的廊固凹陷和文安斜坡地区进行岩浆活动研究。结果显示,廊固凹陷主要发育沙河街四段火成岩,岩石类型为玄武岩、辉绿岩和凝灰岩,地层内发育较多的岩墙及岩脉等构造,岩浆一般通过小型岩浆通道运移至地表,并呈团块状分布,具有中心式喷发的特征;文安斜坡主要发育沙河街三段火成岩,主要岩石类型为玄武岩和凝灰岩,以及少量的辉绿岩,地层内基本不发育岩墙及岩脉等构造,岩浆通过一些大型的断层运移到地表,在地表呈平行于断裂的线状分布,具有裂隙式喷发的特征。本文认为断裂发育特征的差异是控制岩浆活动差异的重要因素。廊固凹陷缺少贯通浅层和深层的大型高角度断层,因此岩浆只能分散式的通过众多岩墙及岩脉进行向上运移。文安斜坡发育了贯通深层和浅层的高角度正断层,因此岩浆可以集中地通过这些断层进行向上运移。因此是否存在贯通深层、浅层的大型断层是控制岩浆活动不同产出方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97.
水准标尺是水准测量的基准。由水准标尺的分划误差引起的高程误差,是系统误差。在测量成果中,由于它很难觉察,因而严重地影响水准测量精度。特别是在两点之间高差比较大时,此项影响更为突出,因此,有必要加以重视和讨论。  相似文献   
998.
由于青藏高原(简称高原)是影响中国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的关键区,对天气、气候预报有重要影响。因此,中国气象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共同推动了"第三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TIPEX-Ⅲ)"工作。自2013年的预试验开始,TIPEX-Ⅲ在高原西部狮泉河、改则和申扎新建全自动探空系统,填补了高原西部缺少常规探空站的空白;在高原中、西部建成土壤温、湿度观测网;实施了高原尺度和那曲区域尺度的边界层观测,那曲多型雷达和机载设备的云降水物理特征综合观测,高原多站的对流层-平流层大气成分观测。在研究成果方面,项目结果指出,在高原中、西部草原、草甸和裸土下垫面状况下地表热量湍流交换系数和感热通量明显低于过去较早的估计值;高原主体的对流云活动主要不是来自南亚季风区的向北传播,而可能是局地发展所致;揭示出那曲对流云日变化特征、云宏微观特征以及云中水不同相态之间的转化机制,提出了夏季高原加热在维持亚洲大气"水塔"中的作用,以及高原加热对亚洲、非洲、北美洲气候的调节作用。在数值预报模式中,Γ分布比M-P分布更适合于高原雨滴谱特征,通过改进高原热传导过程参数化方案可以降低模式中高估的地表感热,并提升模式对中国中、东部雨带的模拟能力;此外,考虑青藏高原关键区信号可以提升中国中、东部降水的预报技巧。TIPEX-Ⅲ还带动了地面和高空常规观测、天气业务雷达和风廓线雷达等观测数据加工处理业务技术的发展,提升了中国国家级土壤湿度、水汽含量等遥感产品和高分辨率多源降水融合产品的质量,促进了气象监测、预报和数据共享业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999.
基于南黄海海相残留盆地的油气地震勘探,开展了针对性的沉放深度与枪阵组合的地震采集参数海上试验,对试验数据进行了子波特征、频带、能量、信噪比和F—K频谱的分析工作,制定了统一的处理流程,并进行了成像处理。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对不同的试验参数进行了对比分析,优选了地震资料批量采集参数。  相似文献   
1000.
南黄海盆地中部隆起区发育2套海相构造层,以下志留统高家边组泥岩滑脱带为界可划分为海相上构造层和海相下构造层。海相上构造层构造相对较复杂,以冲断结构为主,褶皱及叠瓦状逆冲断裂发育。对南黄海盆地中部隆起区多道地震资料进行处理解释表明,中部隆起区广泛发育海相上构造层,平面上总体表现为自西向东厚度呈厚—薄—厚的沉积格局。断裂系统发育,以近EW向断裂最为发育,其次为NE向断裂,NW向断裂则较为零星。构造应力以挤压和走滑为主,主要发育挤压、压扭和张扭3种构造样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