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8篇
  免费   187篇
  国内免费   255篇
测绘学   170篇
大气科学   232篇
地球物理   127篇
地质学   469篇
海洋学   108篇
天文学   14篇
综合类   83篇
自然地理   57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66年   3篇
  1963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2篇
  195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对盘锦地震台红25井和于105井水温梯度进行精密测量并对水温梯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观测井不同深度上的水温变化形态有一定的相似性,水温稳定过程均呈对数曲线变化,且两口井水温梯度曲线变化具有一致性特征,其温度—深度曲线几乎重合,但井孔不同深度的井水温度微动态特征明显,显示出一定的差异性。结合井孔柱状图与区域水文地质资料综合分析认为,差异性变化主要与井孔的水文地质特征、地下水类型有关。根据对井孔水温梯度数据的分析确定了水温探头投放的最佳位置。  相似文献   
992.
通过对盘锦于105井三个观测段开展不同深度水温观测实验,结果表明,在同一井孔中,不同深度段的井水温度微动态变化特征明显,显示出一定的差异性。对该差异性综合分析认为,井孔水文地质条件、温度传感器置深和温度梯度是影响该井水温微动态变化响应特征过程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93.
祁连山东段石羊河流域河流纵剖面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羊河流域位于祁连山东段,其河流体系记录了最新的构造信息和构造活动。提取石羊河流域的地貌信息,有助于揭示祁连山东段石羊河流域地貌对构造活动的响应,及系统探讨该区地貌发育特征及其所蕴含的构造意义。文中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利用数字高程模型(DEM)、Matlab脚本提取了石羊河流域7条河流的纵剖面,并利用基岩河道水力侵蚀模型对其进行分析,获得了7条河流的陡峭系数、平均侵蚀量、凹曲度、裂点分布、高程、距河流出水口距离和流域面积等地貌信息。结果表明,石羊河流域的各条支流至少存在1个主裂点,裂点上、下河段具有不同的陡峭度(ks)与凹曲度(θ),说明河流纵剖面裂点的上、下河段具有不同的发育趋势。对河流纵剖面、裂点分布及岩性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古浪河、金塔河、杂木河、西营河、东大河和西大河都具有"坡折式"裂点,处于瞬时状态。祁连山东段河流地貌演化主要与构造活动相关。利用本区晚第四纪活动断裂相关裂点上游河道的凹曲度指标拟合出整条河流,得到石羊河流域的平均侵蚀量约488m,发源于古浪推覆体的6条支流的平均侵蚀量为508. 5m。进一步计算研究区河网归一化的河流陡峭系数(ksn)并得到其空间分布,结合河流纵剖面和裂点分析结果对祁连山东段石羊河流域的构造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ksn的结果显示下游段陡峭系数<60,中游明显大于下游。同时,位于构造结处的古浪推覆体其ksn值呈现高值,表明该区第四纪以来经历了明显的构造抬升过程。文中结果表明石羊河流域地貌演变处于非均衡状态,构造变形是祁连山东段地貌演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控制着该区现今的地貌发育及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994.
近年来,摄影测量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新态势,传统摄影测量技术面临着深度变革,提出了基于DPC与TDOM绘制地形图,目前该技术还处于研究阶段,山东省地质测绘院采用低空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进行了探索实验。该文基于1∶500比例尺地形图测绘项目,对试验区进行了低空无人机摄影、影像处理,利用DPC与TDOM绘制1∶500比例尺地形图。经精度检核,证明该技术可行。  相似文献   
995.
崔萌  谢曹东  单杰 《测绘科学》2019,44(3):165-171
众源数据存在基数大、来源复杂、相关性低等特点,使得检索和筛选成为研究的热点,针对当前研究未能有效利用众源地理数据源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聚合平台的网络图片动态检索流程,以语义关键字和地理坐标为索引进行多图片库的聚合搜索。利用深度神经网络进行影像进行筛选的方法,解决了传统筛选方法筛选精度不高的缺点,具有高识别率和高效的特点。实验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案能够有效搜集高质量的众源影像,对于众源地理信息处理有潜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996.
针对当前海岸线自动综合方法仅考虑单条线要素,未有效考虑其与附近海岸线之间的空间邻近关系,提出一种用于多条海岸线协同化简的层次化三角网分区法。首先,利用约束Delaunay三角网对能否化简的区域进行划分和标识;然后,利用二叉树构建层次关系模型,对各区域实体进行有序组织;最后,有序地对可化简的标识区域进行渐进式化简,并对局部狭窄区域进行自适应夸大,从而实现多海岸线的协同化简。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可克服复杂区域海岸线化简产生的图理性问题,可明显提高海岸线的化简质量。  相似文献   
997.
北斗中长基线三频模糊度解算的自适应抗差滤波算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经典TCAR(three carrier ambiguity resolution)算法受电离层延迟及测量噪声的影响,在中长基线下难以正确固定模糊度的问题,提出一种顾及电离层延迟影响并具有良好自适应抗差特性的改进TCAR算法。在无几何TCAR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对模糊度固定的超宽巷进行线性组合得到电离层延迟,再求解宽巷模糊度,通过构造最优组合观测量后用自适应抗差滤波求解窄巷模糊度,以提高窄巷模糊度固定正确率,减小粗差的不利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改进TCAR算法可保证较高的宽巷模糊度固定正确率,有效提高了窄巷模糊度固定正确率,并具有良好抵抗粗差的能力。  相似文献   
998.
白征东  李帅  陈波波  黎奇 《测绘科学》2019,44(1):5-9,15
针对目前新型的高铁轨道变形监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复杂问题,该文提出并推导了带约束的自适应抗差整体最小二乘滤波算法,以旋转矩阵的各个元素作为状态参数,将旋转矩阵的单位正交性作为参数的约束条件,位置解算精度比卡尔曼滤波提高了约29%。实验表明,此算法比传统方法更适用于高铁轨道变形监测这一应用场景。同时,此算法可以应用到任何需要考虑观测方程中的粗差和系数矩阵中的随机误差、动态模型的偏差且状态参数有任意约束的情形,包括其他测量、定位与导航场景。  相似文献   
999.
利用DCTA和HIBA快速有效分离Rb-Sr, Sm-Nd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Rb-Sr和Sm-Nd的有效分离是精确测定这些同位素的关键。传统的分离方法以盐酸为介质,虽然能够有效地分离这些元素,但是需要耗用大量的酸,并且无法将Sr和Ca、Mg等元素分离,对于Sm、Nd含量低的样品,回收率较低。后来有一些实验室建立了用混合的有机酸(如甲酸、乙酸、DCTA、EDTA等)来分离Sr的方法,大大减少了分离时间,减少了试剂用量,从而降低了过程空白并能够将Ca和Mg与Sr分离。本实验室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种新的Rb-Sr,Sm-Nd化学分离方法,以用于地质样品的同位素测试。该方法选用AG50W×8阳离子交换树脂,并先后采用不同的淋洗剂进行分离提纯。首先用常规方法使用盐酸作为淋洗剂将Rb-Sr和REE分开并与其他大部分元素分离,然后使用DCTA和嗜咙的混合溶液(D. P. E.)作为淋洗剂分离Rb和Sr,使用HIBA作为淋洗剂在很小体积(0.6 mI.)的阳离子交换树脂中分离Sm和Nd。使用这样的分离方法可以有效地将一些干扰离子(如Mg、Ca、Ba)和Sr分离,同时使用该分离方法可以提高分离效率,缩短分离时间,减少试剂用量,降低实验过程空白。用该方法分离国际玄武岩标样BCR-2后的Sr同位素测试结果(87Sr/86Sr= 0.705018±3)与Brian等测定的0.705024±5基本一致,Nd同位素测试结果(143 Nd/144Nd = 0.512616±9 )与本实验室以前使用HCI介质分离测定的0.512624±3基本一致,与其他研究者最近报道的BCR-1的0.512644±11和0.512650也基本一致。说明本次研究采用的新分离方法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00.
针对当前众包测深数据精度难以掌控导致其难以应用的现状,通过构建船舶横摇姿态计算模型,分析了风浪这一重要海洋环境因素对众包测深数据精度的影响程度,得出了众包测深数据的推荐风浪条件和最低要求风浪条件。实验结果表明:①风浪等级增大,各测深点水深测量偏差随之加大,符合《海道测量规范》测深限差要求的测深点数量也随之减少,且在海底倾斜越严重的海域,表现更加明显;②3级风2级浪条件下的众包测深数据可满足限差要求;4级风3级浪时众包测深数据在不同海底倾斜程度下,满足限差要求的数据量不一样;5级以上风4级以上浪在海底倾斜程度超过7.5°时多数测深点不能满足限差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