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球物理   120篇
地质学   1篇
天文学   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通过分析彝良地震前地震预测意见和预测依据,认为:彝良地震前云南最主要的地震活动特征是境内6级以上地震平静时间接近或超过20世纪以来的极限时间,中等地震丛集过程中,缺少6级地震活动;宁蒗地震的窗口意义和前兆异常数量持续增加是判断地震短期危险性的主要依据;4级地震密集活动区为地点判断提供线索。彝良地震与缅甸地震同时孕育的复杂性,增加了地震预测的难度,也丰富了我们对地震孕育过程的认识。  相似文献   
22.
川滇及邻区Pn波速度结构和各向异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川滇地区是中国大陆构造变形及地震活动最强烈的区域之一.本文利用从国际地震中心(ISC)、中国地震台网以及云南、四川、重庆三个省级地震台网的地震观测报告中严格挑选出的53673个Pn波到时数据,用Pn波层析成像方法反演了川滇地区的Pn波速度结构和各向异性.结果表明该地区上地幔顶部速度结构的横向变化与现代构造运动有明显的关...  相似文献   
23.
川西地区壳幔结构与汶川Ms8.0级地震的孕震背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收集了四川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57个远震事件,并从宽频带数字化三分量地震记录中计算出了马尔康(MEK)、都江堰(YZP)、中江(JJS)、江油(ZJG)、广元(YTS)、康定(GDS)、汉源(XJP)、雅安(MDS)、峨眉山(EMS)、沐川(WMP)、仁寿(YGD)、荣县(HMS)等12个台站下方的远震P波径向接收甬数.另外,引入地震勘探中的动校正技术,将各台的接收函数校正到67°的参考震中距处,然后对接收函数进行叠加以增强信号,并把叠加接收函数作为台站下方的平均接收函数.最后,利用台站下的平均接收函数反演得到s波速度结构.反演结果表明:以锦屏山-龙门山断裂为界,其西侧地壳厚达70 km,而东侧仅为50 km左右,Moho面在断裂下方形成了一个陡坎;川西地区的地壳速度结构与川中地区差异较大,主要表现在川西地区的中地壳存在厚度为8~22 km的低速层.在都江堰、雅安一带,低速层的厚度最大,其厚度在20~22 km之间,其上地壳为一个坚硬固体,在区域构造应力场作用下,形成了孕育大地震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24.
收集了四川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57个远震事件,并从宽频带数字化三分量地震记录中计算出了马尔康(MEK)、都江堰(YZP)、中江(JJS)、江油(ZJG)、广元(YTS)、康定(GDS)、汉源(XJP)、雅安(MDS)、峨眉山(EMS)、沐川(WMP)、仁寿(YGD)、荣县(HMS)等12个台站下方的远震P波径向接收函数.另外,引入地震勘探中的动校正技术,将各台的接收函数校正到67°的参考震中距处,然后对接收函数进行叠加以增强信号,并把叠加接收函数作为台站下方的平均接收函数.最后,利用台站下的平均接收函数反演得到S波速度结构.反演结果表明:以锦屏山—龙门山断裂为界,其西侧地壳厚达70 km,而东侧仅为50 km左右,Moho面在断裂下方形成了一个陡坎;川西地区的地壳速度结构与川中地区差异较大,主要表现在川西地区的中地壳存在厚度为8~22 km的低速层.在都江堰、雅安一带,低速层的厚度最大,其厚度在20~22 km之间,其上地壳为一个坚硬固体,在区域构造应力场作用下,形成了孕育大地震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25.
云南地区数字地震波波速比的区域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1998~2006年间云南地区数字地震台网记录中,选用有4个以上台记录到的震相清晰的直达Pg波、Sg波的到时(包含Pg、Sg的到时差在20~25 s的远台和小于0.5 s的近台),计算出云南地区数字地震波的波速比(VP/VS),并分析了其区域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998~2006年云南地区波速比月均值为1.685,滇西南地区的月均值高于云南地区的月均值;滇西地区的月均值变化幅度相对较小, 2002年10月至2004年11月间的月均值低于云南地区的月均值.2005年云南地区的波速比整体偏高,平均值达1.74,高于多年均值,可能是2004年印尼8级大震后云南地区波速比的一种新变化.  相似文献   
26.
全球8级地震序列特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地震序列的统计特征,是进行震后地震趋势分析的基础工作之一.通过利用美国国家地震信息中心(NEIC)提供的全球地震目录资料,对1975年以来全球36次8级地震序列进行了研究,重点讨论了震后最大余震强度水平估计问题;并按板内、板缘地震和震源机制类型进行了分类研究.结果表明,不论是在强度(最大余震水平)上,还是在频度(5~6级中强余震频度)上,板内地震与板缘地震存在显著差异:板内地震的最大余震强度和5~6级中强余震活动频度均明显低于板缘地震的;而按震源机制类型分类,这种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7.
云南地震前兆与短临预报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在云南地区近30年前兆观测及其地震预测预报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从映震效能的角度对云南地区的前兆观测进行了一次系统研究,从64个前兆台站168个观测 ,优选出了20个具有较好映震效能的前兆台项。它们初步构成对云南地区地震进行”时、空、强“预测的骨干前兆指标群。  相似文献   
28.
腾冲火山及邻区速度结构的三维层析成象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利用1984~1998年新间期间发生在腾冲火山及邻区30个台站记录的数知个地震的P波资料,采用地震层析成象法重建了腾冲火山及邻区地壳、上地幔不同深度的三维速度结构层析成象图。结果给出,在腾冲火山区下面地壳内约3~9km存在低速带,扰动量达-20%;10~15km深度为高波速带,扰动量达7.3%;16~24km深度为低波速带。扰动量达-9.1%;25~40km为波速带,扰一达10%;大于莫霍面深度(  相似文献   
29.
在1989年近一个月内南加州橡树岭发生了一组约50个小震(M≈1.5)的震群。由于在地震图上的到时信号弱及其突然性,因此用一般的到时分析方法,这些事件的定位精度受到了限制。然而,由于在各个单台上记录到的地震波形的相似性,用波形互相关技术可以得到精确的相对的事件位置。重新定位后的事件形成了一个小丛集,约1km跨度,18km深,沿着一个向北西倾35°角的平面排列。估计定位的标准误差一般小于50m。序列的时间演化过程表明,地震活动逐渐离开它的起始点向外迁移。有3个续发性事件发生在几个月以后,它们沿着同一平面排列,但从主震群向南东方向偏移了约500m。由于可得到的台站记录少,发射角的范围受到限制,以及在许多地震图上初至波信号弱,因此对这些事件很难得到可靠的断层面解。把每一个台上不同事件的记录叠加起来,大大地降低了到时前的噪声水平,有助于分辨平均P波初动。对这些初动资料的分析表明,震源机制解的滑动面与由地震活动分布确定的平面不一致。地震活动排列面可能是锡米断层的进一步延伸,在此情况下,只有断层倾角变浅,才能在18km深处与观测到的35°倾角相当。  相似文献   
30.
四川及邻区强震前地震活动性参数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四川及邻区最近30多年来发生的18组6级以上强震前多种地震活动性参数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震例总结显示,衡量区域地震活动异常增强或平静的中等地震月频次异常可作为判断中期是否发生强震的指标;在区域中等地震活动出现异常的前提下,区域小震平静异常可作为判断短期是否发生强震的依据。而根据A值和GL值的空间异常分布范围,结合地震构造背景及其它方法,可缩小预报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