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36篇
地球物理   77篇
地质学   2篇
综合类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9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介绍了Allegre的地壳介质破裂的尺度理论和根据该理论建立一种预测地震发生时间方法的可能性. 作为震例研究了甘肃山丹——民乐6.1级地震的地震学前兆(地震空间相关长度和尾波Qc值)特征. 结果表明,地震空间相关长度和尾波Qc值在震前都呈增长趋势,用幂次率关系拟合了这两种参数的上升变化形态. 这为利用地震空间相关长度和尾波Q值的监测资料建立一种预测地震发生时间的方法和找到预测指标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32.
2004年6月甘肃临泽震群前的地震学参数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算了2004年6月甘肃临泽地区发生的震群前的两种地震学参数———尾波Q值和地震空间相关长度,得到两种参数随时间的变化进程,并与已经研究过的震例进行对比,讨论了这两种地震学参数在地震预报方面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3.
鸳鸯镇-凤凰山断裂的断层泥粒度分布与断层活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断层泥的粒度分布与断层活动特征的关系。断层泥取自西秦岭北缘断裂带的鸳鸯镇-凤凰山断裂。根据分析结果得出该断裂的运动方式以粘滑为主,兼有蠕滑。文中还对该断裂的活动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4.
应用1990年至1995年CDSN台网兰州数字台的记录和中法合作建立的朗索数字台的记录,研究了1995年7月22日甘肃永登5.8级地震前后剪切波分裂的特征,利用最大特征值法,波形识别算子法和最大似然法定量确定了剪切波分裂的快慢波时间延迟及快波偏振方向,结果表明,在永登地震前大约1年的时间内剪切波分裂延迟增大,快剪切波偏振方向也从NE向转为NW向,地震后剪切除波分裂时间延迟和偏振方向很快恢复,其时间  相似文献   
35.
利用玉门5.9级地震震区临时台网和甘肃数字台网监测资料,用两种方法对地震序列进行了定位,并对结果的误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利用"双差法"可以大大提高定位精度特别是震源深度的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36.
水库地震成因的新看法——弱化象力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前的水库地震成因学说大多是认为地下断层积累了较高的应力,难以错动,当水库蓄水后,水通过裂隙渗透到断层面上,从而降低了断层面上的有效正压力或摩擦系数,导致断层的快速错动形成地震。然而这个学说对解释极浅源地震是有困难的。根据模拟实验,产生粘滑要有一定的正应力,否则仅能产生稳滑。在地下几公里的深度上围压比较小,因之在这样的深度是否存在粘滑条件还值得商榷。在这种情况下,用水去帮助断层错动更没有必要了。本文作者认为水库地区坚硬介质中大量小裂缝的接通是某些水库发生大量小震的原因。水进入裂缝后可加强裂纹的蠕滑,它使裂纹端部形成应力集中,有利于诸裂纹间的接通,而不是水进入断层后使断层本身发生错动而形成地震。当大量小裂缝互相接通时,即大量水库小震发生后,水又进一步渗透到小震活动区,使这一软弱区的范围(面积和深度)进一步扩大,形成应力调整区。如果在库区下方较深处有隐伏的蠕滑断层(走滑或倾滑),这可成为水库区另一个调整单元。它们之间相对完整的介质区即为应力积累区——震源区。在区域应力场的作用下,隐伏的蠕滑断层端部有剪应力集中,另外水库弱化区下方也有应力集中,这就使两个调整单元有接通的趋势,当积累单元的应力达到极限值时,这种接通就必然产生,并形成较大水库地震。另外,水库弱化区的下界面对蠕滑断层端部还有象力作用,它也有使该断层向弱化区传播的趋势,从而导致较大的水库地震。本模式说明,如果建水库前对未来诱发的地震进行预测时,应注意库区更深部是否有隐伏断层存在。  相似文献   
37.
季风系统振荡与地震预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发现了中国不同年份8级大震发生日期之间的倍九天时间间隔,对于陕甘宁地区7级以上大震的类似时间特征也被发现了。这种时间间隔可能是不同年份相同季节具有倍九天时间间隔的季风振荡触发大震形成的。  相似文献   
38.
本文应用固体物理学中位错所受自由面的像力的概念来讨论调整单元(自由面或软弱介质)对孕震震源地区断层的蠕裂、临震前锁住段断层中预位移的传播以及地震发生时裂缝的失稳传播的影响。推导了几种不同形状的自由边界对螺型位错和刃型位错作用的像力的表达式。以直立倾滑断层为例求出了震源地方断层某一段发生相对位移时由于自由面的像力作用而在断层上引起的附加应力场。估算了实际断裂情况下此附加应力场的数量级。认为像力的作用在震源过程中尤其是在研究对大震的触发作用时是不可忽视的。从像力的观点出发解释了地震发生时的一些现象。  相似文献   
39.
2002年12月14日甘肃省玉门市5.9级地震概述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2002年12月14日,甘肃省玉门市发生5.9级地震,这是继2001年7月11日肃南5.3级地震后,在祁连山西段发生的又一次破坏性地震。极震区烈度为Ⅶ度,地震造成灾害损失达7000万人民币。文章对该震的基本参数、震源机制、地震序列、地震背景、震害损失评估及地震应急等作了概述。  相似文献   
40.
兰州地区历史上曾发生过6了和7级大震,但时间太早了,当时无前兆观测,亦无详细记载,因之不可能提供兰州地区今后预报中强震短临时间尺度的依据。u95年7月22口在兰州地区西边永登县发生的5.8级地震(以下称永登地震),其前后的前兆异常和地震活动系列都可为今后监测预报兰州地区5~6.5级地震提供一定的借鉴。关于这方面的问题,文献[1]己作了许多研究,本文再进一步作些研究。1永登地震发生的日期永登地震发生的日期是符合节气论的一’‘,即它发生在“大署”节气的前一天。关于节气与地震发生的成因关系在文献「2]已有再论述。即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