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6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81篇
测绘学   32篇
大气科学   36篇
地球物理   47篇
地质学   207篇
海洋学   47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2篇
自然地理   1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5篇
  1979年   3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1年   1篇
  1934年   1篇
  192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1.
92.
93.
湖南大义山西北端的硼矿属接触交代—热液叠加型。矿体赋存于大义山花岗岩体中上石炭统壶天群白云岩接触带中,呈层状、似层状,局部为透镜状,分枝复合明显。矿石组分复杂,结构构造多样。富镁的碳酸盐岩是有利的成矿围岩;富含硼、氟的大义山花岗岩体是成矿母岩;广泛发育的节理裂隙是容矿构造。外围尚有一定的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94.
1987年1月-12月在大亚湾采集9个站位的表层沉积样,测定厌氧亚硫酸还原菌的营养细胞和孢子的数量及季节变化规律,讨论了环境因子,水温和底层海水中溶解氧浓度对其数量的影响.本实验的结果表明,大亚湾沉积物中厌氧正硫酸还原菌数量较低,提示该海湾受到的污染较少.  相似文献   
95.
南海东北部深部构造与中新生代沉积盆地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利用OBS资料作约束条件对南海东北部的地球物理资料,主要是重力资料和多道反射地震资料进行反演,获取比较理想的莫霍面深度,地壳厚度,中生代沉积基底面,新生代沉积底界面等地壳结构信息,研究发现该区中生代沉积盆地形成模式与新生代沉积盆地的形成模式不同,中生代沉积基底与莫霍面呈正相关,而新生代沉积基底则与莫霍面呈明显的镜像关系。中生仝层不受边界断层控制,中生代沉积基底与莫霍面呈正相关,而新生代沉积基底则与莫霍面呈明显的镜像关系。中生代地层不受边界断层控制。中生代沉积坳陷边界实质上是残留的中生代地层的边界,中生代沉积盆地具有大型坳陷沉积特征,而新生代盆地为断陷盆地。  相似文献   
96.
Effect of sulfate- and nitrate-reducing bacteria, heterotrophic bacteria and natural mi-crobiota on corrosion of 5 metal materials in an imitated marine environment were prelimi-narily studi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in sea mud, corrosion rates for 4of the 5 metals were actively correlative with the numbers of sulfate-reducing bacteria, and  相似文献   
97.
厦门西海域水体的细菌动力学研究和环境容量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把通常用在废水生化处理的原理,引入海洋微生物生态研究,应用于环境容量评估.选择3个有关微生物生长和耗氧的动力学模型,通过现场调查和室内试验,确定动力学有关参数值进而估算环境容量.结果表明,若把海水BOD5控制在3mg·dm-3以下,则厦门西海域水体BOD5的毛容量为37t·d-1,现有生态系已经消耗毛容量的25%左右,故净容量为28t·d-1,即该海域每天可接纳相当于28tBOD5的生活污水.此外还发现,耗氧动力学常数K和体系的BOD5浓度呈正相关,海域的总细菌数TB和BOD5浓度的关系呈TB(108dm-3)=9.91×BOD5(mg·dm-3)+1.74(n=32,r=0.5441,p<0.01).  相似文献   
98.
南海热流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根据南海 592个热流数据 ,为克服热流站位分布不均及局部异常热流的影响 ,结合各单元的地质史及其地壳厚度等资料对研究区热流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 ,具拉张背景的区域如北部陆缘、湄公盆地以及北巴拉望盆地具有中等偏高热流 ;海沟区热流相对较低 ,东部海沟区除台西南盆地外均为低热流区 ,而南部边缘东段古海沟区处于热恢复中 ;南部边缘西区因边界断裂的扭张及深部热源的异常补给而具高热流 ;属于剪切断裂带的西部陆缘也具高热流特征 ;中沙—西沙地区热流中等偏高 ,并由NW往SE方向增加 ,而南沙地区热流较低 ,约为 60mW·m- 2 ;海盆的热流基本满足随洋壳年龄增加而降低的规律 ,东部次海盆实测热流与理论预测基本一致 ,而西南次海盆实测热流普遍低于预测值 ;在南海北部下陆坡区识别出一条高热流带 ,该带与前人给出的海盆北缘断裂带位置基本一致。研究区不同区域地热特征直接或间接地受控于其所处的构造环境。据此 ,给出了研究区的热流趋势图。  相似文献   
99.
南海西北部莺歌海盆地低速层的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对垂直于莺歌海盆地走向的两条广角反射地震剖面数据的模拟结果表明,莺歌海盆地在3.5-9km深度范围存在低速层,对多道反射地震数据及钻孔测井数据的进一步分析表明,该低速层的上界面埋深从盆地中心的1.5km往周变为5km,表现出明显的穿时性,包含的地层在盆地中心地带有部分第四系和第三系,往北西和南东只有部分第三系,没有第四系,低速层形成的原因在盆地不同部位有所差异;盆地的西北和东南部主要由沉积物快速堆积及其引起的欠压实造成而盆地中心地带则除沉积物快速堆积外,多期的活动热流体及其底辟作用可能是造成低速层上界面抬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0.
长时降雨会引起斜坡发生累进性破坏,在此过程中,滑带土将随含水率的变化达到不同含水状态下的残余强度。传统应变软化模型不能准确表达这一变化过程中滑带土残余强度的动态特征, 而引入动态残余强度的应变软化模型能更加真实地模拟含水率变化时滑坡稳定性的发展。基于此,文章对四川中江县垮梁子滑坡开展了野外调查工作,通过现场竖井获取滑带土,采用环剪试验研究了滑带土力学参数与含水率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动态残余强度的应变软化模型,模拟了垮梁子滑坡在滑带土处于不同含水率阶段的发展情况。结果表明:含水率的增加使得滑带土抗剪性能显著衰减,峰值及残余抗剪强度呈近乎线性降低,残余强度参数则表现出三次函数型衰减特征。应用基于残余强度参数衰减规律建立的应变软化模型模拟了垮梁子滑坡的变形破坏过程,结果表明在滑带土含水率低于20%时,斜坡仅在前缘局部产生塑性区;当含水率达到22%时,斜坡中上部开始产生塑性区及未贯通滑动面;当含水率达到24%时,塑性区趋于贯通,滑坡进入加速变形状态,并于坡表产生张拉裂缝;当含水率达到26%时,滑坡处于失稳状态,坡表张拉塑性区及破坏面的发展与滑坡现状破坏特征高度吻合。该成果可为相关滑坡的稳定性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