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30篇
地球物理   93篇
地质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51.
本文叙述滇西试验场六种岩石在主破裂前声发射 m 值的变化。它们除了与华北岩石声发射 m 值有类似的形态外,我们还首次发现:m 值与杨氏模量 E 有关系式 m=C+dE。本文所得结果为 m=1.25+8.51×10~(-8)E。同时,我们定义了声发射事件数随应变的增长系数 h_1(h_2),并研究了它们随应力的变化。在达到破裂应力70%以前,h_1、h_2都在各自的正常范围内波动。h_1从6.0至7.2,h_2从0.4至1.2。随着应力增加,h_1、h_2都逐步上升,达到破裂应力95%以后,它们都急剧升至极大值。随着应力略有降低,h_1、h_2又迅速下降,主破裂来临。而对同种岩石,h_2比 h_1的变化更突出。  相似文献   
52.
选用云南大理县的不均匀大理岩试样,用三点弯曲法测K_(IC),结果表明:对于不均匀的岩石试样,K_(IC)离散性较大。尖锯口裂缝予制试样和疲劳裂纹予制试样所得K_(IC)无明显差别(分别为134.8±32.8公斤/厘米~(3/2)和137.9±31.0公斤/厘米~(3/2),并且试样大到和厚到一定尺度后,K_(IC)趋于稳定值(139.3±27.7公斤·厘米~(-3/2)),而温度对K_(IC)有明显影响。从常温增高到400℃,K_(IC)减小约30%。同时,由声发射结果看出,破裂的声发射特征与加栽速率有关。  相似文献   
53.
本文叙述大理石板中心受压时的破裂形式及破裂传播速度:1.主破裂走向与大理石纹理多数成45°角,少数近似平行,破裂时总是一侧先断通;破裂前存在剪应变,主破裂方向不一定与最弱张裂面一致;2.1gV—L图表明:始发段,刚出现裂纹时,V较大(约10毫米/秒),随L增大,V急剧减小(约0.05毫米/秒);缓裂段,随L增大,V起伏式缓慢增长(0.1—2毫米/秒);速裂段,过一明显转折点后,随L增大,V急剧增长(约1米/秒),破裂发生  相似文献   
54.
本文分析讨论了实验地震学研究中很少论及的岩石破裂和破坏的很大差异,指出仅以岩石破坏实验模拟地震特别是前兆研究存在诸多不足.建议以岩石破裂来模拟地震特别是前兆研究,由此可给出较为完整的地震活动图像.岩石破坏前兆已研究的相当多,但大破裂前则未必出现如破坏那样的前兆.大破裂前兆特征比破坏前兆更能反映地震前兆的复杂性,其识别更难,更符合实际.同时议及以岩样的整体黏滑模拟地震研究特别是前兆研究的不足.建议加强对局部现象——大破裂(或黏滑)的前兆特征、预测方法的深入仔细研究.  相似文献   
55.
多波浅层地震勘探中的断层识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多波勘探角度较全面地叙述浅层地震勘探中断层识别的文献不多见, 本文根据实际工作资料, 以多波勘探思想为基础, 从走时曲线、波形特征、震相特征、速度结构等多方面探讨了断层了的识别方法。研究结果表明, 由于实际情况的复杂性, 综合利用上述方法, 不仅能识别断层, 还能对断层的性质作研究, 能够取得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56.
组合坚固体应变扰动及波速异常的破裂前兆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许昭永  王彬  杨润海  赵晋明  梅世蓉 《地震》1999,19(4):331-337
研究了高、低强度3段拼合岩石样品在单轴压缩和双轴单面直接剪切时的破裂特征及突发应变扰动与波速异常的破裂前兆。从分别置于高、低强度段上的应变变化看,在整个样品破裂前,低强度段(弱岩)先出现突发扰动,高强度段(强岩)后出现突发扰动。从分别穿过高、低强度段上的波速变化看,低强度段波速先出现下降,高强度段后出现下降。主破裂后明显的裂缝贯穿整个拼合岩样。进而讨论了坚固体孕震模式(主破裂前)的突发性应变前兆与波速异常的时空特征。  相似文献   
57.
云南地区强震前孕震系统的非线性阶段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蔡静观  许昭永 《地震研究》1993,16(4):329-337
本文以降维减熵增能的地震学方法,讨论了强震前复杂孕震系统的非线性阶段,云南地区1976年以来6级以上的强震震例表明,强震前复杂孕需系统的非线性阶段是普通存在的。但从不同震例。不同方法反映出来的非线性阶段起始时间是有差异的,本文进行了综合判断的尝试,得出孕震系统在强震前1-3年进入非线性阶段。结果还表明,蠕变曲线和累计频度的速率增加比具有普适的特点,前者为2.4左右,后者为1.7左右。  相似文献   
58.
郭梦秋  王彬  许昭永 《地震学报》2005,27(4):459-463
合成地震动的经验Green函数法,是将一次大震的震源离散化为一系列子源,选择适当的小震记录修正后作为大震子源的贡献,即经验Green函数,将这些经验Green函数叠加,就可以得到大震的地震动时程.  相似文献   
59.
通过研究打桩公式法和应力波动法(如CASE法),作者提出:用重锤或小型火箭筒一次冲击桩顶,用桩顶附近的检波器记录振波图和检测静、动位移,通过实测冲击能(总能量)转换系数、波动和振动各自消耗的能量等各物理量,测定计算单桩竖向承载力.利用振波图计算力(P)和位移(S)动态关系曲线、确定屈服点。并利用静载荷试验检验动测结果和确定动静PS曲线的相关常数,进而确定与承载力相应的沉降量。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