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44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29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71篇
海洋学   7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1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4篇
  1956年   4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3篇
  1953年   1篇
  1951年   2篇
  1944年   1篇
  1943年   1篇
  1942年   2篇
  1941年   1篇
  1939年   1篇
  1936年   5篇
  1935年   1篇
  193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152.
降水的长期预报是当前农业生产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长期预报的依据是大气环流的演变规律以及环流特征与大范围天气分布之间的关系,本文的目的是在于分析长江中下游夏季产生旱与涝的环流特征,以期在环流形势预报的基础上作为预报天气特征的参考。过去,国内外的许多气象工作者,如涂长望,吕炯,陈汉耀,陶诗言、徐淑  相似文献   
153.
旅游地图     
在当前世界上得到广泛地发展的旅游制图,被认为是地图生产的重要方面之一。旅游制图问题在一些国际会议上进行了讨论并组织有国际旅游地图展览。在苏联,对旅游地图也十分注意。国家测绘总局曾召开专门会议和大会讨论这个问题。在莫斯科地理学会分会的地图组会议上,也进行过讨论,评选出优秀的旅游地图。  相似文献   
154.
西昆仑大红柳滩地区花岗岩类分布广泛,与伟晶岩型锂(铍)矿化时空关系密切。为了约束其地质特征、岩石成因以及对伟晶岩型锂(铍)成矿的作用,文章对白龙山闪长岩、俘虏沟闪长岩和大红柳滩二云母花岗岩进行了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研究工作。地球化学数据揭示白龙山闪长岩和俘虏沟闪长岩明显富MgO、CaO和TiO2,属于准铝质-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岩浆系列,结合已有全岩Sr-Nd、锆石Lu-Hf等同位素数据,白龙山闪长岩和俘虏沟闪长岩涉及新生地壳的贡献,其源区贫黏土,可能以砂屑岩为主。全岩锆饱和温度计约束岩浆温度分别为762~795℃(平均781℃)和769~773℃(平均771℃)。角闪石温压计约束白龙山闪长岩中角闪石结晶温度为718~760℃(平均734℃),压力介于125~208 MPa之间(平均151 MPa);俘虏沟闪长岩中的角闪石结晶温度为729~776℃(平均741℃),压力介于133~231 MPa之间(平均176 MPa)。白龙山闪长岩和俘虏沟闪长岩锆石LA-ICP-MS U-Pb年龄分别为(213.67±0.61) Ma (MSWD=1.4,n=39)和(211.73±1.02) Ma (MSWD=1.9,n=14)。大红柳滩二云母花岗岩中发育电气石、白云母和石榴子石等富铝矿物,明显富SiO2和K2O,贫MgO、CaO和TiO2,属于过铝质、高钾钙碱性岩浆系列,由壳源物质重熔而成,源区可能是泥质岩。全岩锆饱和温度计约束其温度为755~773℃(平均764℃)。所含锆石往往发育继承核,其年龄介于207~2490 Ma之间。最年轻的岩浆锆石约束岩浆侵位可能发生在(211.20±1.1) Ma (MSWD=0.34,n=10),这些岩浆锆石随后被热液增生边包裹,U-Pb年龄约束岩浆-热液事件发生在(185.10±0.89) Ma (MSWD=4,n=5),可能记录了后期伟晶岩侵位所诱发的热液活动。大红柳滩地区同时发育I型和S型花岗岩,形成于中温(734~781℃)、中压(151~176 MPa)的条件,岩浆-热液活动持续时间长达~33 Ma,为形成超大型规模矿床提供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55.
大型深水水库溶解氧层化结构演化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晓  诸葛亦斯  刘晓波  杜强  谭宏 《湖泊科学》2020,32(5):1496-1507
深水水库溶解氧(DO)的演化成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研究其演变机制对制定水库水质保护和管理策略十分重要.本文以我国京津冀地区重要的大型深水水源水库潘家口水库为例,系统分析了水库水温和DO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演化成因,以及水库的水质响应情况.结果表明:4月中旬-11月底该水库存在显著的季节性热分层,水库热分层为DO层化结构的形成提供了垂向分异性物理环境;与热分层类似,DO层化表现为3层结构,本文从上至下将其分别定义为混合层、氧跃层和氧亏层.垂向各层不同生化过程的作用为DO浓度空间差异性演变提供了驱动力,其中混合层受浮游藻类过量生长的影响,DO往往处于过饱和状态;氧跃层受大量生物的呼吸及有机物分解等耗氧的影响,DO浓度急剧下降,7-8月一般处于缺氧状态(DO2 mg/L);氧亏层受重污染沉积物耗氧的影响,DO浓度持续下降,热分层末期水库底部可能出现缺氧.热分层末期DO浓度降低的同时,沉积物中会发生Mn的还原、Mn-P解吸释放等现象,但沉积物中含量较高的Fe没有发生还原以及Fe-P的解吸释放现象.潘家口水库目前正在逼近缺氧、内源污染大量释放的临界点,其水环境治理应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6.
从世界展望中国喀斯特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中国喀斯特面积广大、类型多样,世界上任何国家无法与此相比。建国以来,中国地理、地质学家对喀斯特进行了大量研究,在经济建设服务中取得非常有益的经验。但是,欧美地区的地貌学家对中国喀斯特研究工作至今仍然不够了解,缺乏应有的认识。为此,本文对中国喀斯特的形成因素、主要地貌类型(峰林、峰丛、石林等)、沉积地貌(生物钙华、边石池、建设性瀑布),以及开发利用问题进行了扼要的论述,井与世界上一些著名的喀斯特地区进行了比较,表明中国喀斯特研究已取得非常显著的成就,为促进世界喀斯特科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7.
SeaWinds散射计海面风场的几何反演算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SeaWinds散射计雷达后向散射截面积随风速和相对方位角的变化规律, 从信息图谱几何形态特征出发, 提出了一种新的海面风场反演方法。它不同于传统的依据最小概率误差的遍历搜索算法, 反演时不依赖方差, 仅从信息图谱几何形态特征就可以反演风矢量。实验共用了218623条数据(即218623个风元)。实验结果表明, 与对应的美国NASA反演数据(L2B)对比, 风速平均相对偏差为7.4%, 风向平均偏差为9.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