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20篇
地质学   6篇
综合类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5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1.
赵国敏  高长波 《地震学报》1993,15(3):282-288
本文介绍在丹东市东北地区进行浅层地震折射波、电法联剖、电测深与波速测量等综合地球物理勘探工作,并对测区的动力学参数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测区的基底构造较为复杂,第四纪覆盖层厚度、速度分布与动力学参数均具有分区性.基底埋深为东深西浅,东西落差约5——10m.鸭绿江断裂带南段是由 F1,F2,F3,F4,F5,断层组成,走向 NE,综合分析结果判断 F2断层为鸭绿江断裂带的主断裂,且鸭绿江断裂带南段在全新世没有活动.   相似文献   
12.
声波探测显示的渤海湾西部全新世断层活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展示了渤海湾西部浅地层声纳探测成果,讨论了渤海湾西部全新世和晚更新世上部地层划分、晚冰期与冰后期的沉积地层学特点及最新断裂活动的证据等。声波探测由于具有很高的分辨率和信号发射频度,可以获得高品质浅地层剖面,显示出沉积地层的结构与构造细节,如斜层理等三角洲沉积标志特征可清晰显示,水平层理不发育的黄土堆积特征也有显示。在声波剖面中地层界面的中断和弯折变形显示了最新断裂活动的证据,依据地层学资料,确定其年代距今仅为几千年,即全新世中期。这些断层的平面位置与基底或第三纪地质构造图中的断层位置一致,表明有些断层活动贯穿了更新世并延续到全新世,这些勘探成果对渤海西部断层活动性的鉴定具有重要意义。在声波剖面中还发现一些垂向小型结构构造,其成因不明,是否代表了某种地质事件,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随着地层学层析成像技术的出现,使钻孔电磁波法增加了新的内容,电磁波同声波,地震波一样,也作为一种透射波引用层析成像技术中,本文探讨了将电磁波井间层析成像技术用于探查石英脉金矿床,层析图像清晰地揭示了被测巷道间的岩性分层结构和石英脉的展布,表明电磁波层析成像探测可以应用于石英脉型金矿。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闾阳—康平—梨树深地震测深剖面的初步探测结果.研究结果表明:本区地壳为层状结构,其厚度为32-36公里,总体形态为壳幔隆起与壳幔凹陷,隆起最高点与内蒙地轴相对应.本区的速度分布无论是横向或纵向都存在明显的差异,在秀水河与四家子一带还有低速层显示.将其结果与本区的其他地球物理方法所得结果进行了对比与分析,他们所反映的地壳与上地幔结构及其特征大体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5.
完全弹性介质中,进行地震波射线追踪时需要确定射线的出射角;在非弹性介质中,除了确定此射线出射角之外,还需要确定另外一个角,即波前面与常振幅平面的夹角-衰减角。基于惠更斯原理,研究了确定射线出射角与衰减角的一种有效方法,进而对层状非弹性介质中地震波运动学问题进行了一定的理论研究与数值计算。  相似文献   
16.
大震前宏观异常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主要通过对1975年海城地震前出现的宏观异常现象的分析,推测大震前在震源区的地下岩体中就已产生了贯通到近地面的规模不等的宏观裂缝,在构造应力场的持续作用下裂缝会进一步的扩张、错动和贯通形成更大规模的裂缝.而发震断层实际上是主震前沿发震断裂上的裂缝最后一次扩张、错动和贯通的结果.论证了大震之前这些裂缝的进一步的扩张以及沿这些裂缝热物质的上涌导致了震前形式多样的各种宏观前兆现象的产生.  相似文献   
17.
工程设计的项目管理是关系工程成败的关键,它贯穿于工程的整个生命周期,好的项目管理,能够为工程节省投资和时间。项目管理是将各种知识、技能、手段和技术应用到项目活动中,以满足项目的各项要求。项目管理是通过启动、计划、执行、监控和关闭这几个阶段的实施和整合来实现的。项目管理的要点包括项目负责人、团队建设、项目开展的计划性、质量控制、进度控制和成本控制,其中,质量、进度和成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相似文献   
18.
地铁车站人员疏散离散时间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疏散时间对于保证地铁车站这类复杂建筑结构内人群的安全至关重要,本文借鉴群集流动理论建立了用于计算地铁车站人群移动时间的疏散离散时间模型(EDTM),模型中的人群流动系数取值不同于传统计算公式中的常量,依据的是经典的车站人群密度与速度函数关系式。将此模型用于某地铁车站站台层,求解楼梯出口疏散人数与时间的关系,并与Building EXODUS疏散软件的模拟结果以及传统地铁车站疏散时间计算公式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表明,EDTM计算结果与EXODUS疏散模拟结果非常接近,且比传统公式计算更为精确和符合实际情况。该计算模型可以为地铁车站人群疏散时间计算、建筑出口性能化设计,以及地铁车站事故应急预案的制定提供更有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电磁波井间层析成像(CT)技术的基本原理、观测技术及其作用。利用CT井间层析成像技术对鞍山体育馆与三家子地区输油管道等场址进行了实际观测,由资料分析可知,该方法对探测地下岩溶、断层或破碎带等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1975年海城地震前出现的宏观异常现象的分析,推测大震前在震源区的地下岩体中就已产生了贯通到近地面的规模不等的宏观裂缝,在构造应力场的持续作用下,这些裂缝会进一步地扩张、错动和贯通形成更大规模的裂缝,震后所说的发震断层实际上是主震前沿发震断裂上的裂缝最后一次扩张、错动和贯通的结果。正是大震之前这些裂缝的进一步扩张以及沿这些裂缝热物质的上涌才导致了震前形式多样的各种宏观前兆现象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