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33篇
测绘学   20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61篇
海洋学   36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针对现有规范中红层泥岩膨胀力测试结果偏小问题,自主研制了膨胀性岩石三轴膨胀力测试装置。采用先放试样后加约束的方式克服了岩石与容器壁有释放变形空隙的局限性,解决了膨胀力测试结果偏小的问题。通过膨胀土和红层泥岩三轴膨胀力的测试研究,检验了三轴膨胀力测试装置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初步总结了红层泥岩三轴膨胀力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三轴膨胀力测试装置及其测试方法能够克服传统固结仪试验方法的局限性,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可以适用于膨胀土和膨胀岩三轴膨胀力的测试;红层泥岩三轴膨胀力多数是在MPa的量级,传统固结仪测试的膨胀力多数是kPa量级,更新了现有红层泥岩膨胀力较小的认识;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和膨胀后试样的观察,发现红层泥岩的膨胀机制与膨胀土的膨胀机制是不同的;红层泥岩主要是新鲜岩石表层吸水膨胀、泥化崩解,泥化层剥蚀后,新鲜面再次吸水膨胀、泥化崩解,这是一个逐层循环膨胀的过程。  相似文献   
22.
应用高分辨率透射电镜研究煤显微组分的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峰华  任德贻 《地质论评》1995,41(6):564-570
应用高分辨率透射电镜研究变质系列镜质体和丝质体以及热解碳的物理结构特征表明,随煤级增高,镜质体的基本结构单元(BSU)的平均长度及缩聚芳香层平均环数NC呈增加的趋势;衍射环数增多,环的弥散程度减小,最终出现弧状;表明镜质体的BSU在变质过程中长大,定向性增强,VRo,max=6.50%是阶跃点,当VRo,max>6.50%,BSU突然定向排列。获得了很难获得的低煤化烟煤(VRo,max=0.66%)的高分辨图像,它的BSU尺寸小,无序排列。对丝质体和热解碳高分辨图像的首次研究发现,前者有序性差,随煤级演化的速度较镜质体慢,后者有序性好。  相似文献   
23.
“七五”期间,地矿部开展了秦巴地区重大基础地质问题和成矿规律的研究,取得了大量科研成果。在原陕西省地矿局总工程师尚瑞钧和方永安高级工程师的倡导下,陕西省地矿局地质成果编辑室于1992年给区调队下达了成果转化应用课题,其目的是对科研成果消化、吸收、转化、应用。“七五”秦巴科研采用了现代地层学、变质地质学、微体古生物、同位素地质、板块和地体构造、造山带和韧性剪切带等地质新理论和新方法,基础地质研究内容丰富.对秦巴地质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的认识。为使这些成果更好地为地质找矿服务,现仅就秦巴变  相似文献   
24.
硫化物矿物氧化反应动力学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硫化物矿床和含硫化物矿床(如中高硫煤)在开发过程中由于氧化作用向环境释放大量的酸、硫酸盐、重金属及其它有害物质,造成一定范围内的次生地球化学异常和环境污染;而中国大陆硫化物的排放量2010年将达到39.1×10 6 t。因此,人们对硫化物矿物在表生环境下的氧化行为日益重视。硫化物矿物的氧化速率受矿物本身物理化学特性(组成、结构、表面性质)和介质条件(溶解氧DO、Fe 3+浓度、pH、Eh、温度及微生物)等多种因素的控制。在全面分析近年来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系统介绍了硫化物矿物氧化动力学实验研究方法、实验参数的选择、反应机理、反应产物及反应速率等的研究现状。指出今后应加强对初始阶段的氧化反应速率、反应中间产物、多因素的综合作用、分子水平上的反应机理解释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25.
在我国发现的Schwertmannite矿物及其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与能谱(SEM-EDX)、X射线荧光(XRF)、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热分析(DTA-TG)等分析方法,在我国山西马兰煤矿的酸性矿坑排水(AMD)沉淀物中首次发现了“斯沃特曼铁矿”(Schwertmannite)。研究表明,山西马兰煤矿酸性矿坑排水沉淀物中的Schwertmannite矿物的粒径为0.3~70μm,且分布比较均匀,其BET表面积为44.065 0 m2/g;SEM二次电子像显示为球形或椭圆形(聚集体)结构,颗粒大小比较均匀,球的表面有针状毛刺;该矿物的化学式为Fe8O8(OH)4.52(SO4)1.74.4.73H2O。  相似文献   
26.
地基的失效可视为模糊事件。影响地基承载力因素表现出空间变异性。根据随机场理论描述土性参数的空间变异性,考虑土性参数的自相关性及其互相关性,得出参数间的相关性在可靠性分析中不可忽视的结论。  相似文献   
27.
上海城市三维景观模型的制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实践分析了城市三维建模技术的现状,并提出了在数字城市建设中城市三维建模的要点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8.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是我国重要的渔业捕捞和水产养殖对象,但野生中华绒螯蟹溯河洄游过程中的摄食生态尚不明确。本论文以长江野生中华绒螯蟹为研究对象,沿其洄游路线设置3个采样区域,采集不同发育时期的幼体及其潜在的食物来源等样品。通过对比分析幼体及食源样品的碳、氮稳定同位素特征,对中华绒螯蟹溯河洄游期的食物组成及变化进行探讨。结果发现,从大眼幼体到幼蟹,碳稳定同位素(δ~(13)C)呈现逐渐变轻的趋势,氮稳定同位素(δ~(15)N)呈现逐渐变重的趋势。表明中华绒螯蟹从大眼幼体到幼蟹的发育过程中,随着幼体不断向上游江段回溯,食物中陆源物质的比例逐渐增大,食物来源由浮游性食物向底栖性食物转变,且营养级逐渐增高。综合分析证明,在生境多样化、食物来源复杂的河流生态系统中,δ~(13)C值呈现的是食物来源的区域性和特异性,可以识别中华绒螯蟹洄游过程中的食源变化。δ~(15)N值虽受到区域氮源以及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影响,仍能体现幼体发育过程中营养级的差异。  相似文献   
29.
在异质性潮间带湿地中通过野外采样估算大型底栖动物物种丰富度,面临的挑战是统计上精确性的要求与实际采样难度之间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研究通过对采样策略整个过程的三个主要部分进行优化设计(优化采样方法、确定最少采样效力、探索最佳的采样间距),以期在中国长江河口典型的潮间带湿地中获得一个优化、有效和实用的大型底栖动物采样策略。本研究选取了横断面采样方法,并根据典型栖息地类型(潮滩、潮沟、盐沼植被)进行分层优化采样,这种类型的采样也称为横断面分层抽样。最少采样效力和最佳的采样间距由两个数学方法确定:蒙特·卡洛模拟和物种累积曲线。结果表明,根据典型栖息地类型优化的横断面分层采样,在大为减少采样效力和劳动力的情况下,还能采集样地81%物种,优化效果明显。同时,还分别确定了三类栖息地的最佳采样间隔和最小采样效力:在盐沼植被中,采样效力需要超过1.8 m2,最佳采样间隔为10 m;在潮滩中,最小采样效力2 m2,最佳采样间隔为10 m;在潮沟中,采样效力为3 m2,间隔为1 m。不同栖息地类型之间最小采样效力和最佳采样间隔的差异可能受到优势物种的迁移范围和栖息地的物理差异(例如潮汐水文、底泥、植被覆盖)的影响。本研究所采用的优化采样策略在平衡采样效力的情况下,为大型底栖动物丰富度估算提供良好的精度。此外,在河口湿地进行大型底栖动物调查之时,本研究的结论能提供采样策略参考。本研究所采用的采样策略设计注重采样的三个关键部分,具有良好的采样效果,可作为栖息地管理或生态系统评估的野外实地采样指南。  相似文献   
30.
正7月28日,桐柏县国土资源局组织"退伍军人应急救援大队"百余人奔赴埠江镇水湖流村开展例行扶贫工作。队伍到达帮扶村后刚启动扶贫任务,却突遭倾盆大雨。来势汹汹的雨水迅速淹没了村里大部分路面,严重影响群众出行和生命财产安全。容不得多想,队员们纷纷跳入积水严重区域,冒雨清除杂草垃圾、疏通排水管道。在部分水流汇集区域,用工具清理效果不理想,看到路面积水面积不断扩大,有浸泡百姓房屋的危险。队员们毫不犹豫跳入齐腰深的水中,他们用手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