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4篇
  免费   111篇
  国内免费   108篇
测绘学   95篇
大气科学   37篇
地球物理   71篇
地质学   304篇
海洋学   77篇
天文学   27篇
综合类   50篇
自然地理   7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5篇
  1980年   2篇
  1965年   2篇
  1959年   5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3篇
  1940年   1篇
  193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南山坪古油藏的形成及其破坏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凡元芳  丰勇 《矿产与地质》2005,19(3):296-298
南山坪古油藏以南山坪背斜(圈闭)为依托,油藏的形成、破坏与背斜(圈闭)的形成及演化息息相关。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的构造运动形成了南山坪背斜的雏形,与之对应的是最初的油藏形成;南山坪背斜在印支运动得到加强,形成构造圈闭,与之对应的是原油藏裂解生气及烃源岩进入生气阶段,形成气藏及部分沥青。之后的燕山运动Ⅱ幕使得南山坪背斜(圈闭)被褶皱和断层复杂化,形成由东南向北西的逆冲断裂,其上覆盖层抬升、剥蚀,原油藏彻底破坏,成为古油藏。分析认为,南山坪古油藏的破坏因素主要是印支期的热裂解和燕山运动Ⅱ幕的构造抬升、剥蚀,且后者更为主导因素。比较南山坪古油藏、余杭泰山古油藏及威远气藏,力图寻找其共性及差异性,从而为中国南方的油气勘探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2.
不论是中等职业教育还是高等职业教育,都以培养应用型专门技术人才为目的,其毕业生在国民经济建没中所起的作用是“学科型”毕业生不能替代的。  相似文献   
43.
应用测量学及其教学改革   总被引:35,自引:3,他引:35  
将高等学校非测绘学科开设的关于地球空间信息学科知识的课程称为“应用测量学”,就其理由和教学面临的问题,课程内容、教材和实践教学,教学条件的改善阐述了作者的见解。  相似文献   
44.
45.
介绍了浮球式海底取样器的结构,性能特点,典型应用及性能参数;论述了振动式振动冲击式贯入理论的原理;并分析了海流及船体飘移对海上取样作业的影响及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46.
地理信息系统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把表征地理要素特征及其分布的图形、数据等信息输入到计算机中,实现对地理信息现代化管理的先进技术系统,是一种综合的资源信息系统。本文就坐标地籍的优点及在产权地籍管理中的地位和用途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47.
阶梯形山脉模式地形η坐标系嵌套细网格模式的试验研究和准业务化系统的建立膝家谟,何光碧,肖玉华,仇理(四川省气象局610072)关键词:阶梯形山脉,η坐标系,细网格模式,准业务化系统1引言本项研究成果是国家“八五”科技攻关85—906项目中“9坐标系和...  相似文献   
48.
本文从目前我国钻井现状,存在难点,以及解决途径进行了阐述,由于钻井灌注桩是当前钻井工程中工程量最多,当然产生问题也最多的一个方面,所以文中所谈问题也侧重这方面,其目的是想通过这篇文章的介绍,使钻井技术,机具研制及体制改进有一个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49.
张书元  周希云 《贵州地质》1992,9(2):143-149
雪峰隆起带西缘是否存在大的推覆构造,是80年代以来地质学者热烈争论的一个问题。本文依据丰富的地面地质资料和深部物探资料,从地面地质构造特征、早古代沉积相带展布、深部物探资料(主要是可控震源地震资料和大地电磁测深资料)的对比分析、雪峰隆起带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及其演化过程等几个方面,论证了该区并不存在大的推覆构造,雪峰隆起带不会是外来的推覆体。  相似文献   
50.
本文介绍了山西省运城地区十年改水的基本情况,指出了改水井口氟加升的主要原因,探讨了有别于国家饮水标准的重病区水氟防治有效值的确定方法、并对今后的降氟改水工作提出了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