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7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19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本文叙述了孔壁崩落应力测量方法。分析和讨论了冀中平原地区的10口深孔地层倾角和四臂测井资料,得出该地区的孔壁崩落的方向是V12°W。由此确定的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为N78°E。此外,还与其它几种应力测量方法所取得的结果进行比较,表明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关系。最后根据在冀中平原地区所取得的应力方向的结果,说明该地区应力方向是受着同一构适应力场的作用,其动力源是来自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的结果。  相似文献   
22.
龙门山断裂带南段的芦山MS7.0级地震给雅安地区人民群众和当地社会带来巨大的损失,如何从地壳应力积累的角度来研究该次地震对于深入认识孕震发震机理将有很大的帮助.项目组在过去21年中在该区域积累了22个钻孔的应力实测资料,这些应力资料显示该区域的应力状态为逆冲断层应力状态,最大水平主压应力方向为N44°—64°W,而且在过去20多年里,该区域的应力状态是稳定的.文中提出利用平均差应力和平均有效应力之比μm来表征地壳应力积累的能力和水平.通过理论分析可知μm的物理意义与μ是近似的,完全可以用μm代替μ来开展分析.利用实测应力数据计算得到的μm范围为0.39~0.56,接近于Byerlee定律所定义的μ=0.6的下限值,该范围与龙门山断裂带震后断层泥稳态摩擦系数的范围完全吻合,芦山地震的发生说明研究区的地壳应处于摩擦极限平衡或者亚平衡状态.芦山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反应的应力状态为逆冲断层应力状态,主压应力轴方向为122°,与该区域的应力测试数据所反应的应力状态一致.通过与他人的研究成果对比分析可知,芦山地震可看作汶川地震对龙门山断裂带南段区域的断层加载而诱发产生的一次地震.  相似文献   
23.
一、引言在水利水电工程的地质勘测中,为研究岩体的透水性,往往需要进行压水测试。实践表明,对于诸如承压输水隧洞、深埋地下厂房、水库大坝等工程的地质勘测,岩体透水率的原地测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除此之外,岩体的透水性亦与地下水的运动及水库诱发地震密切相关,而且地下水的运动对于断层活动也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研究工程区岩体的透水性不仅对防渗设计,而且对水库诱发地震及工程区的稳定性评价也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24.
本文研究了我国一些主要沉积盆地的较强地震与石油天然气在空间上的分布关系,发现在油气储集的地区往往没有地震发生,而在地震发生的地区也往往没有油气储集。根据这一认识,我们可以把蕴藏油气的地区作为识别地壳稳定性的一种标志,无疑对地震危险区划是有意义的。同时,我们又把地震活动地区作为识别非含油气构造的一种标志,无疑对寻找地下油气资源也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25.
华北地区盆地内地壳应力随深度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详细讨论了华北地区盆地内水平应力和垂直应力以及最大剪应力随深度的变化,找出了水平应力与垂直应力之比与深度的关系。鉴于2100米以下超孔压带的存在,对该带内测得的所有最大水平主应力值作了孔压修正。 区内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近东西,变化幅度随深度增加逐渐变小,从地表到4000米深处,基本存在S_H=σ_1、S_h=σ_3、S_v=σ_2的应力状态。因此,我们推测区域内现今构造活动模式浅部为平移断层,深部为平移正断层。  相似文献   
26.
中国大陆地壳应力环境基础数据库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介绍了国际上有关地应力环境研究与数据库建设的相关情况;重点阐述了“中国大陆地壳应力环境基础数据库”的构成,包括基本数据类型、数据来源以及数据覆盖范围等基本情况;阐述了本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本设计思想、主要功能及其特色;扼要介绍了以数据库资料为基础开展了中国大陆构造应力分区以及应力场的数值模拟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7.
一、引言荥经—马边—盐津断裂带位于凉山断块活动构造区的东边界,四川盆地西缘斜坡地带(图1,2);属于向南南东运动的川滇菱形断块与四川盆地的过渡区。断裂带北起天全,  相似文献   
28.
龙门山断裂带南段的芦山MS7.0级地震给雅安地区人民群众和当地社会带来巨大的损失,如何从地壳应力积累的角度来研究该次地震对于深入认识孕震发震机理将有很大的帮助.项目组在过去21年中在该区域积累了22个钻孔的应力实测资料,这些应力资料显示该区域的应力状态为逆冲断层应力状态,最大水平主压应力方向为N44°-64°W,而且在过去20多年里,该区域的应力状态是稳定的.文中提出利用平均差应力和平均有效应力之比μm来表征地壳应力积累的能力和水平.通过理论分析可知μm的物理意义与μ是近似的,完全可以用μm代替μ来开展分析.利用实测应力数据计算得到的μm范围为0.39~0.56,接近于Byerlee定律所定义的μ=0.6的下限值,该范围与龙门山断裂带震后断层泥稳态摩擦系数的范围完全吻合,芦山地震的发生说明研究区的地壳应处于摩擦极限平衡或者亚平衡状态.芦山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反应的应力状态为逆冲断层应力状态,主压应力轴方向为122°,与该区域的应力测试数据所反应的应力状态一致.通过与他人的研究成果对比分析可知,芦山地震可看作汶川地震对龙门山断裂带南段区域的断层加载而诱发产生的一次地震.  相似文献   
29.
太行山地区的现今地壳应力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给出了太行山地区及其附近的地壳应力测量结果,分析了该地区的地壳应力场特征。测量结果表明,太行山前断裂带以东的最大水平主应力近似为东西向,而以西的则近似为南北向。由此推断,沿太行山前断裂带是两个不同应力区的分界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