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5篇
测绘学   14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53篇
海洋学   14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采用星载单频GPS伪距和相位观测数据,构建单频伪距相位无电离层组合(GRAPHIC)消除电离层延迟误差的影响,同时建立伪模糊度参数随机模型,吸收广播星历中的轨道和钟差误差。对国内外8颗低轨卫星星载GPS实测数据进行单频实时定轨模拟解算,结果表明,使用GRAPHIC组合作为主要观测值,实时定轨位置精度达到0.44~0.55 m,速度精度达到0.37~0.63 mm/s,相比于传统的基于双频伪距观测值的实时定轨方式,定轨精度提升40%左右。根据本文星载单频GPS定轨模型和算法,仅使用低成本的单频GPS观测即可以实现低轨卫星高精度实时定轨。  相似文献   
42.
韧性剪切带的剪切作用类型和韧性减薄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韧性剪切带组构的演化和剪切作用类型受到许多研究者的关注。运用极莫尔圆法、有限应变法、刚性颗粒法、石英光轴组构结合有限应变测量法、拖尾形态法、剪切带内变形脉体(岩墙)法、碎斑法等方法可以估算剪切带变形过程中的运动学涡度,进而判别剪切带中单剪切组分与纯剪切组分的相对含量。自然界的剪切带一般介于单剪与纯剪之间,运动学涡度Wk介于0~1之间,表明韧性剪切带在变形过程中发生了垂直于剪切带边界(Z轴)方向的韧性减薄。剪切带变形过程中的韧性减薄量可依据有限应变测量与运动学涡度估算求得,也可依据剪切带内的石香肠(布丁)构造求解,还可依据构建极莫尔圆求解。以华北克拉通北缘的楼子店变质核杂岩及其韧性剪切带,以及希腊西奈山的Chelmos剪切带为例,介绍估算韧性剪切带韧性减薄的方法,这种韧性减薄是对大规模岩石圈减薄的有益补充和完善。研究结果表明,定量估算与变质核杂岩相关的韧性剪切带的剪切作用类型是分析变质核杂岩形成机制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43.
杨奇荻  郭磊  王涛  曾涛  张磊  童英  史兴俊  张建军 《岩石学报》2014,30(7):1961-1981
大兴安岭晚中生代岩浆活动在东北亚晚中生代构造岩浆演化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次报道了大兴安岭中南段甘珠尔庙地区5个晚中生代花岗岩体的锆石U-Pb年龄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这些岩体形成于晚侏罗世(154Ma)和早白垩世(139~125Ma),显示高硅富碱特征,属高钾钙碱性系列,为高分异钙碱性I-A过渡型花岗岩,其中,早白垩世花岗岩分异程度高于晚侏罗世花岗岩。锆石Hf同位素特征显示,这些花岗岩源区以年轻物质为主,其中,晚侏罗世花岗岩εHf(t)值(+9.9~+15.9)高于该区底侵的新生下地壳,源区可能有更年轻的新底侵物质参与。早白垩世花岗岩εHf(t)值略低(+3.4~+13.9),其物源主要为底侵的新生下地壳和古生代俯冲增生杂岩混源,可能还混有少量更年轻的新底侵物质。结合区域资料分析,甘珠尔庙地区晚中生代花岗岩形成于后造山伸展背景,这种背景可能与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碰撞后伸展有关。  相似文献   
44.
辽南金州拆离断层带中发育糜棱状花岗岩脉。野外观察与显微构造分析显示该脉体为同构造变形脉体,与围岩太古宙片麻岩一起经历了伸展韧性剪切变形。长石Fry法的应变测量结果显示样品的付林参数K=0.83,罗德参数υ=0.09,应变强度Es=0.71,表明该岩石应变以平面应变为主,且有限应变较强;运动学涡度为Wk=0.89,表明剪切作用类型以简单剪切为主。对该花岗岩脉进行锆石SHRIMP U-Pb年代学测定,10颗岩浆锆石的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29±2 Ma(MSWD=1.6),代表岩脉侵位年龄。结合该区研究的最新成果,表明金州拆离断层至少在129 Ma已经开始韧性变形,辽南地区构造体制在此时已经从缩短转折到伸展。  相似文献   
45.
46.
为满足政府、企业和公众等用户对GIS实时性应用的迫切需求。在分析传统WebGIS采用请求/响应工作模式不足的基础上,利用服务器推送Comet技术,基于Pushlet开源框架和MapGIS IGServer,设计了一种实时WebGIS框架,利用Pushlet订阅/发布机制,实现基于标准的HTTP协议的地理空间信息服务器端实时推送;利用数据库触发器实现更新数据的即时分发;利用富客户端Flex技术进行客户端信息展示。在气象监测预警系统中对该框架的可行性进行验证,为实时WebGIS的开发应用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47.
根据目前农业气象测报业务的特点,数据库,研制了农业气象业务电子记事簿。事簿也适用于一般性事务管理。采用VB.NET开发环境,结合Access介绍了数据库结构,模块功能等。记  相似文献   
48.
海洋动力作用下,河口海岸地区海床通常处于动态变化之中。作为地质环境的控制因素,海床沉积物侵蚀再悬浮过程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阐明胶州湾海域水动力条件对海床侵蚀再悬浮的作用,本文利用海底原位观测三脚架进行了现场观测。观测结果显示:通常条件下,潮流导致的最大海床剪应力可达0.35 N/m2,高于波浪引起的剪应力。涨潮期间,海床发生侵蚀;退潮期间,海床发生淤积。风速达到5 m/s时,波浪引起的剪应力近似等于流致剪应力。风速达到7 m/s时,有效波高为26 cm,波浪对海床侵蚀再悬浮过程起主要作用;此时也会导致海水浊度显著上升,高于通常条件下的2-8倍。分析表明:通常条件下,周期性海流影响海床侵蚀再悬浮过程;而大幅度沉积物再悬浮过程由偶发的波浪事件控制。针对胶州湾沉积物动力学机制的深入研究仍待进一步开展。  相似文献   
49.
基于团队自主研发的高密度电阻率探杆,将变点分析理论中的局部比较法,引入到高密度电阻率探杆观测数据分析处理中,以实现海床界面位置的自动判别,并应用该套装置与方法在辽东湾东部某海域进行了海底床界面动态变化的原位实时监测。通过将电阻率的判定结果与目前应用普遍的声学方法同步记录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电阻率探杆测量结果与声学侵蚀仪记录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与同步性,局部比较法能够较为理想地从高密度电阻率探杆的观测数据中获取海床界面的动态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50.
提出了一种基于16QAM信号星座点判决域切换的混合正方形轮廓线算法.该算法通过判决输出信号是否在星座点判决域内,在正方形轮廓线算法和判决导引算法之间进行切换,不仅能够对输出信号进行相位恢复,而且可以得到更小的剩余码间干扰.水声信道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的正方形轮廓线算法相比,混合正方形轮廓线算法的码间干扰更低,输出星座点更紧凑,对水声信道具有良好的均衡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