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24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117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确定超高压高压岩体的大小、分布、构造关系及变质演化,是理解超高压变质岩形成和折返动力学过程的关键。在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内,榴辉岩及变质的镁铁质-超镁铁质岩石,一般成厘米至公里尺度的布丁或透镜体,散布于片麻岩及面理化含榴花岗岩内。区域系统性的岩石学及构造学观察,尤其是在安徽省碧溪岭区1:1万比例尺的精细制图中证实,榴辉岩及其它超高压变质岩透镜体群的形成,主要是多期及递进变形分解作用的结果,造成了网络状线形强应变带与透镜状弱应变域流变学组合型式。榴辉岩与围岩片麻岩的过渡关系也证实,超高压变质的榴辉岩体是“原地”形成的。榴辉岩体的形态、大小及空间分布规律特征,不支持超高压变质带岩石属构造混杂岩的推论,而是反映了超高压及角闪岩相条件下不均匀韧性流动的应变图像。  相似文献   
102.
桐柏-大别造山带剪切带阵列的构造岩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钟增球  索书田  徐启东 《地质学报》1996,70(4):315-323,T001
桐柏—大别造山带剪切带阵列经受长期的应变软化、应变局部化和变形分解作用,形成了一系列构造岩,包括糜棱岩、变晶糜棱岩、半塑性糜棱岩和面理化碎裂岩等。糜棱岩普遍具二相糜棱结构或由相连的弱相基质或层分离强相残斑或布丁所形成的IWL(Interconnected weak matrix or layers)结构。构造岩中显微构造各式各样,并具一定的组合形式和演化规律,反映了不同环境下主导变形机制的多样性及变形机制间转换的规律性。代表性剪切带岩石化学成分变异的研究表明,除流体流动外,体积亏损是造成某些组分,尤其是一些不活动组分,如钛、磷、锆、钒、钇等相对富集的主导因素,并由化学成分的变异和质量平衡计算,求出了该剪切带的体积亏损率以及流体/岩石值。较大的体积亏损和大量渗透体的存在,对剪切带的化学行为和流变行为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03.
游振东  钟增球 《地球科学》1996,21(5):513-518
湖北罗田黄土岭长英片麻岩是与紫苏石榴黑云片麻岩共生的浅色片麻岩,成分上近于A型花岗岩,受到浅混合岩化,钾交代现象显著,在斜长石与钾长石新成体接触处有清楚的交代净边结构,背散射电子探针分析表明,净边成分为钠长石。在净边结构上,发现叠加倒转双晶,净边结构产生于长英片麻岩部分熔融的高温条件下,与整个大别地体隆升过程和A型花岗岩的生成有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104.
山西省中条山铜矿田电气石与电气石岩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对中条山铜矿田电气石和电气石岩地质产状、岩相学和矿物学、矿物化学等特征的研究,指出本区有三种成因类型的电气石:(1)北峪酸性侵入体岩浆期后热液成因电气石;(2)中条群地层中变质热液形成的电气石;(3)赋矿岩石和近矿围岩中热液蚀变电气石。第(3)类电气石具有特征的产状、矿物化学和矿物共生组合标型,是重要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05.
鄢全树  钟增球周汉 《地质通报》2004,23(12):1246-1253
碧溪岭和双河地区是大别超高压地体内2个典型的露头区,通过野外露头观察、岩相学和岩石化学研究发现,岩石组合主要为榴辉岩、斜长角闪岩、片麻岩和面理化花岗岩。榴辉岩具有壳源的特点,是地壳岩石在地幔深处发生超高压变质作用形成的;斜长角闪岩为板块折返期间榴辉岩的退变质产物;片麻岩为斜长角闪岩在折返过程中在合适的环境下深熔递进演变的产物;而面理化花岗岩是片麻岩部分熔融的结果。榴辉岩与片麻岩和面理化花岗岩之间为经过改造的原地关系。  相似文献   
106.
斜方角闪石组合的变质压力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斜方角闪石组合是前寒武纪变质岩系中的一种特殊的岩石类型,以富Mg、Al,贫Ca、K为特征,矿物组成为堇青石、斜方角闪石和富铝矿物如Al2SiO5、十字石、石榴石、斜长石、云母类和单斜角闪石类。其分布遍及欧亚及大洋洲各地的古老岩系中,在许多产地与硫化物矿床有密切关系。按其变质条件可以分为低压和高压两种类型:低压型以堇青石-直闪石-镁铁闪石组合为特征;高压型以蓝晶石、铝直闪石组合为特征,有时有石榴石。堇青石、十字石构成围绕蓝晶石周围的冠状体,成为变质地体经历近绝热抬升的极好证据。本文论述其特征矿物组合、结构的演化、所涉及的变质反应及其形成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07.
108.
桐柏-大别地区中温热液金矿床成矿流体性质与沉淀机理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对桐柏-大别地区10个中温热液金矿床(点)的流体包裹体研究,确定成矿流体属于低盐度(6wt%NaCl),富CO2(10mol%)的NaCl-CO2-H2O体系。这种以演化的大气降水为主的流体在4~10km深度范围内,由于压力由静岩压力状态的向静水压力状态的空而发生的复杂三阶段不混溶过程中沉淀,在该过程的中晚期出现金矿化。压力状态的突变是柏桐-大别造山带在中生代碰撞造山晚期,由挤压体制向伸展体制  相似文献   
109.
秦岭群属于秦岭造山带核部杂岩。它卷入了加里东褶皱带,表现出强烈的韧性再造特征。发育有一系列北西西向的韧性剪切带,组成剪切带阵列。其中包括秦岭群北缘的军马河—马蹄湾韧性推覆剪切带,南部边缘的寺坪—马山口韧性剪切带及秦岭群内部的韧性剪切带等。其边缘韧性剪切带乃是秦岭群与南北相邻变质古生界之间的构造边界,内部的韧性剪切  相似文献   
110.
云开隆起区核部广泛出露的钾长球斑片麻状黑云母花岗岩中存在形貌、成分不同的3类锆石,这些锆石的单颗粒U—Pb同位素年龄明显不同,说明此类陆壳改造型花岗岩源岩成因复杂,源岩时代老于1364Ma,岩体形成时代为463~508M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