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4篇
  免费   326篇
  国内免费   408篇
测绘学   184篇
大气科学   321篇
地球物理   283篇
地质学   1072篇
海洋学   316篇
天文学   47篇
综合类   237篇
自然地理   108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97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100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94篇
  2007年   102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69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85篇
  1996年   98篇
  1995年   101篇
  1994年   81篇
  1993年   58篇
  1992年   59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7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6篇
  1975年   4篇
  195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1.
热释光是矿物晶体接受环境核辐射作用后积蓄起来的能量在受到热激发时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的一种物理现象,它与晶体损伤、晶体中杂质混入等原因所导致的晶格缺陷有关.热释光强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自然界中长寿命放射性元素(238U,235U,230Th,40K及其子体)的衰变,与其他物理、化学、生物或人类活动无关.热释光特征能有效反映晶体形成的环境条件.热释光方法的制样简单、测量快捷,因此在辐射学、核工业、核医学、环境学、农业、考古学、地质学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陆地地质学上热释光方法在地质年代测定[1,2]、地层对比[3]、矿物世代划分[4]、矿床含矿评价[4,5]、陨石形成热的历史恢复[6]以及地质事件识别[7]等方面都取得了不少成果.  相似文献   
12.
13.
海面阻力系数与大气稳定度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4.
西菲律宾海沉积物铁族元素地球化学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对取自西菲律宾海区的三个柱状沉积物岩芯的铁族元素地球化学行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从元素的含量及剖面变化、元素的相关性及组合特征,铁族元素与主元素的关系以及元素的赋存状态等方面探讨了物质来源、沉积作用和古气候,并据此进行了地层划分。沉积物有4种来源:海底火山源、生物源、自生源和陆源。海底火山物质提供了较多的铁族元素,相形之下,自生沉积作用较弱。元素地层学研究表明,在全新世温暖期和晚更新世寒冷期铁族元素表现出不同的地球化学行为,尤以Mn和亲生物(Ca)元素对气候的反映灵敏。WP_2孔和WP_(40)孔铁族元素特征相似,与WP_1孔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15.
太平洋西南部铁锰矿化的矿物学特征A.H.Kan等在对克马德克和新赫布里底岛弧—海沟构造系不同地貌构造的地质采样过程中(1990年科学考察船“AHecMHoB院士”号第17航次),在一系列测站上采集到不同的铁锰形成物(MO)。详细研究这些形成物具有特殊...  相似文献   
16.
17.
太平洋西南部铁锰矿化的地球化学特征A.H等对克马德克和新赫布里底岛弧-海沟系不同地貌构造采集了海底样品(1990年科学考察船“A.H”院士号第17航次),在一系列测站上采集到不同的铁锰形成物(жMO)。在采自8个测站的38个样品分析资料的基础上研究了...  相似文献   
18.
安徽省廖家地区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和构造地球化学找矿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对安徽祁门廖家地区矿区进行1:1万地质调查工作与1:1000地质剖面测量工作,认识和总结了廖家地区出露的地层岩性组合及其沉积特征,确定了矿区的基本构造格架、主要控矿构造及其演化历史。在此基础上,运用构造地球化学方法进行了找矿研究。因子分析及对应分析表明,上溪群及石英脉均富集铁族元素组合Cr、Ni、Co、V、Ti,反映其组成上具有一定的亲源性;石英脉中Au、As元素组合相关性强,As可能作为成矿介质参与金的成矿作用。利用分形理论,对不同地质体金含量的分形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因子得分等值线图表明,几因子(Cr、Ni、V、Ti、Co)得分高值区与岩浆岩分布范围一致。成矿元素因子得分高值区明显受北东向与近东西向构造控制。显然东西向断裂是下一步金矿找矿的重点区段。本区的金矿类型为受断裂控制的含金石英脉型与层间破碎带型。上溪群可能是本区金矿的成矿物质来源,而岩浆岩主要提供热源,构造既作为成矿作用,也提供了有利的成矿环境和聚矿空间。  相似文献   
19.
青海驼路沟钴矿成矿特征及控矿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驼路沟钴矿床位于东昆仑造山带昆南复合拼贴带内,是国内少数独立钴矿床之一.赋存地层为奥陶-志留纪纳赤台群哈拉巴依沟组,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产出,矿体产状与围岩一致,层位、构造控矿特征显著,变形变质强烈,沿走向和倾向均有斜列和波状弯曲、膨大、缩小现象.矿床热液叠加成矿显著,表现出"似层非层、似脉非脉"的特点,成矿后改造使矿段间差异性抬升和矿体侧伏明显,矿床成因为热水沉积-热液叠加改造型.  相似文献   
20.
论油气成藏与金属成矿的关系及综合勘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油气藏及金属矿藏的来源、运移、成藏/成矿等方面对油气成藏和金属成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论述,指出油气藏和沉积金属矿藏均来自于相同的烃源岩/矿源层。一些金属(铀、黄铁矿等)的存在,有可能对有机质向烃类的转化起到了积极的催化作用,而烃类中的有机酸对金属元素具有溶解、螯合作用,有利于金属元素随烃类和成矿流体的析出。烃类和成矿流体在水-油-岩共存体系,在近乎相同的运移机制和路径中,能够一起溶解、萃取其路径上的金属元素,有利于金属元素的运移。油气与成矿流体可以在圈闭中聚集、成藏或者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金属矿物独立沉淀成矿。油气与金属的成藏/成矿在时间和空间上也具有某些相似性。因此油气成藏和金属成矿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有利于对二者进行综合勘探和利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