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7篇
  免费   208篇
  国内免费   334篇
测绘学   257篇
大气科学   127篇
地球物理   115篇
地质学   864篇
海洋学   163篇
天文学   15篇
综合类   147篇
自然地理   121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110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81.
南海东北部海水中N2O分布与产生机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4年9月18—10月4日调查了南海东北部海水中氧化亚氮(N2O)浓度。表层海水中的N2O浓度平均值为8.40±0.79 nmol.L-1,饱和度平均为123%±11.6%,是大气N2O的源。不同区域表层海水中的N2O浓度存在明显差异,在水深200m层呈现南高、北低的分布特征。各层次海水中的N2O浓度均处于过饱和状态,N2O浓度由海水表层到底层呈上升趋势。ΔN2O与AOU间有显著的正线性相关性,说明海洋内部的硝化作用是产生N2O的主要机制。N2O的海-气通量平均值为0.72±0.36μmol.(m2.d)-1。  相似文献   
982.
渤海海面太阳辐照强度的观测分析与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对渤海海面(1998-09-24~10-07和1999-04-28~05-11)实测太阳辐射日总量同云量的关系和春、秋季的对比关系及其与插值计算出的晴日太阳辐射日总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同烟台(福山)测站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分析发现,渤海海面太阳辐射日总量春季远大于秋季,其无云条件下的太阳辐射日总量与插值计算出的晴日太阳辐射日总量的差异秋季大于春季.分析表明,海陆温差引起的海面大气垂直输送与水汽物的产生是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采用经验公式对渤海海面太阳辐射日总量进行计算,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果表明所用经验公式及推算出的参数适合于春、秋季渤海海面太阳辐照度的计算.  相似文献   
983.
舟山海区几种藤壶的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舟山海区五种藤壶的食性成分分析表明:其胃含物可分为浮游动物、浮游植物、有机碎屑及无机颗粒四类。浮游动物以挠足类为主,浮游植物以硅藻为主。不同大小个体的藤壶摄食偏向有所差别:大个体藤壶较多地摄食大型的烧足类等浮游动物,而小个体藤壶较多地摄食小型的硅藻等浮游植物和有机碎屑。藤壶食物成分种类与其生活海区中的浮游生物种类相一致,并随海区中浮游生物种类和数量变化而变化。通过测定发现,分布于外海的三角藤壶的食物颗粒度明显大于近海虾塘中的纹藤壶的食物颗粒度。  相似文献   
984.
评判水工建筑物的工作性态,需高精度的变形、应力等信息。根据大坝安全监测特点和要求,介绍GBSAR监测系统构成和测量基本原理,分析该系统测量误差来源及特征,探讨该技术在大坝变形监测中的可行性。以隔河岩大坝3d的实测数据为例,分析该技术实际测量精度,研究显示成果达亚毫米级,能够满足大坝变形监测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985.
GBSAR技术作为一种新型变形监测技术,继承了星载SAR技术的全天时、高精度、连续监测等突出优势,在变形监测方面表现其独有的特性,为变形体的监测带来了一次新的技术革命。据此,详细阐述了该技术国内外常用的设备、数据处理流程以及主要应用领域,并对GBSAR应用过程涉及的关键技术,包括时间和空间的相干性、相位缠绕、系统不稳、大气扰动进行了全面阐述。  相似文献   
986.
在对一个营养盐和赤潮藻类摄食模型进行非线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含有变参数的赤潮藻类生长模型。模型中用一个周期阶跃函数来近似模拟了藻类生长率参数,并对此模型做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引入变参数后的模型更能体现藻类生长的季节性特点,和实际情况符合更好。  相似文献   
987.
大亚湾海水中N2O的分布特征与通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2004年1月(冬季)和4月(春季)在大亚湾海域设置15个采样站,采集大气和海水样品,运用静态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了大气和海水中溶存N2O的浓度并对其分布特征和海-气通量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海水中N2O浓度范围在10.90—40.54 nmol.L-1,饱和度为122%—454%,处于过饱和状态;N2O浓度在湾的中部分布较为均匀,大鹏岙、核电站、范和港顶和澳头等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沿岸浓度较高,最大值出现在龙歧河口。海-气通量为0.05—0.78μmol.(m2.d)-1。海水中N2O浓度与NH4 的含量之间有较为显著的正相关性,河口与核电站是N2O的排放源,说明人类活动影响了大亚湾海水中N2O的分布。  相似文献   
988.
罗氏沼虾初级卵母细胞在卵黄形成期超微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罗氏沼虾初级卵母细胞在卵黄形成期的超微结构变化进行了研究。卵黄形成期早期 ,初级卵母细胞体积和细胞核迅速增大 ,核内核糖体等物质通过核孔复合体活跃地向胞质转移 ,同时滤泡细胞中的营养物质开始进入初级卵母细胞。初级卵母细胞内卵黄形成的主要细胞器是线粒体、高尔基体、粗面内质网和核糖体 ,其合成过程始于卵黄形成期中期 ,并一直延续至后期。在卵黄形成期中期 ,发现滤泡细胞内的线粒体也有类似的卵黄物质合成功能。同时滤泡细胞继续有物质通过指状通道进入初级卵母细胞 ,直接或间接转化为卵黄物质。卵黄形成期后期 ,初级卵母细胞核膜逐渐消失 ,随着卵黄粒在初级卵母细胞中大量沉积 ,滤泡细胞内的营养物质向初级卵母细胞的转移通道变细 ,转移过程也最后停止  相似文献   
989.
南方“红层荒漠”旅游开发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谷松  彭华  闫罗彬  陈智 《地理科学》2016,36(4):555-563
“红层荒漠”是一种分布在红层母岩上的特殊土地退化景观,又称为“红层劣地”。其形成过程被称为“红层荒漠化”,指红层区受人为干扰,地表原有的生态结构遭到破坏,在外动力综合作用下,土层快速侵蚀,基岩或其风化壳裸露,土地生产力衰竭的极端土地退化过程。红层荒漠在粤、赣、湘等南方湿润区有较多的分布,荒漠化严重的区域一般是经济欠发达的区域,研究红层荒漠及其合理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多年丹霞地貌的研究成果,认为作为一种旅游资源,红层荒漠具有景观独特、资源稀缺、颠覆常识、生态科普、综合构景等特性,具备很高的旅游开发价值与很强的开发可行性。开发过程中,应当遵循开发服从保护、特色强化、综合效益最大化的原则,重视生态农业旅游和科普旅游等开发方向,可开发成为红层荒漠观光、红层荒漠科教旅游、生态农业示范旅游、红层荒漠山水旅游、红漠乡村旅游以及摄影主题旅游等景区。同时,要注意因地制宜,从资源特点、市场需求、环境保护等实际进行合理的谋划,与周边同类景区错位发展,与邻区其他景区加强联合,实现区域旅游互补发展。  相似文献   
990.
张刚  杨轮凯  闫玉茹 《江苏地质》2016,40(4):683-689
西洋深槽是大丰港赖以生存的重要航道。在野外地质调查实测资料的基础上,结合以往的地形资料,从典型断面、等深线、区域等不同角度综合分析了近年来西洋深槽的地形冲淤变化特征,发现西洋深槽近期整体处于基本稳定状态。调查成果已转化应用,为大丰港区港航规划和可持续开发建设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