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8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36篇
测绘学   25篇
大气科学   20篇
地球物理   270篇
地质学   161篇
海洋学   54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81.
断层滑动分布通常是通过假设当地地壳是弹性、均匀、各向同性的半空间由大地测量数据恢复的。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空间密集的大地测量数据(如,DInSAR图像)同震形变突出的复杂图案,需要新的模拟工具,譬如能够代表地壳流变学和复杂几何关系的数值方法。在这种研究中,我们发展了一种能对当地地壳进行更加真实解释的有限元反演大地测量数据的方法。这种方法应用于2009年拉奎拉地震(MW6.3),使用了同震位移的DInSAR图形。结果突出了不可忽略的介质结构的影响:均匀和非均匀模型显示的差异占断层滑动分布值的20%。此外,非均匀模型中在震源的上方出现了一个新滑动区。我们对分辨率也进行了研究,显示出由大地测量数据恢复的有关断层滑动分布的信息应被认为是周围片区的平均。  相似文献   
82.
南海深地震探测的重要科学进程:回顾和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南海是西太平洋最大的边缘海之一,研究其深部地壳的结构对深入认识南海共轭边缘的构造属性、深海盆形成演化历史、含油气盆地的形成机制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南海地壳结构的深地震探测从构造区域上可分为南海北部陆缘、南海南部陆缘、南海中部深海盆等几个海域,在探测技术上经历了声纳浮标、双船扩展剖面(expanding spread profile,ESP)、海底地震仪(ocean bottom seismometer,OBS)探测3个阶段。特别是近20年OBS探测蓬勃发展,从南海北部、发展到南海南部、再到南海中部,从二维直线探测到三维网格探测。这些探测和研究得到了宝贵的深部地壳结构信息,为南海的形成演化理论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也推动了国产OBS的应用和人才队伍的培养。而最新完成的深海盆三维OBS探测标志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具有非常深远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83.
基于青海玉树隆宝湿地2011年10月-2012年9月气象观测数据, 利用组合法计算其近地面的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 进而分析近地面能量收支状况. 结果表明: 隆宝湿地太阳辐射资源充足, 达6 770.8 MJ·m-2, 受积雪影响, 冬季日反射率最高可达0.93; 11月和12月地面吸收的90%以上短波能量以辐射形式传给大气, 而6月份则不到30%. 地面全年以净辐射和土壤热通量吸收能量, 其中, 77%以潜热形式支出, 23%以感热形式支出, 但各月能量收支特征与之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84.
西昆仑—阿尔金地区自然环境十分恶劣,交通特别困难。近年,地质找矿取得突破性进展,但成矿地质背景调查研究明显滞后,为提高西昆仑—阿尔金成矿带成矿地质背景研究程度,中国地质调查局及时跟进了区域地质调查和综合研究,项目实施以来取得诸多成果和认识,厘定并建立了成矿带地层、侵入岩、构造时空格架,特别对重要赋矿地质体和控矿构造开展了重点调查,研究了重要地质构造事件对成矿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85.
在海上实施三维地震探测过程中,人工震源枪阵中心与船上GPS的距离及地震探测作业中的船行方向造成炮点实际位置与预设位置有一定偏差;自由落体投放的OBS由于海流的影响会偏离原定设计位置(投放点),因此,炮点与海底地震仪(OBS)的位置校正是三维地震结构研究中的基本环节.本文利用艏向信息校正了炮点位置;采用蒙特卡洛和最小二乘法方法对海底地震仪的位置进行了校正,并探讨了直达水波曲线特征.结果表明 OBS位置一般偏离设计点1 km左右,其误差范围在20 m以内,校正后的OBS记录剖面展示了真实的记录情况.该研究结果为下一步西南印度洋的三维层析成像研究提供了坚实数据基础,同时为今后南海的三维深部地壳结构探测提供经验与借鉴.  相似文献   
86.
重新审核了地震学文献中的两条基本原理,即远场弹性位移与动态断层面上的滑动速度成正比,以及地震断层上的平面动态滑动与双力偶体力等效等两条基本原理。我们指出,如果断裂发生于具有一定厚度的断层上,并且向前扩展的裂纹端部附近存在强度弱化区的话,则在与其等效的体力中会有一个附加的单力偶项,且在远场位移中也会有一个与向前扩展的强度弱化区内的应力降随时间增加的变化率成正比的附加项。我们还指出,与单力偶等效的体力并不违背牛顿力学原理,因为单力偶转矩为断层区内的旋转所平衡;于是,裂纹便辐射出扭转波与旋转形变场。  相似文献   
87.
尽管场地响应现象已是全球都公认的,然而对澳大利亚的许多地区,之前并没有研究过风化层属性对地震动的影响。为了描述风化层能改变地震动的特性,本文通过验证研究评估了为一级地震危害性和灾害风险评估的应用而编制的澳大利亚全国场地分类图。在缺乏风化层厚度和基本周期数据的情况下,场地类别根据在加利福尼亚研制的利用地质材料与地层上部30m的剪切波速度(VS30)的关系的方法进行归类。随后将这一分类方案调整到适合澳大利亚的地质环境,包括对这一稳定地质构造中通常碰到的原地风化表层土存在的校正。本文所得结果用纽卡斯尔、悉尼和珀斯市区各种第四纪沉积环境和横跨澳大利亚各种场地基岩优势环境的地球物理数据和岩土数据进行了验证。这些分析的结果说明了在地震危险性评估的场地类别中应用限定深度的剪切波速度方法的有效性,但同时也突出了局限性。  相似文献   
88.
2011年5月11日,一个中等震级地震(Mw5.1)袭击了西班牙东南部洛尔卡城和邻近地区,造成了显著的破坏和人员伤亡。通过地震影响区的野外考察对250多处主要是碎裂型(岩/土崩塌、碎裂的土质滑坡和岩崩)诱发滑坡进行了定点和特征描述。与以前该区域相似震级(Mw4.7~5.0)的地震事件,以及以前预测地震期间斜坡表现的模型结果相比,本次地震诱发滑坡的数量相当大。提出了几个原因来解释这种差异:(1)地震序列中相对高震级(Mw4.5)的前震可能弱化了区域内的斜坡强度;(2)这些事件产生了高的地震动峰值;(3)发生了地形场地效应。本研究的结果指出了在改进区域斜坡特征研究模型时考虑这些影响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9.
在不含时间的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中,每个震源都被视为在时间和空间上无关。因此,在时间和空间上都依赖主震的前震和余震都不被列入地震目录。然而,事实表明,这些地震能够产生破坏性地震动,应该被认为是构成地震危险性的一部分。本研究将主震及其相关地震作为时间不相关的群体,每个群体在时间和空间上都与其他任何群体无关,且都具有主震的复发时间。通过将震群中的地震视为事件的并,相关事件都会对地震动和危险性有贡献。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的高危险性场地判别方法,纳入相关事件使超过工程意义概率水平的地震动增加了约10%,但如果能够可靠地计算余震发生量的变化,这个增加量可能会高达20%。  相似文献   
90.
引言 文部科学省作为地震调查研究推进本部(以下简称地震本部)的事业局,在圆满推进地震本部的各项审议和活动的同时,还把减轻地震、海啸灾害作为目标,从事配备海底观测网、南海海槽和日本海等海域的调查、全国主要活断层调查等各种关于地震的调查研究.这里介绍的是文部省2013年度将实施的主要规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