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35篇
地球物理   50篇
地质学   1篇
  2022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自然电场的区域性变化特征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场源为分类原则,地电场E由自然电场ESP和大地电场ET构成.ESP起源于地下介质物理、化学作用,通常其变化及稳定性具有明显的局部场地特征;ET起源于空间电流系和潮汐力,在日变波形、频谱特征上表现出广域性.在形成微观机理方面,ESPET能够具有部分相同的机理过程.2008—2013年,在南北地震带附近13个代表性场地,多数ESP不具有清晰的年变波形,其稳定性也受区域、场地、方位、构造活动等因素影响.在这些地区,ESP较平稳的持续升降、快速跃变、突跳等现象常见,同一主断裂带附近或局部区域内,这些大幅变化的趋势转折点多具有时间同步或准同步性,同一时段数据稳定性可能类似,但形态变化存在场地因素而不具相关性.ESP较平稳期间,应用潮汐地电场频谱特征计算的裂隙水主体渗流方位α易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而在其剧烈变化期间的α常会明显变化.以潮汐地电场频谱特征逐日计算α值,可能揭示场地裂隙、裂隙水渗流、主压应力的逐日变化信息,进而可解析ESPET宏观变化的微观机理过程.  相似文献   
32.
应用全局小波能谱法对2008年四川汶川MS8.0地震、 2010年青海玉树MS7.1地震前地电、 地磁场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 结果表明: ① 在汶川地震震中周围的台站观测到震前地电、 地磁场全局小波能谱值增大的现象; ② 青藏高原东北缘的代乾等3个地电、 地磁台站在玉树地震前均发生显著的小波能谱增大的现象, 震后恢复; ③ 对于上述两次大震周边地区的不同台站的不同测道, 在震前多次出现谱值时间上同步增大或减少的现象; ④ 距玉树地震震中距离相同的山丹和古丰地电场台站, 北南、 北西测向长极距在地震前后能谱值的变化几乎一致. 基于上述分析, 初步研究认为震源孕育激发的电磁辐射是造成震前电磁异常现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3.
研究了稳流源对地电阻率观测系统可靠性的影响,从理论上分析了稳流源输出电流的稳定性与系统测量数据可靠性之间的联系;从技术上分析了用于稳流源的高频开关技术和多种可靠性技术对观测系统长期可靠的重要性。理论分析阐述了稳流源输出电流稳定的意义,新技术的采用促进了地电观测系统设计技术的提高。  相似文献   
34.
利用希尔伯特-黄变换方法对2013年芦山MS7.0地震前甘肃省平凉台、四川省成都台和云南省元谋台地电场观测资料进了分析研究。为增强对研究结果的说服力,还对平凉、成都和元谋地电场观测台站在正常时段变化情况,与地震发生前夕的处理结果进行了对比,对成都地电场观测台站在芦山MS7.0和汶川MS8.0地震前的变化情况也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得出:1希尔伯特-黄变换方法能够对地电场观测资料进行有效处理,处理结果简单直观;2在芦山地震前1~2个月地电场时频图出现能量增强现象,出现变化的周期范围约为90~1400h,能量最小变化幅度有3个数量级,最大变化幅度达到6个数量级;3通过上述三个地电场观测结果的对比,以及成都地电场观测结果的类比方式,大大提高了分析研究结果的可信度。在讨论部分,对地电场观测中能够观测到震前异常变化的可能性,从实验和数值模拟两个方面进行了相关论述。  相似文献   
35.
大地电磁地震前兆多参量综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于大地电磁地震前兆多参数综合分析方法 ,充分利用包含于各参数内的信息 ,对它们随时间的变化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有利于更可靠地判断新出现的大地电磁地震前兆 .结合实际资料 ,具体论述了 6个大地电磁响应函数在地震监测中的效能和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36.
论述了起因于EDA现象的地球介质电导率各向异性特征,分析研究了地球介质是忸率各向异性变化引起的大地电磁响应函数变化形态特征,简述了大地电磁测深法对EDA电性变化前兆的可识别性及大地电磁资料解释中考虑电导率各向异性的必要性,研究了对称各向异性层状介质大地电磁资料的反演问题。  相似文献   
37.
探讨了在电偶源频率电磁测深中利用磁场比值定义的视电阻率ρzy的物理意义及与其相位间的频散关系,给出了在频散关系的基础上电视电阻率资料估算相位的方法,并证明所估算的相位与理论模型计算值是一致的研究了ρzy与ψzy联合反演问题,并研制出具有较好应用效果的实用化软件。  相似文献   
38.
2003年大姚和民乐-山丹地震1年尺度预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了2003年云南大姚Ms6.2,6.1和甘肃民乐-山丹Ms6.1,5.8地震三要素的1年尺度预测情况,讨论了震中附近的地电阻率中短期异常特征。应用岩石加载实验中电阻率变化和DD模式解释了民乐-山丹地震前山丹地电的异常变化过程;大姚地震前同一活动断裂带上相邻台站其异常的相似性、同步性与以往的震例研究吻合;两组地震前电阻率中短期异常的各向异性变化与震源机制解的最大主压应力方位的关系明显,可以判定,这两组强地震附近地区的地电阻率异常与强地震的晚期孕育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39.
几次大震前的地面和空间电磁场变化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应用非线性谱估计方法(MEM方法)、电/磁场脉冲能量统计方法,处理了四川汶川MS8.0 (2008)、新疆于田MS7.3 (2008)和青海玉树MS7.1 (2010) 地震及强余震附近的地面电/磁场和Demeter卫星电离层磁场观测数据,研究了地震电/磁场变化,得到:在震中附近及周围出现了震前地电/地磁场极低频成...  相似文献   
40.
三维瞬变电磁近似反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烟圈理论,将发射源在地球中感应的电流线看成是随时间向下扩散的烟圈,称之为发射源象.将源象在地表的磁场和源附近测得的响应磁场相对比,确定源象深度,由此用三次样条插值法求出源象扩散速度,并与均匀半空间中烟圈向下扩散的速度进行对比,从而近似估算出随深度变化的电阻率.本文主要讨论圆形回线发射源情形,编制出相应的近似反演程序,并对一维层状理论模型和实测资料进行反演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