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0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4篇
自然地理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利用中美合作在青藏高原布设的11台 PASSCAL 宽频带数字地震仪记录到的瑞利面波资料,测得青藏高原内不同块体的瑞利面波相速度(周期为10——120s),并反演了不同路径的地壳上地幔 S 波速度结构,发现青藏高原 S 波速度结构的横向变化显著.亚东——安多裂谷带的面波频散与相邻的块体差异最大,温泉至日喀则路径的相速度比其它路径的相速度明显偏高.该路径的地壳平均速度为3.79km/s,比其它路径的地壳平均速度3.40——3.50km/s高得多.青藏高原内不同块体的地壳中均有低速层存在,但低速层的厚度和速度不尽相同.位于北部的松潘甘孜块体。其地壳较薄约为65km,Sn 速度为4.48km/s,而且在约120km 深处的上地幔中存在一厚度为60km,速度为4.15km/s 的上地幔低速层.其它路径的上地幔速度相近,均没有明显的上地幔低速层出现.羌塘块体与拉萨块体的瑞利波相速度和 S 波速度结构极为相似,上地幔顶部的速度较松潘甘孜块体略高.在青藏高原广大地区中,地壳的平均速度低,普遍存在地壳低速层;上地幔顶部的横波速度为4.50——4.65km/s,上地幔中或者没有低速层或者低速层埋藏较深.   相似文献   
12.
青藏高原及邻区马兰黄土重矿物特征与黄土来源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国英  方小敏 《沉积学报》1997,15(4):134-142
通过对青藏高原及邻区马兰黄土重矿物的研究表明,以昆仑山-布尔汗达山-西倾山-岷山为界,黄土重矿物特征表现为两大沉积区系,以北重矿物母岩特征以侵入岩和深变质岩为主的风化产物,主要来源于亚洲内陆干旱的沙漠、戈壁区;以南重矿物母岩特征,以侵入岩、火山岩和浅变质岩为主的风化物质,主要来源于青藏高原冰碛和寒冻风化物。高原隆起的特殊地形效应及其所产生的大气环流作用以及源区物质的区域性差别可能是马兰黄土重矿物组成及其来源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AnalysisoftherisingandsinkingmovementofthecrustinQinghai-XizangPlateau,ChinaZi-LingLU(吕梓龄),ZhengZHUANG(庄真),Zhu-WuFU(傅竹武),Jia-...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我国西北部喀什—乌鲁木齐、乌鲁木齐—高台的瑞利波相速度和喀什—高台的瑞利波群速度进行反演,得到了三个剖面的地壳结构的层状模型。结果表明:三个剖面的频散曲线和地壳结构彼此不同,说明我国西北部地壳结构的横向变化显著。  相似文献   
15.
柴达木石——一种锌和铁的硫酸盐新矿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达木石是一种Zn和Fe~(3+)的硫酸盐新矿物,发现于我国青海省柴达木锡铁山铅锌矿氧化带。矿物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_1/m或P2_1,晶胞参数a=9.759(9)A,b=7.134(9)A,c=7.335(11)A,β=106.2(1)°,Z=2。化学分子式为ZnFe~(3+)(SO_4)_2(OH)·4H_2O。它是四水铜铁矾(guildite)的类似物。  相似文献   
16.
锌绿钾铁矾是一种含K、Zn、Fe和Al的硫酸盐新矿物。共生矿物为粒铁矾、水绿矾、石英和黄铁矿等。矿物呈分散的晶粒或粒状集合体产出,晶体一般1—2mm。单晶体常见,主要单形有o{111},c{100},d{110},n{211}。颜色绿黑到油绿色,灰绿色条痕。沥青到玻璃光泽,透明到微透明。硬度3.0,性脆,无解理,断口贝壳状。实测比重2.759g/cm~3,计算比重2.767g/cm~3。光性均质,N=1.605(3)。等轴晶系,空间群Fd3c,a=27.180,Z=16。粉末衍射图最强线为:5.54(48),4.26(28),3.53(67),3.39(100),3.13(39),3.03(28),2.84(32)。化学式为K_2Zn_5Fe_3~(3+)Al(SO_4)_(12)·18H_2O。差热分析显示,在249和702℃处有两个强吸收峰,在278和826℃处有两个弱吸收峰。红外吸收光谱曲线在3402—3065和1138—1004cm~(-1)处有两个主要吸收带,在1686—1637,625—590和442cm~(-1)处有三个次要吸收带。  相似文献   
17.
斜方氯砷铅矿在我国的首次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的斜方氯砷铅矿呈粗叶片状或粒状集合体产出。颜色绿黄到浅黄;解理面玻璃光泽,断口面油脂光泽;粉末淡黄白色;半透明。Hv=95.6kg/mm~2,摩氏硬度3.2。近于完全的(011)解理。比重7.1417(比重瓶法),7.36(计算值)。二轴晶、负光性,光轴角 2V=35—40°;双折射率低。化学分析结果:PbO80.21,CaO0.05,MgO0.007,(Fe,Mn)O0.601,ZnO0.01As_2O_3 12.28,Sb_2O_3 0.048,P_2O_3 0.039,Cl8.05,总和99.45。计算的化学式为(Pb_(5.92)Fe_(0.14)~(2 )Ca_(0.01))_(6.07)As_(2.03)O_(7.09)Cl_(3.91)。晶胞参数α=10.7936,b=10.7663,c=25.5601;Z=8。粉末衍射最强线为3.65(7),3.19(5),2.845(10),2.699(7),2.06(5),1.641(4),1.585(5)。红外光谱图包括388—605和700—842cm~(-1)两个主要吸收带和255—323cm~(-1)一个次要吸收带。  相似文献   
18.
利用地震面波研究中国地壳结构   总被引:25,自引:14,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地震面波频散资料进行反演, 得到了中国各地区地壳结构的层状模型。中国地壳可以划分为青藏、蒙古、华北、华南和塔里木等五个大陆块体, 其频散曲线和地壳层状结构是彼此不同的.一般可以用沉积层、花岗岩层和玄武岩层来代表, 后四个区在上地幔和玄武岩层中的波速值比较接近.青藏和华北地区在地壳中的平均波速值较低, 地壳结构的纵横向变化显著, 康腊面不是稳定而明显的速度间断面, 某些部位上存在着低速层, 这两个地区的地震活动之所以十分强烈, 与上述地壳深部构造有直接关系.其余三个地区的地壳显示了类似稳定地台的某些特征.中国沿海地区的地壳可以大致以长江口为界分成南北两部分, 分属于华北和华南地壳.中国地壳厚度在东部为32——40公里, 青藏高原60——70公里.沉积层在塔里木盆地最厚, 达11公里, 其他地区一般为3——8公里.   相似文献   
19.
兰州“930505”特大尘暴沉积物重矿物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陈国英  戴雪荣 《中国沙漠》1995,15(4):374-377
本文对兰州“930505”特大尘暴沉积物进行了重矿物研究,鉴定重矿物共27种,其中不稳定矿物3种、较稳定矿物11种、稳定矿物6种和极稳定矿物7种。重矿物组合及含量特征指示特大尘暴沉积物主要来自中酸性花岗质侵入岩并混有变质岩的风化产物。从而可以认为尘暴物源区应在甘肃北山及其东邻沙漠地带,与特大尘暴开始“起沙成暴”的主要地区基本一致。若与兰州马兰黄土之重矿物组合特征相比,现代尘暴之物源区较之末次冰期时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