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53篇
测绘学   32篇
大气科学   25篇
地球物理   24篇
地质学   92篇
海洋学   9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9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 毫秒
201.
艾比湖流域环境生态系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曦 《干旱区地理》1990,13(4):55-61
1 艾比湖流域环境生态系统的结构从流域整体上可分成三个亚系统。1.1 山区生态亚系统由北天山西段北坡、阿拉套山南坡及玛依力山(准噶尔西部山地南部)等山地自然生态子系统组成,1.2 冲积平原生态亚系统由博尔塔拉、精河、奎屯三河冲积平原的自然、社会、经济生态子系统组成,1.3 湖区生态亚系统主要由湖泊、沼泽等自然生态子系统  相似文献   
202.
新疆积雪覆盖时空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0-2010年MODIS积雪覆盖产品数据MOD10A2,提取了新疆近10年来积雪覆盖变化信息,并结合地面站点数据,对遥感积雪覆盖估算的精度进行了验证;分析了新疆积雪覆盖的年际、年内变化及南北疆积雪覆盖变化的差异;结合数字高程模型,分析不同高程带下积雪覆盖的时空变化规律,揭示高程因素对新疆积雪时空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MOD10A2提取的积雪信息能够反映新疆的积雪变化情况,总体精度达92.3%;近10年来,全疆年积雪覆盖率最大值范围为34.0%~51.7%,最小值范围为1.7%~2.6%;积雪覆盖比率的变化在南北疆差异明显,南疆区域积雪覆盖整体不高,年内积雪覆盖比率变化幅度低于50%;而北疆区域由于受复杂地形和气候带的影响,积雪覆盖比率大,年内的变化幅度强,除2008年均达到80%以上;在季节变化上,春季和秋季的积雪覆盖均值波动较为明显,夏季和冬季的积雪覆盖均值则波动较小,这一规律在北疆地区表现更为显著;积雪覆盖的时空分布与变化受高程的影响,在海拔4 000 m以下区域,夏季积雪覆盖比率低,冬季积雪覆盖比率高,而6 000 m以上海拔区域则表现出完全相反的特点,即夏季积雪覆盖比率高,冬季积雪覆盖比率低。  相似文献   
203.
北京“7.21”特大暴雨高分辨率模式分析场及预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年7月21-22日,61年以来最强降水袭击北京,北京大部分地区出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过程雨量大、雨势强、范围广,造成了严重影响。此次强降水配置较为典型,业务预报提前指示出了此次过程,但预报结果存在强度偏弱,峰值偏晚等偏差。在对此次大暴雨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利用中国自动气象站与NOAA气候预测中心卫星反演降水资料CMORPH(Climate Prediction Center Morphing Technique)产品融合的逐时降水量网格数据资料作为观测,着重对北京市气象局新的快速更新循环同化和预报系统(BJ-RUC v2.0)的3 km高分辨率模式分析场和预报场进行了检验与分析,以期通过对中尺度模式预报性能的了解,为暴雨可预报性问题提供进一步的参考。研究结果表明,此次特大暴雨过程水汽条件极佳,降水区域较为集中,呈现西南一东北走向的中尺度雨带特征。利用常规检验评分对预报降水的时间序列进行检验发现,预报降水在时间上滞后,降水强度偏弱,存在偏西南的位置误差,并且未能反映降水系统的线状特征。进一步利用检验连续降水区域定量降水预报的CRA(contiguous rain area)方法,对预报误差进行分解表明,整体降水(5 mm/h)的主要误差来自于位置和形状误差;而在暴雨(20 mm/h)的预报中,降水强度的偏差占误差的主要部分。最后结合对预报场大尺度环流和物理量的诊断(水汽条件和不稳定条件),分析探讨了此次极端暴雨预报不佳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4.
利用ENVI4.7遥感软件,通过比值法和主成分分析法提取了攀枝花地区主要矿区相应的5种蚀变,以此帮助分析和研究该区的钒钛磁铁矿矿化地段。经过后期野外实地踏勘证明,利用遥感影像提取蚀变来帮助圈定靶区和找矿是一种迅速、准确且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5.
孙瑞  陈曦  明爽  王利良  袁君  戴赟  林波 《新疆地质》2012,30(4):442-446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白云岩是重要的油气储集层。斑状白云岩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斑状白云岩中的斑块是由白云石颜色和晶粒大小的差异显示,斑块一般为粗粉晶至细晶白云石,发育白云石晶间孔。基质白云石晶粒小于斑块,较致密。白云石的δ13C平均值为0.72‰,δ18O平均值为-6.08‰。Fe2+平均值为2 689×10-6,Mn2+平均值为90.9×10-6,白云石CaCO3摩尔百分含量平均为51.6%,有序度介于0.674~0.940。粉-细晶白云岩中白云石及白云石亮边的均一温度为100℃~148℃,推算其形成时深度为2 100~4 100 m。上述特征表明,斑状白云岩形成于中-深埋藏成岩过程,白云石化过程中受到大气淡水影响。研究区斑状白云岩孔隙结构组合为粗偏型,可形成裂缝-孔隙型储层。  相似文献   
206.
基于植被叶片水平提出一种表征植被组成的结构模式--荣枯比,分析不同荣枯比下植被波谱响应的规律,对比叶绿素及植被水分含量指数随着荣枯比变化的速率,对不同荣枯比下植被叶绿素、含水指数与叶绿素、水分含量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荣枯叶片组合的模式增强了植被吸收特征,波段570~700,1300~1540 nm对于荣枯变化均具有指示作用;NPQI,NPCI,R695/R420,R695/R760,R750/R700,红边峰值面积、红边振幅、红边振幅与最小振幅的比、NDVI,随荣枯变化呈现有规律的变化特征,这九个植被指数与叶绿素含量高度相关;植被指数NDWI,PRI也对荣枯变化高度敏感并与水分含量高度相关,其相关系数超过了0.9.导数光谱更能反映不同荣枯比结构模式的变化规律,尤其是在波段552~628,630~686 nm区域,其对组合叶片的敏感性优于基于叶片的植被指数;红边位置这一与叶片叶绿素含量高度相关的指数对于荣枯组合结构模式的变化失去其敏感性,而对荣枯变化敏感的红边参数为红边峰值面积、红边振幅与最小振幅的比.沙地对于枯叶的影响比荣叶的影响大,400~700 nm可见光波段及1300~1540 nm,沙地的影响随着枯叶比例的增加而增大,差异达到了7%左右;700~1300 nm近红外波段,沙地对于组合叶片的叠加作用超过了10%.  相似文献   
207.
高山融雪是塔里木河源流区重要的产流方式,4个山区流域具有面积大、测站稀少、降雨与融雪混合补给径流和显著局部降雨等特征.以开都河流域为研究区,分析流域特征对SRM融雪径流模型参变量的影响,确定相应选取策略以提高融雪径流模拟预报精度,为相似流域融雪径流模拟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i)气温输入控制模拟径流的整体趋势,对模拟精度起决定性作用.但测站日均气温数据通常不能代表流域同高程的平均水平,直接作为输入会导致很大误差.基于遥感积雪图和模拟结果分析,开都河流域选择0.5倍巴音布鲁克站日最大气温作为流域平均气温较为合理.(ii)由于雨量站稀少和局部降雨特征显著,计算各高程分带平均降水并不现实.将测站降雨乘以放大系数,并借助参数"降雨径流系数"进行校正,可以满足模型对降雨输入的需求.(iii)根据融雪和降雨位置变化,调整参数"滞时"取值对提高局部洪峰过程的模拟精度非常重要.(iv)随气温升高,降雨增多,未能被有限测站完全监测,导致模拟精度逐步降低.  相似文献   
208.
1引言气象观测作为气象学的基础对所使用的气象仪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测量准确度要求,由此也对气象计量工作提出了更多的挑战。对于气象学而言,大气压力、温度、湿度、流速、降水和太阳辐射、常温黑体辐射等都属于气象量值传递系统,是国家量值传递系统的组成部分。国家气象计量的量传体制主要采用传统的量值传递方式[1]。即:通过对计量器具的检定或校准,将国家基准所复现的计量单位量值通过各等级标准传递到工作计量器具,以保证对被测对象量值的准确和一致。  相似文献   
209.
本从专业气象信息服务系统建设目标、主要技术、信息平台、客户访问系统等方面进行了论述,阐述了本省第一个专业气象信息远程服务系统的框架和核心技术,供各级气象台在组建专业气象信息远程服务系统时参考。  相似文献   
210.
GIS支撑下的干旱区水资源及其利用的空间分异研究   总被引:6,自引:9,他引:6  
王永兴  陈曦 《干旱区地理》2003,26(2):110-115
干旱区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衡是一种普遍情况。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可以方便的进行干旱区水资源分布和利用状况的空间分析与评价。本文用新方法对新疆水资源分布和利用状况的分析表明,新疆大部分流域水资源丰度较差,水资源总体比较紧张;水资源利用上,除天山北坡各流域已超采或高度开发,不宜进一步开发外,其它流域均有一定开发潜力.尤其是地下水开发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