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3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47篇
海洋学   6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基于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应用图解法和矩值法,分别对金沙江上游雪隆囊古滑坡堰塞湖溃坝堆积物的50个样品的粒度参数进行定量计算,并对两种方法所得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溃坝堆积物的上、中、下游三个区段的两种计算结果的平均粒径具有高度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48、0994、0991,分选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824、0959、0901,表明两种方法得到的平均粒径基本相等,可以互相代替;标准偏差(分选系数)除上游区段存在较大偏差外,其它两区段分选系数基本相等,可以相互替代。整个溃坝堆积物粒度的偏态和峰态较离散,相关性较差。针对溃坝型沉积物,建议优先选用矩值法计算粒度参数,该方法能全面涵盖样品信息,反映整个沉积过程中水动力条件的变化。该研究结果与其它类型沉积物研究结果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粒度组分分布情况、沉积动力条件及沉积环境不同。  相似文献   
42.
华南强风化区覆盖较厚,露头少,植被发育,通行困难,利用传统的地质填图方法很难有效查明风化覆盖层及其下伏地层、岩石、构造、矿产等地质特征。笔者利用浅层地震、高密度电法、EH4电磁成像等综合物探方法,对风化层厚度、基岩的岩性和产状、隐伏断裂等进行探测试验。通过对3种方法所得数据的分析和野外验证结果,了解了3种物探方法的有效性和适用性,初步总结了在强风化区填图运用多种物探手段填图的方法。  相似文献   
43.
陈松  张树胜 《山东国土资源》2010,26(4):25-27,30
通过对中石油天津分公司塘沽油库4#储油罐工程沉降超限原因的分析,找出了引起桩基础沉降的主要原因,从而采用静压注浆的地基处理方法,有效地改善桩间土的水理性质,提高了桩间土摩擦阻力,地基的加固缓解和消除了既有构筑物的沉降问题。  相似文献   
44.
采用系统分析方法,探讨了巴东城区规划发展的地质环境综合效应和保证规划发展的综合措施。其效应是:规划发展的斜坡地质环境容量限制效应、规划建设中的斜坡变形破坏效应、三峡水库运行条件下的黄土坡滑坡前部深层蠕变效应、规划发展的地质灾害风险增高效应。因此,开展系统的地质环境论证,为规划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显得尤其重要。对于巴东城区斜坡地质环境和重大滑坡既要关注它非正常坡体所存在的问题,也要发掘它可利用的价值,须严格遵循限制性利用和保护的原则,通过加强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建设和风险管制,以保证城区规划发展在允许风险水平条件下的地质安全。  相似文献   
45.
陈国金  陈松  陈江平 《地球科学》2010,35(6):1075-1080
为保证三峡库区巴东组易滑地层区城市规划发展地质安全,采用系统分析与类比的方法,探讨了非正常斜坡地质环境的开发利用与保护问题.巴东城区黄土坡滑坡是一个多期次形成的特大型复合变形体,系统分析表明,在三峡水库运行条件下,该滑坡前缘稳定性较差,但整体基本稳定,仍可限制性加以利用,实施部分搬迁避险是必要的.从整体而论,迁建新址区与黄土坡滑坡区地质环境条件类同,即同属三峡库区,由巴东组易滑地层组成、以顺向坡体结构为主要特色的斜坡地质环境,发育多个影响较大的滑坡,显现出地质环境比较脆弱的一面,利用时仍须加以限制.通过加强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建设和风险管制,能保证两区规划发展在允许风险水平条件下的地质安全.   相似文献   
46.
黄土坡滑坡形成与变形的地质过程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松  陈国金  徐光黎 《地球科学》2008,33(3):411-415
巴东黄土坡滑坡是三峡库区重大滑坡之一, 规模大, 而且形成与变形地质过程机制复杂.是与三峡库区构造强烈隆升、河流急剧下切、斜坡重力卸荷等各种作用相伴生的地质过程的结果; 其中的Ⅰ号崩滑堆积体在回水条件下深层蠕动变形较明显, 受到多方面的关注.采用地质过程类比分析方法, 通过对滑坡形成、回水前变形破坏、回水条件下变形的地质过程机制分析, 预测了深层蠕动变形使其中部和前部产生较大变形的发展趋势, 目前发现Ⅰ号崩滑堆积体的深层蠕动变形问题, 主要是库水升降的动态过程与降雨效应耦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7.
黏性土非线性弹性K-G模型的一种改进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葆春  汪墨  李全华  陈松  王靖涛 《岩土力学》2008,29(10):2725-2730
为解决《土工试验规程》建议的K-G模型未考虑土体剪缩性问题并保持其简单性,在其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剪缩模量,建议了一个3模量7参数K-G-D模型,给出了用 和 与 和 表示的完整的增量应力应变关系式;通过正常固结黏土的各向等压固结试验和等平均正应力的三轴压缩排水试验标定了模型参数;进行了黏土的常规三轴压缩排水试验,利用模型参数预测了相应路径下土样的体积与轴向变形,经与实测值对比,预测结果较好。该模型可考虑土体压硬性、剪缩性、应变强化特性,能较完善地描述欠固结和正常固结土及松砂和中密砂在等 和增 路径下的变形特性;模型并未在规程模型的基础上增加试验工作,且概念清晰、形式简单、便于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48.
泉州湾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工作据1984年福建海岸带调查采集的样品,测定了泉州湾表层沉积物及其酸可溶部分中Fe,Mn,Cu,Pb,Zn,Cc和Ni的含量,讨论了它们的分布趋势、相互关系和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49.
GEOCHEMISTRY OF MANGANESE NODULES IN THE NORTHERN CENTRAL PACIFIC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e contents of Mn, Fe, Cu, Co, Ni, Pb and Zn in manganese nodules and associated pelagic sediment from the Northern Central Pacific have been measured, and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elements of the nodules and between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the sedimentary environments have been analyzed. It has been found that Cu, Ni and Zn are preferentially enriched in the Mn-oxide phases while Co and Pb in the Fe-oxide phases of the nodules. The elements within the same phase a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and the elements within different phases a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elements in the Fe-oxide phase may have directly deposited from seawater while Mn-oxide phase elements are mainly derived from interstitial waters.  相似文献   
50.
The measurement of the activation energ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kinetic study ofuranium-uptaking on Hydrous Titanium Oxide (HTO) from sea water. But the kineticproblem of this process still remains in the exploratory stage, and its measurement ofadsorption activation energy is difficult due to the complexity of sea water system and itslow level of uranium concentration (3 μg U/l).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 methodof measurement of adsorption activation energy which is a simple approximation andcan be directly applicable to natural sea water, according to Langmuir's theory with somesimplified treat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