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3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47篇
海洋学   6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厦门篔筜湖疏浚沉积物对海水中铅铜镉吸附的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疏浚沉积物倾弃入海洋后的化学行为,本文研究了在海水中已达溶出平衡的篔筜湖疏浚沉积物,对再外加入的Pb,Cu,Cd的吸附行为,给出了吸附动力学数据,并用作者先前提出的重金属固液界面吸附动力学模式作了理论处理。  相似文献   
52.
台湾海峡西部海域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陈松  许爱玉 《台湾海峡》1993,12(3):280-286
台湾海峡西部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与未污染近岸沉积物的平均含量相当,基本上未受污染。各重金属含量具有沿东北至西南方向递减的分布趋势。沉积物中微量金属的含量明显地受Fe-Mn 氧化物和有机质的含量所控制。福建沿海主要港湾沉积物中Pb、Zn 含量偏高,微量金属含量不受Fe-Mn 氧化物和有机质控制,构成本地区沉积物的两种区域性特征。  相似文献   
53.
厦门东渡港疏浚沉积物的吸附和溶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廖文卓  陈松 《海洋学报》1991,13(2):207-213
海洋沉积物中金属的溶出和吸附的研究对了解金属在海洋中的行为和污染问题,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动力学角度研究了厦门东渡港疏浚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溶出和富集,考察了沉积物—海水间重金属的交换作用。  相似文献   
54.
福建龙海滩涂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1984年采集的福建龙海县滩涂区的样品,测定了沉积物及其酸可溶部分Fe,Mn,Cu,Zn,Pb,Co和Ni的含量,报道了它们的分布,分析了它们与Fe-Mn氧化物和有机质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了相应的复相关式。  相似文献   
55.
九龙江口沉积物中腐殖酸对金属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现场采集的表层沉积物中提取腐殖酸,测定其腐殖酸结合态中及沉积相、稀酸可溶相中Cu,Pb,Zn,Cd,Co,Ni,Fe,Mn的含量和间隙水中的Cd,Cu,Pb含量;进行了腐殖酸与金属间络合反应的模拟研究,测定其络合反应与pH和腐殖酸浓度间的关系;统计了沉积物中有机质与金属含量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56.
厦门西港表层沉积物的化学特征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陈松  廖文卓 《台湾海峡》1992,11(2):131-137
本文根据1990年厦门西港重要站点的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Fe、Mn、Cu、Pb、Zn、Cd、Hg)、有机污染物(总有机碳、石油、DDT、666)和磷(无机磷、有机磷和总磷)等测定资料,讨论了它们的地球化学性质及环境影响。结果表明,沉积物中Pb和Zn含量明显偏高,Pb、cu含量与1983年相比已有一定积累,也产生了有机污染现象。  相似文献   
57.
本文报道了厦门筼筜湖疏浚物在不同盐度的天然海水中镉的溶出和被吸附的模拟研究结果。在相同条件下释放量(释放率)随介质盐度升高而增大,而被吸附能力降低。讨论了盐度的影响及溶出与再吸附所遵循的动力学规律。  相似文献   
58.
59.
The contents of Fe, Mn, Cu, Co, Ni, Pb and Zn in the seaiment associated with manganese nodules from the Northern Central Pacific Ocean and in their acid-soluble fractions were determined and correlations among the elements and between the trace metals and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were discussed. It has been found that the contents of Mn, Cu and Ni in the sediment are one order of magnitud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mmon sediment. As shown in the manganese nodules, they may mainly derive from seabed. The contents of all trace metals in the sediment are obviously governed by Fe-and Mn-oxides, organic matter, seawater depth, particle size and Eh. Multi-element correlation equations were developed for all trace metals. The trace metals in acid-soluble fraction of the sediment were also much higher than ihose of common sediment and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water depth, implying the possible influence of carbonate speciation.  相似文献   
60.
The authors have determined the distributions of Ph, Cu and Cd ia surface sediment, acid-soluble fraction and interstitial water of the Changjiang Estuary and analys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and some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finding that there exists a quasi-equilibrium between the interstitial water and the sediment. The distribution of Pb or Cu in both phases it controlled mainly by the adsorptioa-desorption and deposition-solution processes of HFO" and org." in the sediments, whereas Cd is mainly controlled by the depoahisn-Jolution process of CdS. The sedimentation mechanism of Ph, Cu and Cd in the Changjlang Estuary is preliminarily propo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