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4篇
  免费   300篇
  国内免费   410篇
测绘学   134篇
大气科学   145篇
地球物理   205篇
地质学   1026篇
海洋学   245篇
天文学   35篇
综合类   127篇
自然地理   147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80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109篇
  2011年   117篇
  2010年   100篇
  2009年   104篇
  2008年   103篇
  2007年   95篇
  2006年   105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105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01.
台风作用下淤泥质海岸动力地貌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200509号麦莎台风(近似百年一遇)作用前后杭州湾北岸龙泉-南竹港实测的海岸地形和水文资料,利用分形技术、冲刷深度和闭合水深等相关概念分析淤泥质海岸的剖面变化、岸线进退以及地形冲淤,进而探讨海岸响应台风作用的动力地貌行为.结果表明:1)台风作用前后的海岸动力地貌过程表现为水下类似沙坝的堆积体削平、凹处填洼,水下平台发育锯齿或较小的坝--槽,海岸剖面的分维数降低,剖面坡度处于平缓;2)麦莎台风对海床的整体冲淤幅度不大,这可能是由于研究区大潮讯的增水致使波浪对海床的塑造能力减弱以及码头的遮蔽作用造成;3)台风作用对海岸的冲刷深度约为0.8 m,闭合水深为9.5 m,近岸-1 m邻近区成为海岸响应台风作用最敏感的地带;泥沙主要在0 m到闭合水深区间的海床发生纵、横向运移.  相似文献   
102.
本文提出了对城市小区各种地理信息进行集成与综合管理的结构框架,通过对小区地理信息进行分类并对其进行分析,提出了系统组织结构以及系统功能设计。最后,以中石化储运公司某管理处基础设施管理信息系统为例,实现了小区二维、三维以及非空间地理信息的统一集成管理。  相似文献   
103.
针对水资源数据具有复杂、数据量大、多源异构等特点,论文提出了松花江流域水资源空间数据仓库的总体设计方案,在数据集成、数据清洗、数据简化与数据转换等预处理操作的基础上,构建了多维数据模型,并实现了基于空间OLAP的多维数据分析,为水资源决策分析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04.
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融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遥感影像融合不仅可以提高原多光谱影像的空间分辨率,更重要的是最大量地保留影像的光谱信息。为了研究适合于QuickBird遥感影像融合的融合方法,本研究应用乘法复合算法(MLT)、改进的Brovey(MB)、高通滤波(HPF)以及基于平滑滤波的亮度调节算法(SFIM)四种融合方法对QuickBird影像进行了融合试验和分析。试验区以覆盖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一小景QuickBird影像为基础。采用了均值偏差、标准差、信息熵、平均梯度和相关系数五种数字统计方法来定量地评价由以上算法产生的融合影像。分析结果表明:SFIM算法在光谱保真性、高频信息融入度、影像清晰度方面都优于其他三种方法。因此,在研究的四种方法中,SFIM算法最适合Quick-Bird影像融合。  相似文献   
105.
基于JPEG2000无损压缩的DEM网络渐进传输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网络GIS海量DEM数据与有限带宽之间的矛盾,根据DEM数据特点和网络多分辨率渐进的应用需求,提出了一种在DEM各级分辨率具有良好精度性能、基于改进的JPEG2000高效无损压缩的DEM网络渐进传输方法.选用2/6整数小波分解DEM数据,利用辖区渐进压缩方法、压缩码流的索引文件检索码流实现了DEM的渐进传输.实验证明,2/6小波比标准中的5/3小波能够更好地在每级分辨率保持原始地形精度,相比传统方法,网络渐进传输时每级分辨率传榆的数据量平均减少了90.29%.  相似文献   
106.
本研究利用核糖体大亚基5'端序列PCR-RFLP以及转录单元内间隔区(Internal TranlsclqIbed Sppacer,rrS)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首次对福建东山岛附近海域3种优势种类造礁石珊瑚共生藻进行了分子系统分类和遗传多样性研究.PCR-RFLP分析发现东山岛附近海域3种优势种类造礁石珊瑚共生藻都属于C系群共生藻,而ITS序列的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东山岛附近海域3种优势种类造礁石珊瑚共生藻都属于C1亚系群.研究结果表明ITS序列进化速度快,适合于造礁石珊瑚共生藻属亚系群水平的鉴定.而东山岛附近海域造礁石珊瑚共生藻的多样性低,暗示东山岛附近海域造礁石珊瑚共生藻共生系统面对外界环境压力的适应能力较低.  相似文献   
107.
综述了虫黄藻的分类研究,其中与造礁石珊瑚共生的虫黄藻主要是共生藻属(Symbiodinium)的种类,重点概述了共生藻的分类和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特别综述了分子生物学技术在造礁石珊瑚共生藻的分类和遗传多样性方面的研究近况,并对未来共生藻的分类和遗传多样性研究作了展望.目前多采用分子生物学手段进行共生藻的分类和遗传多样性研究,PCR-RFLP是解决共生藻系群水平分类的有效分子标记,而DNA序列分析是目前进行共生藻分子进化和系统发育研究最有效的方法.目前应用于共生藻分子系统发生研究的DNA信息主要为核糖体RNA.对共生藻进行分类和遗传多样性研究,将有助于理解造礁石珊瑚共生藻共生系统对外界环境变化的生态响应机制.  相似文献   
108.
一、渔山列岛概况 渔山列岛位于浙江省沿海中部,隶属于宁波市象山县石浦镇(见图1),在象山半岛东南、猫头洋东北,距石浦铜瓦门山47.5 km,即28°51.4'N~28°56.4'N.122°13.5'E~122°17.5'E之间,列岛由13岛41礁组成,呈NE-SW向排列,东西向宽约4.5 km,NE-SW向长约7.5km,岛礁总面积约2 km2,其中可计量面积的岛礁29个,面积约1.603 km2,滩地面积0.503 km2,岸线约20.845 km.  相似文献   
109.
基于遥感技术,对反映17 a来博贺澙湖的5景遥感影像定量反演潮滩水边线,在此基础上推算澙湖潮滩的沉积与冲刷速率,同时对引起潮滩变化的动力作用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博贺澙湖的潮滩以淤展为主,其中处于开敞地段的澙湖潮滩出现冲刷,遮蔽岸段的澙湖潮滩淤积,控制澙湖潮滩变化的主要因子是包括圈围潮滩成盐田、虾池以及鱼塘等的人类活动.  相似文献   
110.
近年来长江河口北支水沙特性与河槽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崇头、青龙港、三条港和连兴港1950~2001年潮汐潮流观测资料和2005年6~7月的大、中、小潮及2007年5月5~10日沿北支河槽进行的两个连续潮周期水、沙、盐的现场观测数据并结合参考2005年的实测地形图.通过对长时间序列(1950~2001年)的分流比、年均流量、潮位、潮历时等数据的整理分析并与近期(1998~2005年)的水文特征值比较,发现随着北支分流量逐渐减少,河槽内强烈的潮波已成为影响北支河槽不稳定的主要因素;青龙港近年来(1998~2005年)平均高、低潮位出现增高,比多年(1950~2001年)平均高、低潮位分别高出15和17cm,是北支河床近年来持续性淤浅的体现;大潮期间北支河槽涨潮含沙量无论量值还是扩散强度均大于落潮,明显表现出河口涨潮槽具有的泥沙运动规律.自2001年以来除少数年份的小潮汛外,均表现出明显的涨潮优势,其中2002年3月大潮的潮量优势流仅为9.42%,显示出涨潮优势十分明显,说明北支河槽近几年来正朝着衰退的过程发展;2005年北支河槽-2、-4和-6 m等深线均呈喇叭状,闭合端指向上游,符合涨潮槽的几何形态;再从河槽类型系数(λ)看,大潮期间λ值均大于1,最大值为31.1,涨潮槽特征显著;而洪季中、小潮各测站λ值均小于1,最小值为0.000 3,A、B两测站在大潮时λ值均大于1,而小潮时又都小于1,显示北支河槽虽主要表现为涨潮槽的特征,但洪季受径流和潮汛影响,其涨潮槽特性不稳定.总体而言,目前北支河槽为一条不稳定的废弃型涨潮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